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山水
    乳山沿海的明代御倭设防考略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1-4-3  ‖  查看1941次  ‖  

    乳山沿海的明代御倭设防考略

     

    赵钧波

     

     

    在乳山市南部沿海一带,分布着很多明代御倭(倭:即寇奴或称倭寇,日本的古称)城垒、军寨及烟墩遗址。据调查,乳山明代设有御倭千户所1处,御倭巡检司1处,炮台4(明清两代设置),军寨遗址9处,烟墩遗址26处,战壕遗址2处。这些遗址,东起浪暖口,西至乳山口西岸,分布在18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因千户所、巡检司,炮台遗址破坏严重,战壕遗址建置年代尚不明晰,为防遗迹年久轶失,又恐资料不足,考证武断,故本文只记其有,待另文探究。——作者)。本地发现军寨、烟墩居多,现简要分述如下:军寨,本地俗称寨子或土城子,多建于面海向阳的坡地或山丘上,均为海泥拌沙土夯筑,十分坚固。城墙因年深日久,多数已不完整,现存残高一般不过5米、墙厚212米。大型军寨多设有4门,小寨设2门,城门用石块或青砖构筑。有的军寨设内外两寨,寨内或寨外附近筑有烟墩(此类遗址以安家军寨最为典型)。各寨大小不一,形制多呈正方或长方形,周长多在5002000米之间。本市发现的军寨有:乳山寨、安家、寨前、玉前庄、姜格、小泓炮台嘴、宫家、大陶家、东南寨等;烟墩,本地多称墩子或烽火台,多数为土筑,呈圆锥形(如安家、金港、小乳山烟墩等),有的以石块或砖块包砌,也有的呈四棱台形(如到根见卧虎山烟墩、小侯家卧龙山烟墩等)。烟墩底部直径一般为1015米,现存最高者不过10米,均设在高地或山顶上,既可瞰海,又能与附近墩寨遥相呼应。本市发现的烟墩有:乳山寨、风台顶、到根见、瞭岛嘴、西乳山(立口庵山顶)、安家、张家庄、陈家、寨前、西南赵家、玉前庄、小乳山、金港、姜格、南泓、半海山、冒山、八甲、常家庄、峰山、大陶家、宫家(在祈雨顶)、小侯家、东南寨、老鸭庄、岭上等。据考,军寨是当年驻军屯粮养马之地,烟墩为瞭望报警之设,“昼则举烽(在烟墩上放烟柱),夜则举燧(在烟墩上放火)”,其构筑均有定制,有“六里一墩,八里一寨”之说。每值倭寇侵扰,一墩施放烟火,其他墩寨见号即可互相策应,共御来犯之敌。

    这些军寨、烟墩遗址形成的历史背景是:自十四世纪开始,日本进入分裂内战时期(即日本史称“南北朝”及后来的“战国时期”),由于连年混战,一些封建藩侯、领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并企图解决战争所造成的财政困难,便组织了一批兼并战争中失败了的溃兵败将、武士浪人及部分不法商贩,结群为伍,经常出没于中国边疆沿海,进行武装掳掠骚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倭寇入登州,宋将刘暹击败之”,这就是史称“倭寇”的开始。其时,正值元末明初时期,由于经金、元两朝的战乱杀戮,本地沿海一带的土著旧户所剩无几,加之国力正衰,沿海防守松弛,给倭寇的侵扰造成了可乘之机。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倭寇侵扰山东沿海日频,“洪武二年正月(1369年),倭人入寇山东海滨郡县,掠民男女而去”,“洪武三年(1370年)倭寇山东、浙江、福建滨海州县”,“洪武七年秋七月(1374年),倭寇登(登州)、莱(莱州),……九年,(1376年)倭寇盘石”(在海阳),“……三十一年春二月(1398年),倭寇宁海州(治在牟平),由白沙海口(在乳山)登岸,劫掠居人,杀镇抚卢智,“……明永乐四年(1408年),倭寇刘公岛,登陆骚扰卫城”,“宣德四年(1426年)五月,倭船四十艘连破台州、桃渚、宁波、大嵩(海阳旧治)二千户所,又陷昌国卫,大肆杀掠”。“正统四年(1439年),……是年寇大嵩所,入桃渚,官庾民舍,焚劫一空,驱掠少壮,发掘冢墓。束婴竿上,沃以沸汤,视其啼号,拍手笑乐。捕得孕妇,卜度男女,刳视中否为胜负,饮酒。荒淫秽恶,至有不可言者。积骸如陵,流血成川,城野萧条,过者陨涕”。“至嘉靖中(约1541年左右),倭寇……大肆杀掠,……大江南北皆被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患炽……三月,倭大举入寇,连舰数百,遮海而至……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流寇千里,杀戮千余人”。仅倭寇侵扰胶东“明代记录在案的就达13次”之多。凡此数例,足见当时山东沿海倭祸之惨重。

    为了整饬海防,打击倭寇,自明代初年,“沿海要地建卫所,设战船,董以都司、巡视、副使等官,控制周密……”,“洪武十年(1377年)元末时设立在山东半岛的宁海千户所升为宁海卫”……洪武十七年(1384年)“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沿海诸城……后置卫所于要害处,筑城十六”。 “……洪武乙丑(1385年),凡筑宁海临山等59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建五总寨于宁海卫,与莱州卫八总寨,共辖小寨四十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大嵩、成山、靖海(有说“为洪武十三年设”,不确)、威海四卫”。……并先后“设奇山所、大山所、海阳所、宁津所、百尺崖所、寻山所”等。明“宣德四年(1429年),建文登营,……“控东海之险也,宁海、威海、成山、靖海卫皆隶属焉。……其策应地方……迤而北则应援而乎登州,迤而南则应援而乎即墨,三卫鼎建相为犄角,形胜调度,雄且密矣 ”(三营即:文登营、即墨营、登州营)。“明嘉靖时(15221566年),宁海州设乳山巡检司、赤山巡检司、温泉巡检司、辛汪寨巡检司,莱阳县行村巡检司,……沿海岸线游弋巡视。”……“盖遭倭甚毒故设防亦最密”。到明永乐、成化时,沿海一带设置了备倭都司,司下设卫,卫下设所、寨、墩、堡,分兵把守,戒备森严。为了充实海疆,补充卫所军防力量之不足,明廷还采取了按户籍抽丁和迁民戌边定居等措施,使边防力量大为加强。由于明朝政府顺应了沿海军民打击倭寇、抵抗侵略的迫切要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爱国卫家的斗志和热情,沿海人民和卫所寨垒军队“有事则战,无事则耕”,既开发了边疆,又巩固了海防,经济上自给自足,以“有定之师,御无定之寇”,给入侵倭寇以沉重的打击。经过沿海军民的英勇奋战,殃害中国沿海近二百年的“倭寇患”,终于在明“隆庆初(1568年左右)倭渐不为患。”

    从以上记载可知,乳山一带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海防重地,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地在明代属宁海州(治在牟平),沿海一带的设防多隶属大嵩卫(治在海阳),乳山沿海军寨、烟墩的建置年代应与上述记载相合。考乳山沿海乡镇村落,亦多为明初以来的军户和戌边迁民始建。如海阳所(原名沙沟寨,为明御倭千户指挥所,统领本地其它寨、墩),即是沿袭明代海阳千户指挥所故名,寨前村以其村后军寨故名,东南寨以其村南设寨故名等。这也说明,乳山沿海人民,有一大部分为明代抗倭军民的后裔,他们有着光荣的反帝、反侵略的斗争历史,在当时和后来的保乡卫国、建设边疆的历程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乳山沿海一带遗留下来的军寨、烟墩遗址,虽已成荒城废垒,但它确是古代沿海军民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乳山一带的明代御倭遗存,虽因年代久远,破坏较重,但大多数有迹可查,有的保存较完整。如:安家军寨、乳山寨军寨(俗称土城)、到根见烟墩、小乳山烟墩、金港烟墩、宫家烟墩、安家烟墩、小侯家烟墩等多数遗址均保存较完整,但有的遗址因整地建房被严重破坏,特别是近年来移山填海、养殖及房地产开发等工程,致使部分御倭遗址损毁殒尽。如:在明洪武三十一年设置的防倭重镇海阳(海阳所)千户所城墙、明嘉靖年间设置的乳山巡检司(在乳山寨镇)以及大陶家军寨、半海山烟墩、张家庄烟墩、西南赵家烟墩、常家庄烟墩等几乎灭迹,令人痛心!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以使这些日本侵华的铁证得以保护、修复、利用,为当今及后世留住保家卫国、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勿忘国耻的珍贵史料!

     

     

    本文所据资料:《元史》、《明史》、《登州府志》、《宁海州志》、《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威海史志》、《牟平县志》、《海阳县志》、《乳山市志》、《文登县志》、《烟墩山》——(辛明路著)

     

    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所获的部分资料信息,先后得到乳山市文物管理所、到根见村委会、西山赵家村委会以及高崇利、高国基、宫本森、孙福军、赵广新、赵均民、赵仁山、孙继猛、赵政洁、高玉山、辛明路等先生的鼎力帮助和支持。在此,特致谢忱!。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