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山水
    从村庄到城市的转变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3-2-27  ‖  查看1841次  ‖  

    从村庄到城市的转变

     

    ——应市委老干局“见证20年”征文

     

    辛明路

     

    乳山撤县设市20年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地出现新跨越,特别是近几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日新月异,变化喜人。村庄面貌改良和居民素质提高,对一座城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村庄的变化

     

    20年前,我们的城区占地仅2.74平方千米,人口近2万,那时的城区仍然给人一种村庄的感觉,只不过是有几幢楼房在点缀着村容村貌。那时除青山路、富山路较繁华外,其他街道尚在建设或规划中。现在,驻地城区建设面积达20多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均为20年前的10倍。20年前银滩新城才刚刚起步,如今已是高楼布满岸畔。城市扩建了,郊区村庄变为城区那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远离城区的广大农村,近几年来面貌加快了改变,这标志着乳山这座城市真正地成熟起来了。

    少年时代我在西泓赵家村读完小,那村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脏乱差印象。高小学制本是两年,因“文化大革命”初期不能正常升学,我又在原校多呆了一年。第一年,在村西北角用民宅改造的教室里念书,房后是一条污水河,教室里充满了不良气味。河床上杂草茂密,蛇鼠出没其间,苍蝇嗡嗡的,青蛙呱呱的,嗅的,看的,听的,什么都有。更有那条河岸小路,雨天泥泞,十分难走,鞋如果陷进泥里,非得手脚并用才能提出来。第二年,教室迁到村中心的家庙,家庙前是东西走向的主街,房屋参差不齐,街道弯弯曲曲的,草堆、泥堆、粪堆,都堆在大街上,风一起,草叶飘舞,尘土飞扬。阴雨天,粪土味,霉草味,呛鼻子。快到第三个年头时,搬进了新建的学校,位于村西南,校园内环境整洁,但墙外头却到处都是垃圾堆、乱石堆、麦秸垛、沤肥池,一眼望去,一片狼藉。在后来四五十年的时间里,年复一年,旧貌依然。然而,就是在最近这四五年间,这个村像凤凰涅槃一样突然换了新颜。“第一教室”后面那条河,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堤用方石护坡,河底硬化,流水清清,倒映蓝天白云。两岸,松如苍龙,花如彩带,时有小桥贯通,间有凉亭留步。在一座高大的八角亭下,我坐在石凳上,摸着石桌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已成为村民散步消闲、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第二教室”因家庙是座古老建筑,特意保留着。庙西那些低矮草房拆除了,腾出的地方,修建了一个中心广场,广场南面是装修一新的室内影剧院和图书室。主街拓宽了,“三大堆”不见了,目之所及,整洁清朗,视野开阔。“第三教室”北面,一座座小楼拔地而起,青山辉映,美如彩画。村里所有街道,路面全部硬化了;较宽的路段,两旁还进行了绿化。西面那座小荒山,北坡修建了露天影剧院,舞台、观众席造型精巧,这是专为群众夏季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而兴建的。山顶修建了蓄水池,浇灌着山阳坡的300多亩茶园,在经济创收的同时,美化了村周边的环境。村的西北面,即小乳山的东坡,正在建设植物园,已经有二三万株花卉树木进园。提到植物园,不能不提山庄。

    以正华山庄为例,富裕起来的乳山人,要秀一秀我们美丽的田园风光,请外地朋友来分享一下这难得的生态福地。步入正华山庄,青山绿水映照,目不暇接,使人产生恍如隔世已入世外桃源的感觉。有一次前去游览,我定了定神,对山庄的周边环境,想归纳出个直观印象,谁料到,简单地数几个数,在此处也不简单。我想知道,山庄四周究竟有多少个山头,刚才数的是九山“峰会”,挪个地方再数,又成十一峰“连环”了,层峦叠嶂,绿韵如波,步移景换,哪能用一句两句话归纳得出来。山坡上植被丰茂,松柞竞翠、花草争荣。有一水塘,镶嵌在山坳上端,养鱼的筏屋,伫立水中央,水波涟漪,倒影婆娑。水塘的拦水大坝,外用方石砌成护坡墙,看上去很是壮观;坝面全部用美观的大理石覆盖,两侧架设着整齐的石廊。这个山中水塘在发挥蓄水功能的同时,又自成一个美丽的景点。塘旁闸门有一股清波流出,一路“哗哗”作响,流进山庄的主楼内,参与室内水景循环后,再奔泻下山。山庄主楼高只三层,楼身却很长,古朴典雅的庄园式造型。青灰外墙,窗框雪白,蓝瓦盖顶,给人以祥和恬静之感。入门可见假山秀巧、流水清丽。假山脚下,池水弯弯,五颜六色的观赏鱼,一会儿聚,一会儿散,煞是好看。大厅中有“河”,木桥如虹跨越两岸,过河后,如要登楼,楼梯栏杆挂有绳网“护驾”,曲径通幽,步步奇巧。登上三层的观景阁,顿时觉得人与青山比肩,山与白云等高。在观景阁上,山庄的热带植物大棚、瓜果蔬菜大棚、果园、茶场等尽收眼底,不时地还听到鹿叫鹤鸣,那是从山庄动物园传出来的声音。

    说乳山的村庄多坐落在仙境中,这话儿一点儿也不过分。然而,从村庄到山庄,一字之别,质的飞越。

     

                                               居民的变化

     

     

    20年前,即使是城区里的居民,有不少人的素质仍停留在落后型村民的水平上。大村人欺负小村人,本村人欺负外村人。街道上几乎天天有人圈,好事坏事,大事小事,都要围着看。菜市场吵架打闹也不在少数,先是恶语相向,后是拳脚相加。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在青山路看到一帮小青年在围追堵截打“彪子”(智障者),病人被打得嗷嗷直叫,痛苦不堪,我俩看不下去,上前制止,誰知我们也险些挨了打。人的尊严、生命的尊严竟然如此被亵渎。那时的部分居民,没有创业的意识,却有坐而论道的能耐,对人的态度是竖挑鼻子橫挑眼,处世的态度是等着天上掉馅饼,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跟大帮随大流。出力的事不想做,好处若是得少了能闹破天。像仇富、仇仕、仇才、仇名等现象,在那个时候也不鲜见。自己过不好,大家都别想过的好。这种人在家窝里斗,出门臭乡邻。外地人说,你们那里某人不错,他回答,不错什么,他人不好;外地人说,你们那地方挺发达的,他回答,发达什么,糟得很。这种言论最容易破坏乳山形象,以致于现在仍有外地人说乳山人不齐心。可见,某种偏见一旦形成,再想去改变就难了。毋庸讳言,当时对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不理解,也是部分人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的原因,好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舆论的正确引导,以及群众居住环境、生活水准的逐步改善,那些劣根性的东西正在慢慢消除。

    为什么要揭短,因我对这方热土爱得太深。居民的素质事关政通人和,决定着发展质量。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不断地引导,相关部门在不懈地努力,区域文化的整合成效显著。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外是形象,对内是凝聚。在对群众的教育上,有统一而高尚的思想灵魂,才能洗礼意识形态里不健康的东西,公序良俗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获得正能量。特别是弘扬母爱文化、福地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以来,居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得很快。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仪表风度等表象上看,多数居民有了城市人的气质;从开拓进取、创业敬业、思维敏捷等内涵上看,有了城市人的品格。略加注意,我们就可发现周围人的变化:一是想事、干事、成事的人多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论是到国营、集体、民营企业上班,还是自办实体、自造岗位,大家都一门心思忙工作。二是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人多了,我们的城市街道整洁,繁花吐艳,绿枝滴翠,是公认的花园式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胜地,这一切都与市民的密切配合、用心呵护是分不开的。三是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人多了,一度迷失的传统美德大步回归,诚实守信、谦和逊让、团结互助已成为市民的主流品德,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的根本性好转。四是热爱乳山、建设乳山、宣传乳山的人多了,市民的自信心、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夸我们的城市美,说我们的环境好,并攀亲托友,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奉献爱心的人多了,市民踊跃参与慈善募捐、大病救助、救孤助残、关爱老人、回报母亲、资助学生、美化家园等社会公益活动,加入慈善义工协会、志愿者协会等义务服务组织的人越来越多。六是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多了,人民的政府,人民理应拥戴爱护,对政府出台的方针政策,市民的理解力、支持率大幅度提高,形成并保持了乳山这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市民的进步,才是城市本质上的进步,才有城市更大的辉煌。乳山撤县设市以来,一系列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获得,都离不开广大市民和来乳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在众多荣誉中,居民们最看重的是中国爱心城市、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这些荣誉获得过程中的那些考评细则,忠实地记录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成长足迹。

    从县到市,从村民到市民,一字之别,千年之变。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