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民间文学.第三卷.陈迹旧话
蛇精惊扰瑞泉院
辛明路
瑞泉院蛇精报仇的故事,始传时间大约在清末民初,在境内传播很广。说瑞泉院有棵大槐树,树上有两个喜鹊窝,两窝小喜鹊还不能飞的时候,一天,和尚们看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虫(大蛇)盘蜒上树吞噬小喜鹊。有个和尚急急忙忙拿出护院的土枪,要打蛇。其他和尚不让打,说不要杀生。持枪的和尚反驳说:“大虫在杀生,打它是制止杀生。”说话间,枪响了。大虫曲扭着身子挣扎了许久,从树上滑下来,慢慢停止了蠕动。过了约模半个时辰,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条更大的大虫扑向瑞泉院,先在那树上盘蜒片刻,然后张开血盆大口,探起身子要冲入寺院室内,看样子是要吃人。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响雷劈下来,把大虫被打落在地,大树的一些枝杈也带着火随之落下来。
人们在传说这事的同时,都埋怨那打大虫的和尚,并叹息只因母虫吞食小喜鹊,而致使大虫夫妻双双丢了性命。
瑞泉院在徐家镇的四山上,四山在东王家庄村之北,因并排着四个小山头而得名,后来在山阳建寺庙,遂改为寺山。明朝初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此,见群山起伏,怀抱大海,左青龙、右白虎,确为山青水秀之福地。高僧相中这里的风水,在此建庙。因四山山泉甘甜,寺庙则命名瑞泉院。瑞泉院建有山门、全佛殿、后大殿、东西廊房等。东廊房为僧人居室,西廊房为十殿神像。建筑面积共3333平方米,寺院内有碑林,各种石碑40余通。其他庙产有耕地百顷,山岚400多亩。瑞泉院建成,香火兴旺。明末清初,受战乱影响,香火渐衰。寺院年久失修,将近坍塌。康熙乙巳年(1665年),由住持僧源瀛、广梅等人,化缘周边村庄的富裕人家,38个富裕户捐款,瑞泉院得以重新修建。重建后比原来更雄伟壮观,增设佛像500尊,香火重新兴盛,时称黄渤海之最。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为主庙会,会期为五天,有接送龙母驾等敬神仪式,最少要唱三天大戏,还有高跷秧歌、扮耍等娱乐形式,物资买卖、耍手艺,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因瑞泉院建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当时的文人墨客评出瑞泉十景:一曰瑞泉长生、二曰倚山观海、三曰石詹瀑布、四曰古洞生云、五曰西山晓月、六曰醉仙卧石、七曰古树盘龙、八曰绿柳重詹、九曰堂前观花、十曰海市蜃楼。
1924年,时任山东省参议员的徐家村的徐宗尧为首,组织地方名流募捐,在庙前建立一所瑞泉小学,时为牟平县第一所新式私立小学,后升为中学。学校红瓦屋,石砖结构,校舍77间,学生200余名。学生主要来自邻近的文登、海阳、牟平等县。1934年瑞泉中学停办,奉牟平县之令,改名为县立瑞泉院小学。徐宗尧、刘经三等先后担任过董事长,姜吉德、于云禧等任过校长,段成斋、姜卓汉、于秋海、吕振帮、鞠新一、吕胜三、张连堂、马俊康、倪鲁平、徐有芝、李士训、沈宗林等任过教员,10年间,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徐宗尧等人热情办学的义举,至今被人们赞颂。
1947年,因学校红瓦屋顶太醒目,怕招引敌机轰炸,无奈将校舍拆除。后来,在庙址处建乳山苗圃。1956年,东王家庄用村南的60亩土地,调换县苗圃场的瑞泉院遗址,遗址处现为东王家庄村的果园。(转自《乳山时讯》周末版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