•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乳山渔俗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9-12-9  ‖  查看16623次  ‖  

    乳山渔俗

     

    辛明路

     

    以距海近远而论,乳山内陆的人称海边的为“南海沿人”,南海沿人称内陆的为“北山里人”。北山里人既向往大海,却又打怵到海边去,因为南海沿人的讲究特别多,有时能弄得外人无所适从。

     

    日常习俗

     

    到海边做客,可以说还没有一桌没有盘鱼的宴席。渔民对吃盘鱼相当讲究,是否能够招待好客人,视为在此一举。他们多不善言语表达,却诚心实意地把对客人的美好祝福写在了盘鱼上。吃盘鱼时,渔民的豪爽性格会展露无遗,不干个三坛子、两罐子的是不会罢休的,往往是宾主同醉。当盘鱼吃掉上面要翻过来吃底面时,千万不要说“把鱼翻过来”。喝完酒不能把酒杯茶杯、餐饮用具倒扣着,因这均隐含船翻过来了之象。筷子不能搁在碗沿上,象形桅杆放倒了不能出海打鱼了。要把筷子头朝桌子中间直放着,寓意船行无阻,直奔渔场。

    在渔村遇到说翻字时,要说成划或者转。渔民最糟糕的事是船漏了,所以在船上,遇到漏字要说成明或者透。甚至忌讳到了联想事物,海面汹涌澎湃时,形似一锅沸水,被白浪吞噬的渔船,就像煮在汤锅里的饺子一样,所以,渔家从不说煮饺子,说下饺子;饺子煮碎了,也不说碎了,说挣了。这些理念再经引申,生活中的讲究则更多了起来,形成了渔民特有的一些语系。

    渔民往往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参观他心爱的渔船,船上的规矩则更多。旧时不让女人上渔船,后来允许了,但也是有条件的。女人上船不能坐在船头上(这与纤夫的传统不一样,不能妹妹坐船头哥哥岸上走),女人也不能跨着、坐着渔网。除船长一人外,任何人不得坐船主子。主子是柱子的谐音,即固定船板的月牙形支架露在外面的部分。船舷共有4个这样的木柱子,左边两个,右边两个。船尾两侧的高一些,是大主子;船头两侧的矮一点,叫二主子。柱子的主要功用是挂网绠、拴锚缆。

    如果随渔民出海,则会听到更多讲究的话儿。出海叫下河,船靠进码头叫收山;海域距离不说远或近,远要说是高,近要说是低;帆翻谐音,帆不能叫帆,要叫蓬;完了、没有了,要叫满,比方说,鱼虾卸完了,不能说卸完了、没有了,要说满了或者说好了;如果绳子断了,不能说断了,要说绳子升了,桅杆怕断、船体怕断;东西碎了,要说某某东西笑了,船壳怕碎。说到与船上无关的事也要注意。议论打官司,原告、被告统称告状的,官司的谐音会联想到人溺水而亡;说日子如果说到初十,要说两个五或者俩五,初十和触石同音,船怕触到石头上去,依此类推。在船上的每一顿饭,第一筷子菜要先夹到大海里,请海龙王先吃,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感恩。

     

    节庆活动

     

    受日常习俗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家节俗。春节是中华民族祈福总动员,又正值北方渔闲时节,乳山渔民当然要热闹一番。我出生在渔村,对此记忆颇多。

      除夕的早上,母亲除了做隔年饭、馇隔年菜以外,还要煮面条,长长的面条像带鱼。以前,乳山渔场多带鱼,希望带鱼出得多,盼望海上能有好收成。吃完早饭后,要去给船贴福字,有的人家是贴5张,4个船柱子各一张,船头1张,寓意主着有头福;有的是贴3张,贴在船两帮和船前头。除夕夜间12点,家里的男孩子要随父亲到海边发纸。发纸是个代指词,其实履行起来,颇有一套程序。海边村村都有龙王庙,但不是村村都有娘娘庙。没有海神娘娘庙的村,一般是先供龙王后供海。供龙王,到龙王庙;供海,则直接向大海施祀。敬祀的方法,都是摆面食、水果等,叫设供盘。再依次是上香、磕头、烧纸。乳山渔民是广神论群体,他们又信龙王、又信海神娘娘,供海就是敬拜海神娘娘。

      正月十三是管海日,渔民们都很重视。渔民搞活动,突出的是一个闹字。管海那天,如果能请来县级以上剧团,并连续唱三五天,这样的村,相当露脸儿,村民也是很展扬的。各村多有业余剧团或者业余秧歌队,什么都没有的,得从外村请戏或者请耍会的(秧歌)。为敬海,渔民准备的礼花炮仗、高香、红蜡、纸墩,要多于除夕。管海日的上午七八点钟,各船人员在龙王庙前摆开烟火阵,以谁燃放最多、声音最响为好。敬拜仪式多是上午九点开始,戏不停,秧歌不停,只是鞭炮暂停。由族长或德高望重者,代表全村渔民给龙王敬香;再由他领着磕头,渔民们长辈在前,晚辈在后,依次跪下,虔诚叩首;然后是烧纸(俗称发纸)。现在请戏的少了,敬拜仪式也多是各船自行举行,只是燃放鞭炮的有增无减。

    正月二十五是龙风日,这是龙王发布全年天气总预报的时候,渔民很重视。龙风日看年成,这是渔民非常关注的日子。清晨,他们会到室外,观测风向、风力,观看天空阴晴。东南风最好,海上平安鱼虾多,东北风也行,最忌西北风;天空以晴为吉,多云也可,忌讳阴天。这些都是秘密,只有船长知道,一般人不告诉他。

    骑着谷雨打杂鱼,谷雨前后,洄游到乳山渔场的鱼虾基本到齐了,大海市正式开始,渔民系列祈福活动到了兑现的时候。船主杀猪羊、蒸大供(饽饽)、烧香纸、放鞭炮,领着船员面向大海磕头,求平安、求丰收。祭祀之后,把猪切为大块肉,渔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预示丰衣足食,能发大财。这时外人(指陌生人)赶上了,如果客客气气的,不立即参加豪饮,这对渔民是很不礼貌的。

     

    生产规矩

     

    新船下坞,要择好日,船头披红彩,桅杆挂红旗。船头上摆供品、烧高香、燃黄表、点蜡烛。船主用朱砂为墨,在新船的眼圈里画上眼珠子。画好以后,锣鼓齐鸣、鞭炮齐响。抬船人喊着“风平浪静,船到吉行”等号子,请船下海。这个过程,讲究接个好口彩。干活或者围观的人,要多说些鱼满舱、平安、发财等词,千万不能说丧气话。据说六村屯村有个财主修了一艘大货轮,将下坞时,很多村里人到船上参观,其中有个人说:“我一趟没有跑到头”,他是在形容船太大,从船尾走到船头,需要歇息一下。结果这条船在第一次航行时就遇到了台风,葬于海底。西黄岛村有个迟焕梅去下冬钩子(冬季到较远海域钓鱼),上船时一边提着猪肉一边说:“吃今儿没有明儿了”,他可能是报怨船长不会过日子,肉买多了。结果那次出去,一场强北风后,他们再没有回来。这都是人们事后的牵强附会,但渔民却很信这种事。

    那时出远海用的多是叫舢板或者叫桷子的木帆船,所使用的网具以圆网居多。一船4人,各有职称、各有岗位。船长叫船老大或者船把头,再依次是摇大橹的(多是船长兼)、摇二橹的、站舱的、站前头的。其收益分配,生产工具和劳动力都占股份。一般是“七股制”,船1股、网2股(因网易损)、船上4人各1股(船网的主人叫班主子,多自任船长,如果请人当船长,班主子得让0.5股给船长)。这种劳务合同是口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没有任何文字契约,世世代代的渔民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

    圆网属于一种无囊型围网,单船即可操作。看到鱼群、或者估计有鱼时下网。网的初端系有大飘浮物,并插着彩色旗,网全撒下以后,再转回彩旗处拾网头。后来改为团绳控网法,网头、网尾各有90庹大绳(绳子头都固定在船主子上),与网同时撒入海中。因撒网是转了个大圆圈,所以绳不离船就完成了“围剿”任务。网张开来呈扇形,水面挂浮子的网纲(网绠)长,水下嵌沉子(坠子)的网纲短。拾起网头后,先快速向船上拉坠子纲,以堵截了鱼的退路;再把浮子纲全部拉上船。这时网在水中呈圆包状,收起这个大网包(叫起网),把鱼倒进舱内就行了。船挪个地方,再撒另一网。圆网最适合捕捞鲭鱼、鲅鱼、带鱼、马面鲀、安康、鲳鱼等上水层的鱼。有些年份,鲭鱼和马面鲀等鱼很多,多得不能下网,勉强把网撒下也拉不动,渔民只得用“捞捞”(带长把的勺形网兜)向船舱里捞鱼,捞到船的最大载重量时,把网割破,行话叫割(方言:ga)包,即网开一面,把其余的鱼放掉。但那时的渔民并不富裕,鱼越多越卖不出去。现在有些村中的小地名,如鲭鱼垛、臭鱼沟等,就是语言化石,记录着堆鱼、烂鱼的历史。

    船长不论在族中、村中辈分大小,在海上绝对有权威,船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其指挥。如果不那样,遇险就不能化险为夷。船上备有太平斧、太平石(多是长方形的块石,提前用绳子网好了)、潮瓢(木质的,簸箕状,以梁为把,类似陆地上打扫卫生所用的铁戳子),在突遇风暴的紧急情况下,迅速砍断锚缆、桅杆,同时把系好绳索的石头放入海中,给船一种牵力,使船头迎着风浪,等待着暴风停息。飞喷进船舱里的海水,要用潮瓢及时地舀出舱外。在海上,如果碰到其他船只遇险,无论熟悉不熟悉,大家都会奋力营救;在码头上,如果遇到断粮断水的外地船只,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免费给予补充生活必须物资。这是不讲任何回报的,即使施惠方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渔民们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出海风险大,因而有父子不同船、出海不喝酒等硬性规定。

    另外,渔民如果发现网中有海龟,会立即放生,并磕头祷告,敬请原谅。平日里对龟鳖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老人家、老爷子。这些习俗,我在其他文章中谈过,不再赘述。

     

    渔村新俗

     

    前面所记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渔俗,随着渔船机械化、网具多样化、浅海养殖普遍化、天气预报准确化、渔民队伍知识化,渔俗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有些习俗逐渐远逝,一些新风尚逐步形成。乳山沿海各渔村,遥看旗阵舞风,鲜艳醒目,家家户户天天挂国旗。为探究这新俗起源,我走访调查了很多人,在与海阳所镇小石口村党支部书记宋元东的交谈中,才弄明白了其中缘由。

    小石口村是渔家挂国旗最早的地方,始于2000年前后。挂国旗由来于渔船上。渔民到公海捕鱼,船上要悬挂国旗。在公海上,国旗是渔民的护身符和保护伞。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国渔民对中国渔民越来越尊重,渔民对国旗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回到家乡后仍恋恋不舍,不肯收旗。渔民捕亲虾时,省海洋与渔业厅要发给《捕捞亲虾特许证》,并配给一面题有“捕捞增殖虾”的标志旗,用于悬挂在船头,以备海上查验。渔民觉得只挂标志旗有点单调,就与国旗同挂。久而久之,在近海作业渔民也离不开国旗了。冬季渔闲时候,渔民就把国旗从船头移升到自己家的屋顶上。春节期间,大家换上新国旗,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昭示着国泰民安、富足康祥。就这样,从船上到家门,从节日到平时,渔民家家挂国旗的习俗就逐步形成了。西黄岛村在小石口西10公里的地方,据老支书辛明德和现任支部书记迟明雪回忆,西黄岛村渔家原来有春节时挂大红灯笼的习惯,但不是挂在门旁或窗前,而是用长竹竿挑起来挂,以灯笼越高越好。后来看到小石口一带家家户户春节挂国旗,他们也就不挂灯笼,而改挂国旗了。再后来,不仅是在春节期间挂国旗,平日里天天都在挂。民众合聚的起来的真纯爱国热忱,更感人至深、更催人奋进。

    海洋文化是乳山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专著成书难详其义。大海是浩瀚的,渔船是渺小的;旱路是踏实的,水路是漂浮的。因此,渔民祈福求祥的心情,比其他行业迫切得多。祈福是渔村民俗的主线,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用这根主线串起来的美好企盼,企盼托起了渔民生活的每一天,托起了渔民生产的每一环!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