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绍兴
于月奎
乙酉年初冬,我市与浙江省绍兴市举办书画联展,来到了这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
展事之余,当地书画界领导陪我们游览了这座南疆小城。自古文人感黎民,绍兴是一座人文气息极浓的古城。感受绍兴,首先感受的便是凝结其中的历史沧桑。大抵一个地方都有属于它的历史,用来见证岁月的无限延伸。这是一个只关于它自己的故事,其中的人物也许清晰也许模糊。用心感受,那种已经远去的史韵就会在心里再现重演。近期正值筹备绍兴来我市展览事宜,我把日记中所记录的、照片中所留下的影子、当地导游和陪同领导所介绍的绍兴历史文化、名人佚事,名胜古迹略述一二。
在春秋时期,越国的都城,就是今日的绍兴。中国有四个在古道城建的城市,绍兴就是其中之一。“绍兴”之由来,是取皇帝发布的赦书中“绍万世之宏林,兴百里之丕绪”语句中而得。意思是要继承先辈创立的福荫,完成他们未竟功业,加之历代帝王年号中带有“绍”字,因此选定了符合时代性,有进取精神,有吉祥意味,有政治色彩的“绍兴”,沿用至今。对比之下,多数地名,以山、以石、用象形而立地名,而“绍兴”名之由来,足以可见绍兴人文化品位之高。
因文化积淀深厚,绍兴也遗存了大量的古代刻石与碑版,给研究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对我们爱好书法的人来说,更有“寻祖”之感。我们曾见到的存世最早的有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会稽刻石》,可惜由于长期风雨剥蚀,字迹基本磨灭殆尽,我们现在所见的非原物是几经复制而来的。其次是东汉初期隶书《买地摩崖刻石》,唐宋明清摩崖石刻十余处。百闻不如一见,刻石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真有留恋忘返之感。历代绍兴人在以石构建的各类建设的同时,还匠心地利用采石后留下的残山剩水把它们雕琢的十分完美,举世倾动。如绍兴的羊山石佛、柯山石佛,可与新昌大佛、杭州宝石山石佛并称四大石佛。其它的如东湖、吼山、柯岩、石雕也十分壮观。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对羊山大佛有些全面的了解。羊山石佛高10米,为全跏趺,弥勒佛坐像,身披通肩袈裟,坐于莲花宝座上,造像体态匀称,脸形丰满,面目慈祥,后人有联称:“片石偶留,雕来庄严色相,三生戏始成,浪传开凿神奇。”
水绕古城,到处葱郁有生机,尽管寒秋毕至,仍有生机盎然之意。园林式的建筑可追逐早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获释返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筑城建廓,在城的周边营造游台、灵台、斋台、驾台、离台、蒸台、美人台等一系列宫绳索苑囿,供越王及其诸臣游乐休息,这种早期皇家园林影响整个后期发展。在两晋南北朝,中原人口大量南徒,向往的就是这会稽山水、园林风情。他们追求的是返朴归真,视自然为至善至美。唐宋两代,更是名士云集,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游历山水而来,用诗情画意叠石造山,凿池引流,兴建私园。其先后出现了西园、曲水园、赐荣园、沈氏园、刘氏园和蓬莱阁、望海亭、清白堂、满柱楼、轩亭等著名园亭建筑。郊区则有孔尚园、长史园、小隐园、昌园、翠薇园、好朱亭等。50年代绍兴人民爱园有佳,逐步又完善了兰亭东湘、龙山、青藤书屋、沈氏园等景观,绍兴园林的魅力,得到越来越多的游人领略和认识,先留下绿地是古人早有的生活居住理念。现代建筑也有意无意地吸收先人的经验,用环境吸引人,打造小区绿地理念。这使我想到了我市的罗马阳光城,两千多户高雅居住小区,先打造花园后建住宅,一定会吸引大批业户,也定会领导我市住宅开发的新风尚。在园林的游览中,虽是名目繁多,有走马观花之感,但感慨良多。
难以忘怀的还是鲁迅的百草花园和三味书屋。中学课本里那印象极深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当时因为游人的拥挤而失去了刻在脑海里的那片幽静。不过,即便如此,当我站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打量这里的一草一木时,还是隐约感到有一股悠远的书香飘溢,仿佛看到了一个文弱的书生捧着一本厚重的人生大书在那里读着,思索着,胸腔里涌动着鲜红的血液,跳动着一颗不安分的心。鲁迅帮居还在,只是许多陈列的东西已不是原物,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鲁迅留下了他激扬的文字,文字间有他的思绪,有他的精神,有他的爱情,有他的追求。有这些就足够了。当众人在鲁迅纪念馆内看着鲁迅留下的文字、书稿时,便是在他的思想里徜徉,在徜徉里接受洗礼。
东晋时的王羲之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是一位受各个时代尊崇的大师。绍兴一行,梦寐以求的还是要领略一下当年群贤毕至的会稽山下的兰亭。那是展后的第四天上午,在市人大一位办公室主任的陪同下,经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这“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地。据说该址,经历代文人墨客的数位造焉,文采风流,佳话频传,人文景点益增,并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确,进入整个兰亭区域,幽雅的意境,让你有诗一般的感受,总觉得只有吟诗,才能表达心中的激情。景点之多,令我们心旷神怡。我们主要参观了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曲水流觞处流觞亭、御碑亭、王右军祠、兰亭古道、兰亭书法博物馆等。我们坐到了当代名士雅集的曲水流觞处,也饮酒作诗一首,表达我们的感慨,可以想像当年王羲之在那么美好的境地,乘酒兴,用鼠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28行,324字的惊世行书集序,是符合逻辑的。《兰亭集序》文采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溪径,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书法用笔,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经历代筛选,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可惜真本已失传,现以冯承素临摩的“神龙本”为佳,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勾摹细心,帮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见王羲之书写时的用墨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这次展览,我们见到绍兴书法界的泰斗沈定庵先生和当今活跃的青年书法家兰亭馆馆长喻荣良先生。也接触了不少局级领导。他们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文气,谈吐、举止不凡。据说他们各局长办公室都有套间,而且备有文房四宝,闲余之时,操笔舞墨。的确,从展览签字册上看,他们的底子厚实,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内涵。当得知《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清代以前今绍兴市籍500余人时,便让我们张口结舌,在《中国百科全书》里印载的人物统计,今绍兴县和越城区是历代杰出专家学者最多的城市之一,就中国科学院部委委员(院士)人物近60名。绍兴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是和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分不开的。绍兴以其秀丽山山川和热土沃野抚养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贤才豪杰,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从这里走向全国,或在这里创造伟业。治水英雄大禹,卧薪尝胆的勾践,东汉思想家王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徐渭,哲学家王守仁,“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他们都以千秋不朽的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璀璨夺目,给后人树起了巍巍丰碑。
终于从绍兴的文化氛围里走出来,我又看到了乌蓬船和艄公头上的毡帽头,还有穿行在古城里蜿蜒远去的小河,以及小河两边一座座错落斑驳的民居。于是格外的兴奋,因为在脑海中沉淀的许多画面中,挥之不去的便有江南水乡的沉静传递出的独特韵味,我们流连在这诗情画意里,北方的豪气与南方的温馨似乎就在这里交融,给我们今后的书画创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它让我在沉醉中久久不能释怀。如今,这一切就在我的眼前呈现,我们坐在乌蓬船里和艄公轻松地聊着天,艄公为我们撑着船在古城河里穿行,将绍兴的古朴尽收眼底,怎不让我激动。
走进绍兴,如同走进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这拥有2500年历史的城址上,浓郁的文化韵味就在每一个角落幽幽散发。只要在弥漫着名人气息的街区驻留片刻,所有的回忆,所有的怀念,所有的景仰,都会在眼前一一泛起。
说也说不完的绍兴,看也看不完的绍兴,我们从当年孔乙已咸亨酒店买来了“古越”、“状元红”酒,从兰亭带回的一颗兰亭花草,摆饰书房,幽香四溢,从鲁迅青藤书房买来的鲁迅文学全集,每每看到这些,都会浮想联翩。
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归来后,我被他们历史上涌现出的志士仁人演绎的故事而感动,他们的身上都葆有一种特殊的东西,闪耀着共同的精神点,凸现在每一个时代,此行我感悟到他们具有“绍兴精神”,是大文化下自尊、自重的深沉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