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民间文学.第四卷.山水传说
马石山的传说
辛明路
丁亥年冬,笔者与文友结伴来马石山周边游览。丙申年春,应崖子镇王龙峰镇长之约,在镇党委王伟华委员、镇科委王瑞杰主任、井乔家村乔玉志书记等陪同下,再次来井乔家一带欣赏美丽风光;同年秋,应诸往镇党委张红委员之约,与同事游览东、中、西尚山,上、下石硼等村,对这一带的人文故事,进行梳理整理。
◎马石山主峰的传说
位于乳山市西北部,主峰海拔467米,其山脉峰奇水曲,群峰巍峨,奇石嶙峋,林木葱郁,美韵摄魂。马石山是因像匹马而得名的。从北面远看马石山,整体上活像一匹头朝西、尾在东的骏马。看局部,马的头、耳、鬃、背、臀也很逼真。所以,马石山的传说是围绕马展开的。远古时候,马石山一带是水草丰美的平原,玉皇大帝来看望三圣母、筹建岠嵎山时,他骑的那匹神马,被这里的美景美食吸引,回到天庭后,神马时常偷偷前来食绿草、饮甘泉。天上人间都一样,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玉帝知道了,派天将杨二郎前来惩罚它。正在豪吃狂饮的神马,一看杨二郎来了,四蹄一刨,一座大山拔地而起。它是想先用大山阻挡一下,然后再奋力逃跑。杨二郎的反应也够快,他把身子一挺,立时变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说时迟,那时快,他脚踏这座新石山,伸手抓住马鬃,飞身上马,奔天而去。此后,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上马石山,后来简称马石山。
◎五凤楼的传说
五凤楼位于马石山主峰西南四五华里处,距下石硼、井乔家都很近。丁亥年冬,井乔家时任村支书乔明珍给我们当向导,攀登五凤楼。他介绍说,五凤楼是座天然石窟,有上下两层,上层又分前后两窟,中间相通。来到楼下,山坡太陡,根本没有路,我们只好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向上攀爬。乔书记年愈六十,还不时伸手拉我们,让人过意不去。经半个多小时的攀险,我们终于爬进了最高的那层石窟。我们从西进入,窟内呈线锤形,西“房间”较小,仅能容下三四人平坐,行走要弯腰;中间狭窄处,人只能爬着过去;到了东“房间”,顿觉宽敞,可容下二三十人席地而坐,且越往洞口处越有高度,人可站立行走。窟壁上隐约有刻字,用石头敲打窟壁,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类似在演奏乐器;窟底向东洞口呈斜坡状,有三个大于人脚的石脚印。让人叹服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妙。传说八仙登此楼饮酒对歌,韩湘子悠扬委婉的笛声,引来五只凤凰落在石窟之上,凤凰听音乐入了迷,久久不肯离去,吕洞宾见状说:“我等今天栖身五凤楼也!”五凤楼因此得名。
◎棋盘石的传说
五凤楼北一百多米处的河谷中,有块巨大的方形岩石,顶平坦如砥,可坐下10多人。这块岩石上刻有围棋棋盘,故名棋盘石。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张果老时常来此下棋,棋盘是他俩开凿的。有一天,井乔家村有一个青年人到南山砍柴,看到两位老者在下棋,就站在一旁观看。老者聚精会神下棋,没有发现旁边有人。下了一会儿,老人开始吃桃子,吃剩的桃榾随手丢在石头上。桃榾上还有许多果肉,那青年正在又饥又渴之时,经不住桃子清香的吸引,就把两枚桃榾拾起来啃食干净。啃完后饥渴感随之消失,顿感精神焕发,他继续观棋。过了一会儿,那青年发现砍柴斧头的斧柄烂得不能用了,就转身回家换斧头。回村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了家门,进门后竟然不认识家里的人。经询问,家中的老者是他的玄孙。原来他在棋盘石观棋那会儿,人间已过百多年。后来,他归隐山林做了神仙。这是王质烂柯传说的乳山版本。棋盘石四角有很深的嵌杆窝,插上杆子,就可以搭起棚子。井乔家是明洪武年间建村的,建村前就有这棋盘石。
◎姊妹石的传说
井乔家西河边,耸有两块约高10米、阔7米的巨石,状似两位少女依偎在一起。传说姊妹俩因反抗逼婚跳入河中,后来在河旁不远的地方,并肩化作了两座石峰,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姊妹石。乔明珍书记给我们讲了姊妹石的另一个说法,他说,姊妹石应该叫双笔杆石。笔杆石下的河中有一水潭,叫墨池,墨池前方有一悬崖,岩石匀称层叠成书的形状,叫天书。笔杆石周围五条山梁的山脚汇集,叫五龙戏珠。笔杆石南面10华里是乳山河的发源地垛鱼顶。传说这里是神仙撰写公文的地方,龙布雨,特别是与下达行雨命令有关。笔者倒觉得,这个说法十分符合这里的地理特征。
◎通天梯的传说
通天梯位于井乔家村西、枣林村东,驴鞍子口旁边。这条斗折蛇行、层层相接的天然登山石路,远眺似一条通往山顶、直奔云霄的梯子。民间传说谁能至极顶,谁就可以得道成仙。然而这条梯子蜿蜒曲折、陡险异常,攀登者多是中途生畏、被迫止步。传说这梯子是鲁班的后人所造。鲁班有位后人周游胶东路过这里,当他得知当地百姓为上山发愁时,遂下决心帮助修建登山梯。测绘好路线图之后,他动员群众参加开凿,不几年,这架通天梯就修成了。
◎勃鸽堂的传说
鹁鸽堂旧写鹁鸽塘,在五凤楼北的狭窄深谷里。峡谷两面陡峭的岩壁经长年风蚀形成许多小石洞,其中最大的一岩洞,洞口形似展翅飞翔的鸽子,人称鹁鸽堂。相传当年八仙喂凤凰的食物,鸽子也前来啄食,因而成了仙鸽。仙鸽在此繁衍生息,鸽群常年喧闹峡谷间。鹁鸽堂周围的岩壁上有松、槐斜生于缝隙中;鹁鸽堂上面的崖顶较为平坦,林木丛生,百鸟争鸣。
◎姑蹾腚的传说
当年马石山上有座尼姑庵,人称上庵;王家庄西夼里有座寺院,人称下院;上庵与下院有事相互照应。有一天,老尼姑发现小尼姑挑水回来总是很晚,就问,水井很近,挑担水怎么还得半天时间?小尼姑说,这几天井台旁总有个小孩在等我,叫我给他抓虱子,他头上生了很多虱子。老尼姑寻思,这大山上哪来的小孩子?第二天,老尼姑尾随在小尼姑后面去看究竟,一看那孩子胖乎乎的、水灵灵的,就断定这是山宝的化身。第二天,她给小尼姑一根穿着红线的针,嘱其把针别在孩子衣服上,把线藏起来。后来,老尼姑顺着红线找到了一棵大人参。挖出之后,就放在锅里加水煮。她叫小尼姑烧火,自己到下院去请住持来品尝。锅里香气四溢,小尼姑经不起香气的诱惑,开始喝参汤,越喝越好喝,干脆把参也吃了大半截。吃下后,就浑身燥热难当,身体要向上飞的感觉。这时老尼姑回来了,见状后说:“徒儿,这汤多人喝了长寿,一人喝了哪能受得了。”“师傅,我就是想往天下上钻。”“难道这宝物能使人成仙?”“师傅,那您也赶快喝点,我俩一起成仙。”老尼姑说:“好!”老尼姑把锅里的汤喝了,把剩下的那截参留下给住持。小尼姑抓住老尼姑的手,俩人飞了起来,但飞了没有多远,老尼姑的身体开始下堕,而且越来越沉,小尼姑实在抓不住了,手一打滑,老尼姑从空中掉了下来,腚先着地,两手随之也拄地,在岩石上蹾出一个腚窝子和两个手掌印儿。老尼姑因喝参汤的量不够,没能成仙。虽未成仙,但能把岩石蹾出坑来,人还毫发无伤,这也是不同凡响的了。姑蹾腚是马石山上著名自然景点之一,其名字就是从这个故事里来的。
◎老虎眼的传说
老虎眼在西尚山村南河的南岸,这条河是乳山河的主流,距发源地垛鱼顶只有六七华里。老虎眼是一处山洞,双洞口,里面是一个洞身。远看俩洞口就像两只老虎眼,老虎眼上方山梁上有老雕洞。老雕看着老虎不让出洞,时间长了,老虎急得干流泪。老虎眼一流泪,天必下雨。天下雨时老雕翅膀淋湿了就飞不起来了,老虎这才能趁机出来溜达溜达。其实这是岩层在渗水,渗水从左洞口流出,因左洞地势较低,从老虎的角度讲,是右眼在流泪。老虎眼西面不远处有道深邃的山夼,崖壁陡峭,林茂路险,当年日本鬼子扫荡时不敢进入。
◎神仙洞的传说
神仙洞在上石硼村西二里多地儿。洞底岩石上有八个坐垫样的凸起。这一带民众都说这是八仙经常来聚会的地方,坐垫是他们设置的。怪不得群众那样讲,这的确是太奇巧了。
◎摞儿石的传说
上石硼村北有道美丽的大峡谷,有段崖顶上有一天然石柱,柱子擎着三块黑色的大石头,三块石头就像人工摞起来的一样,所以叫摞儿石。传说摞儿石每掉落一块,人间就会有一场战乱。第一次掉了一块,发生了捻军之乱;第二次掉了一块,发生了马石山惨案;还有一块没有掉下来,人们都在担心害怕。有一天,有位道士经过此地,听了马石山的传说和八仙的故事,思考良久,口占道:“平地起山是变故,坡陡夼深有灵异,幸有神仙常来往,经劫复祥方太平!”吟毕,道士画符一道,符上画着一些特殊符号和写着“事不过三、经劫复祥”等字。道士念动咒语,只见那符化作一道闪电直击石柱子而去,柱子上那块石头被打得大部分碎裂掉落,剩下小部分,颜色也由黑色变为棕黄色,道士满意地说:“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吾开福地洞天也!”语毕,转身即不见了,人们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是遇到神仙了,大家纷纷遥天跪拜。
◎垛鱼顶的传说
乳山河发源于诸往镇东尚山村西南的垛鱼顶。传说这一带原来也是大海,垛鱼顶就是渔码头堆鱼的地方。垛鱼顶西是将军帽子,南是鞍石大顶。鞍石大顶东坡有个麻虎洞,从前这一带打山的猎人都要到麻虎洞摆供、焚香进行祭拜,祭拜后才能打到猎物。东尚村有一人到麻虎洞周围勒兔子,不但不祭拜,反而态度轻蔑。他把头伸进山洞一狭窄处,想看看里面的情况,突然有块石头落下把头卡住了。天黑未归,家人觉得不对,就打着灯笼找到麻虎洞。怎么拖他也拖不出来,最后家人跪在地上祷告求饶,刚祷告完毕,卡住头的那块石头突然抬高,他这才把头缩了回来。
垛鱼顶南面、东面与北面之山溪水,即为乳山河的源头。源头之水北流、西折、再向北,绕行马石山西麓,至马石店转头向东,经崖子,向东南流进龙角山水库,出水库后向东、向南,走育黎、穿过夏村与乳山寨之间,从乳山口内湾入海。邑内作家郑华在《寻访乳山河源垛鱼顶》一文记述:“垛鱼顶山下的三大山谷,分布着三大植被,其景壮丽无比:南山谷是野蔷薇的世界,东山谷是一片杜鹃的花园,北山谷是一片刺槐林。乳山河里的水,就是在这些花仙子和老树们的护卫下,一路艰辛一路歌,为乳山的美丽输送着生命和力量的元素......乳山河的涓涓细流,像母亲的血液,流淌在乳山人的心坎上。厚德载物,母亲河百折不挠的精神,令广袤的乳山大地,万物飞歌!”
◎小三峡的传说
小三峡是指井乔家水库,位于马石山主峰西南井乔家村前,因有长江三峡之美故名。建水库之前这里就有一道水湾,名叫岭湾,水深不可测。传说一天,山中很静,一个看牛人在湾边石崖下避雨。突然,湾中出来一黑人,四处张望了一会儿,又缩回水中不见了。又过了一会儿,出来两个白胡子老头,悠闲地在水面上下棋。因雨天风很凉,看牛人忍不住咳嗽了一声,那一对白胡子老人忽然不见了。看牛人明白了,原来那黑人是出来侦察情况的。这座水库是1970年代修建的。为下游其他村庄的农田灌溉,井乔家村的二三百亩地淹没在水下,体现了革命老区人民一贯奉献精神。巍峨的马石山诸峰倒映水库中,山灵水韵,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美丽风光。
◎十八盘的传说
1969—1971年,解放军南京军区三四○部队在尚山村进行爆破实验项目,一便帮助修建公路,即修筑现在叫十八盘的那两条路。距东尚山近的叫南十八盘,距上石硼村近的叫北十八盘。开山劈岭的大工程,没有爆破的协助,难度将会更大。威力最大的一炮,坑道里整整装了40吨炸药,那一炮把山岭撕出了一道大豁口,当时掀到山上的大石头,至今仍然到处可见。这次军援的起因,军方从不向外透露,这引发了民间众多猜测。抗战时期,许世友司令员曾住过东尚山村,所以就有人传说这是许司令派人来的报恩之师;当时东尚山村的刘洪坤任南京军校教务处处长,有人又说是刘洪坤去请求许世友决定的。但究竟是什么原因?笔者采访了多人,都说不清楚,都是在传说。当今的十八盘,已成为邑内著名的人文景观。
除上述景点之外,还有老头山、南天门、百尺崖、象鼻石、五龙洞、黑龙角、黄龙角、天桥、照壁、靴石等景点,各景点也多有相关的传说。现在的马石山区,风景优美、生态祥和,是人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胜地。感受马石山,会使我们更加热爱生命、更加热爱和平!我特作《正义丰碑马石山》颂之,诗的首句写传说,后三句写现实,全诗如下:
川突岑岭环宇惊,
曾有魈魑袭青峰。
经劫复祥久安地,
马石山魂响洪钟。
在此记录受访人姓名:井乔家乔明珍、乔玉志,东尚山刘洪维,西尚山王海波,下石硼王守起、王洪亭、王同军、王守芳、王元国,上石硼王勇刚、王晋起等人,以志谢意。还有刘勃、刘大鹏、刘承业、王连坤、王永宗等人物故事,待另文述之。(转自《乳山时讯》周末版2016.6.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