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民间文学.第四卷.山水传说
岠嵎山的传说
辛明路
乳山境内的岠嵎山,其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燕山期,地质结构为岩浆岩,原系海底山脉,后因地壳隆起而成陆地山。经历了从海洋到陆地、从陆地到湖洼、从湖洼再到陆地的转换过程,因曾受海水、湖水长期剥蚀,加上公元495和1046年两次遭受地震,所以岠嵎山多裸露岩石,形成了奇妙、幽美、险峻的地貌特征。岠为山体巨大之意,嵎为峡谷深幽之意,仅两字就抓住了这山的主要特点,足见汉语之精妙、古人用字之精当。
◎英雄壮歌
山如人,有体貌特征、有精神灵魂,传说就是山的灵魂。岠嵎山的传说在民间有许多说法,原县志办宋吉泽主任所讲述的,笔者认为更贴切山形水势。这个传说富有敬母爱母色彩,很具有地域人文特点。三圣母为救助百姓化作大乳山,感动了玉皇大帝,他决定再造一座大山,护佑母亲山。玉皇大帝遂吩咐天将岠嵎,在大乳山西北面,用三年时间,造一座雄伟峭奇、百景齐备的大山。岠嵎报请玉皇大帝下旨,让东海龙王帮忙。水族兵将一齐出动,从海底搬石运土,历时两年,一座高山的毛坯耸立起来了。岠嵎又用一年的时间,建造了玉皇阁、老君庙、火龙洞等大景,雕成了猿人石、莲花石、山神石等小景。令人遗憾的是,三年的工期太紧。距玉帝视察验收只剩下两天时间了。时不我待,岠嵎忍着剧痛将两手伸进炉火中一炼,手指便坚硬无比。他硬是用手又挖出了86层台阶的凌云天梯。但仍剩下一大景和三小景没有完成,想到玉皇大帝马上就将驾到,自己却没有完成任务,他不由地伤心落泪,一行泪水成为青龙潭,一行成为滴水湖。随后他将设计图样用的笔抛向天空,瞬间变成了一座高耸的笔形峰。这时,太阳已经升起,岠嵎将军看到很难按期复命,再次流下英雄泪,形成了岠嵎瀑布。接着,他端坐于山坡上,化作了将军石,百景之数,以身补齐。玉皇大帝准时驾临,他游览了岠嵎山,甚是满意,遂唤岠嵎来见,但却找不到他的身影了。为了纪念他,玉帝将此山命名为岠嵎山。
◎美景奇巧
岠嵎山有百景之称,并有24大景、72小景之分,现选介重点景点:
玉皇峰 是岠嵎山群峰的最高点,海拔589.5米。站在玉皇峰上,北望烟台、南观黄海、西看海阳、东览夏村。玉皇峰上原有玉皇庙,已损毁;现有人工垒起的座座石堆,类似藏蒙同胞的敖包。玉皇山有“九缸银子,十八口金锅”之说。据说以前一些南方航海人,从南海的船上,清清楚楚地看到玉皇山南坡有九口大缸,缸缸装满银子,银子高于缸沿,闪烁着月亮般的光;每口缸前都有两口金锅,闪耀着太阳般的光。当他们爬上了玉皇山时,却找不到;而返回南海时,银子、金锅又再现。就这样,引得各地寻宝人纷至沓来,分析这些“敖包”是寻宝人留下的。玉皇峰旧时是乳山境内最大的祈雨地,有“玉皇峰戴帽,大雨将来到”之农谚,但当地祈雨人,没有垒“敖包”的习俗。
岠嵎瀑布 岠嵎瀑布在八卦炉北山下峡谷中,上游为一常年流水不断的小河,流至悬崖陡然下跌而形成。瀑布的落差20多米,雨季瀑布宽约10米,跌落的水声轰鸣,十里可闻。有诗曰:“银河飞落岠嵎山,长空道卷白玉帘,急流飞腾山谷响,红日映照生紫烟,彩虹升起七色丽,碎珠生雨串玉链,银鱼戏水白鹤舞,惹得游客归亦恋。”电影《山菊花》在此拍摄的画面,无数影迷惊叹此处美景奇特。
天马棚 此石窟距地面约40米,窟口高约5米,长8米,深7米,窟内宽敞平坦,远眺酷似马棚。传说是玉皇大帝游览岠嵎山,护驾天马无处栖息,弼马温大显神通,戳开此窟为马棚。
玉帝阁遗址 据说明天启年间建玉帝阁,其建筑特别宏伟壮丽,内殿富丽堂皇,玉皇大帝塑像稳坐正中,两边分别是太上老君和李天王的塑像。其建筑现虽然无存,但山腰上当年“托起”玉帝阁那巨大的石板还在,壮美异常。
莲真洞 在玉帝阁石基之下,有一天然洞穴,人称莲真洞。这洞是由两块巨大的岩石搭叠而成的。洞高1.5米、宽80公分,游人躬身低头才能进入。洞内宽敞,设有石炕、石桌、石凳,一角洞壁的边缘,有一个烟道,留下被灶火长期熏烤的痕迹。据说是当年张真子修炼之处,其实修建和管理玉帝阁的历代道士都在这洞里生活过。
千古猿人 有一巨石似猿人头,高约6米,宽约4米,面朝东南,眼睛深陷,下额突出,嘴巴紧闭,若有所思状。传说这是真假美猴王大战时,被孙悟空打败六耳猕猴坠落在此。
圣鸡石 圣鸡石位于老母殿和玉帝阁之间的岭背石硼上,它的头朝南,尾朝北,脖子高昂,身子长约4米,高2米,肚底下天然形成一个大蛋窝。游人来到圣鸡面前,多是把身子缩进圣鸡腹下,做个调皮动作,留下美丽倩影,寓意圣鸡保佑、大吉大利。
企鹅观天 岠嵎“人”字大峡谷的西面,有一只胖胖的石头大企鹅,站在一道山梁上,专注地仰视着天空。那样子,憨态可爱,天真可亲。
巨蛇八卦炉 在岠嵎山主峰北,半圆球形,数丈高的巨石,似香炉,顶端有石盖其上,似炉盖,下有数块岩石支撑,状如炉脚,北侧有一舌形巨石盘伏于炉壁,故名。当地民间传说,天宫有一神蛇,因犯天条,被贬至此山,但劣习不改,为害百姓,后被太上老君收归八卦炉中。
一线天 又名凌云天梯。岠嵎山西北面尽头偏东,两岩相夹成狭长甬道,有天然形成的石阶,只容一人过,仰望长空,蓝天一线。当地人称此为登天梯。传说张真子道成后,登天梯而去。
百景的名字,有些是祖传的,如玉帝阁、火龙洞等;有些是后起的,如凌云天梯、骆驼负宝是旅游局王猛副局长命名的,企鹅观天是摄影家协会高署新主席取的名,更多的是岠嵎山林场冯曰成副场长给起的名,冯场长与报社李桂春副总编合著过《神话岠嵎》《漫话岠嵎》《诗话岠嵎》三本书,邑内作家王钦法出版过《岠嵎春秋》一书。
◎古代游人题颂
岠嵎山不仅景色迷人,文化积淀也很厚重。岠嵎山瀑布原为海阳十景之一,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大量的吟咏之作。现存世的以清代作品为多,篇篇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从这些作品中,读者会感受到大自然气魄之雄、造物之美、神工之妙、布景之巧。泰山以拔地而起之高而著称,华山斧劈陡壁之险而著称,崂山以怪石异形之奇而著称,岠嵎山正好集这三山的特点于一身,岠嵎山虽然小于她们,却精致别巧,风格自成。从这些作品中,读者会看到岠嵎山峰石之奇异,植物之丰美。有天然的石洞、石棚、石梯、石雕等,有瀑布、有潭水、有小溪,并且奇树成林,芳草遍地,山花竞秀。文人们或直接赞美岠嵎风光,或寄物咏志地抒发人生理想抱负和爱国为民情怀,其诗文内涵均开朗阳光,健康向上。这些诗文,为岠嵎山增添了文化底蕴。清乾隆《海阳县志》收录了清代的海阳县令包桂、滑县县令张崧、进士王作梅、进士鞠逊行、举人周正、秀才高端佐等人的诗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那时人们对岠嵎山的认识。
周正《游岠嵎院诸山记》:
“康熙癸亥三月,余幼子殇,哀惧其过,而情不可以遂忘也。东游会孙子玉山,疾初愈,喜。余至曰:吾将偕宋子伯玉游岠嵎院之诸山。于是如司马庄馆于子茂先家。茂先偕其弟介繁,命童子肩米酒、鱼脯、蔬果及樗蒲之具以随。西南行七八里,石壁高数百仞,广如其高,其巅巨石层叠。自下望之,崇崇峨峨,秀削天成,乔松蜿蜒于上。其绝顶有蛤蜊遗壳著石上,岂昔常没于海中耶?中空四丈许,瀑布垂焉。昔者余夏秋间来其地,水盈岸,流激触石喷薄数十丈,日映之五色若迸宝珠。今水狭往时过半然,山色娟媚,新绿含丹,较夏秋时似差胜。西北行,过平岚,由西山口磬折而入数里,有巨石出松杪,势若坠屋,数椽覆其下。故老言:昔有仙集此,因榜其庵曰聚仙。茂先先君子葺其屋隐焉,碣记其事。屋后怪石森竦,参差相属,与隔溪峰峦竞高争秀也。返故道暂息平岚。由瀑布西南窬岭行,石窟中伛偻而上,穿火龙洞西出里许,有峰兀起,时玉皇阁于其上。下有洞,道人居之。诸友就憩于洞口,饮酒松下,且博。余西望曰:是岭之西非竹庵耶?忆有乔木茂林,谁同吾游者?时宋子年七十一矣,放杯起立持杖而前,偕道人至竹庵,有泉自庵后石罅出,绕庵循徐流秋瓦石为池注之,水冽清。道人饮,余尽一瓢,神顿旺。环顾四山,巑岏崟嵚,向时嘉树古木无有存者矣。道人曰:人争戕之,其几何存?余曰:嘻夫,深山之木生,或数百年或数十百年,樵者不敢有,逸人羽士不忍其伤,屿山终始可也。余游此二十年,所昔隐见于林木间者,今巉峭毕露,岂天欲兹石尽出其奇,供人欣赏耶?抑物生修短皆有数焉,虽深山之木不免耶。于是缒萝跐磴,自八卦石下返宿洞中。旦起森壁争霞,幽林含雾,鲜目清神。坐石上听鸟音久之。诸友趣归。东南下二百余步,二巨石相倚,上合下空,若门。由斯以出。数十步有所谓茏庵者,昔与竹庵玉帝阁鼎新角胜者也。今颓垣坏壁立岩下而已,向所金碧供养者,皆莫可考稽。呜呼,有数焉,不免岂独深山之木也耶。沿溪由岠嵎院悲哀三叹而还。”
张崧《岠嵎院题壁》:
万石嵯峨处,深岩古洞开。
白云仍满眼,元鹤不重来。
客拂砖为砚,僧持叶作杯。
登临乘兴志,赋句愧无才。
包桂《岠嵎山》:
倒峡千寻山泽通,岠嵎名胜海门东。
梨花历历秋容冷,环佩珊珊明月空。
淡冶白云疑出岫,依稀素练岂追风。
高山流水深人仰,不借胭脂一树枫。
鞠逊行《岠嵎瀑布》:
迥出奇峰当殿前,山光水色薄笼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花雨知从第几天。
高端佐《游岠嵎》:
独步成佳趣,林深一径开。
樵声山鬼应,人影野禽猜。
奇石排空出,飞霞拥石来。
豪歌尘俗外,搔首意徘徊。”
王作梅《游岠嵎院西山》:
侧入幽岩第几重,望中苍翠削芙蓉。
风吹瀑布晴飞雨,云暗乔松日挂龙。
古阁能留寻胜客,深山频远夕阳钟。
回头已悔尘矣误,欲上蓬壶万丈峰。
另外,清光绪《海阳县续志》卷1第25~26页载:“玉峰铁锚:山夙灵应,旱时祷雨,辄降,邑东诸峰,以此山为最高峻。其极顶尤陡峭,人迹罕至,有铁锚一横置其上,遥望之约重万余斤,锈涩斑剥。不知为何代物,亦不知因何置于峰顶,尤不解当日何能运于千仞之上。尝闻之土人云:‘海中山岛石多有蜊壳历久不脱,而此山石上亦多有之。’审如是,则洪荒时此山曾没于水中耶?此锚为海舶所遗耶?其理莫喻。”现已找不到铁锚了。描写岠嵎山的古诗文还有很多,不能均予转载。
◎宗教遗存
岠嵎山不仅景色幽奇、传说奇妙,其宗教历史文化也很丰富。唐贞观年间修建岠嵎院,并在院内栽植银杏、刺松、花木等。明洪武二十一年,重新修建岠嵎院,规模非常宏伟,建有如来殿、千佛殿、玉皇阁、观音殿、娘娘殿、存经阁等,最兴盛时僧侣有80余众。到了清末,仍殿堂25间,设有如来大殿、千佛殿、观音殿等,殿中塑有如来佛、十八罗汉等神像和天宫地府。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至十八日,举办四天岠嵎山会。山上还有玉皇阁、茏庵等。明朝天启年间,山西省司马官张真子被奸臣所害,一气之下出家为道,他游历武当山、崂山之后,定居岠嵎山中。张真子精通推拿按摩等医术,传说还有分身法术,玉帝阁就是他主持修建的。现已重建的寺庙是玉皇阁,是道教金山派弟子青春道长多方筹集资金而完成的。岠嵎院正在重建中,院中的如来殿、千佛殿、观音殿、娘娘殿、存经阁等,其主体建筑将近完成。盛世庙宇多,香火增祥瑞。
岠嵎山是座护佑母亲山的山,祝愿天下母亲都安康!(转自《乳山时讯》周末版201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