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山水
    嶞崮山名待规范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8-20  ‖  查看1934次  ‖  
      嶞崮山名待规范

                                                                  林焕章

    现存原始档案落款 (于蓓 摄)

        一山多名,口语上并无大碍,因为一旦交际产生障碍,双方可现场沟通。所以,人们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取舍,反倒有利于保存和丰富其文化意蕴。.然而书面上也照此办理,各取所好就有些问题,极易造成受众视觉上的混乱,且有失严肃,也不符合地名管理的规定。
        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文件、地图、广告等所使用的地名,均应以正式公布的标准地名为准,不得擅自更改。“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这里所称地名,含“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显然包括山名。以此为据,敝人近日翻阅了一下手头的资料,发现我市嶞崮山的名称用字尚欠规范,失之紊乱。虽然都叫duo崮山,但音同字不同。《乳山市志》和《乳山党史大事记》里用的是“堕”字,《乳山村庄志》里用的是“垛”字,《乳山年鉴》所附政区图中则“堕”、“垛”都有使用。2007年3月,山东地图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发行的乳山市地图,图中用的是“垛”,图外的景点文字说明中则用了“堕”,出现同图同地名中字异的情况。别处是否还有其它用字,未再细查不得而知。有意思的是,重建的嶞崮山石牌坊上一反时下常规,赫然刻着嶞。
        鉴于上述,笔者以为,口头上怎么叫姑且不论,书面上随意而为的现状应予改变。举凡官方的文件资料,以及民间的文字载体,包括地方史志、年鉴、地图、媒体报道、影像制品,乃至导游图册、广告路标、景观石刻等等,所有作用于人们视觉的东西,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在此前提下,对其它用名如需介绍,可另加补充。据此,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地名机构或管理地名工作的单位,做些调查研究,通过必要的渠道和程序形成规范,以便人们有所遵循。在我市对外开放日益深入和旅游业不断红火的今天,此类事宜有现实意义。
        粗略了解,嶞崮山的名字有五、六个之多,各自都有其来源和含义,究竟哪个更为规范适宜,很可能见仁见智。概而言之,笔者赞同采用嶞字,理由如次:
        是继承传统。曾任市司法局局长、现已离休的潘成顺先生,建国前在嶞崮山区渔业社工作过。据他介绍,当时该区使用的公章、制发的公文,用的都是嶞字,到1957年撤区时为止,一直如此。可见这是官方的选择,具有正统性和一定权威性。经查阅市档案馆原始档案,确如其言。
        有群众基础。1954年,嶞崮山庙产处置后,其中一口大铁钟流落到了当时的大陶家中心小学,上面清楚地铸着“嶞崮山”三字,潘老先生亲眼所见,且当时因不识嶞字而感到新奇,可见这也是宗教的选择。相信终年与嶞崮山“亲密接触”的道士们,自有他们的根据和道理。过去,嶞崮山曾以庙会著称。这意味着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其山其名广为人知。联想到该山重建的石牌坊上仍刻着嶞,与历史上的用字一脉相承,说明主持此事的人知根知底。只是随着庙会的消失,后来的不少人记忆不再罢了。既然该山的标志使用了嶞字,而其它地方却用另字,岂不有悖于常理?
        符合其“山情”。为山命名,从神话、传说乃至历史事件出发者有之,也并无不可。如江西的庐山、台湾的阿里山等就是。然而多数都是状形表明其特征的,如著名的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骊山等,皆属此列,我们眼前的大乳山亦然。崮,指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嶞崮山的特色和亮点在“崮”,正如民国时的牟平县志所述:“旁多小峰,而此崮雄杰,实为之魁”。嶞崮二字,从表义的角度看,突出和强调的正是“崮”,嶞字应属古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意谓通过以小山相连,使其姿容更为厚重,整体上显现狭长风貌。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简约的写实。
        当然,嶞字比较生僻,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电脑也打不出来,地名管理上要求现今应尽量避免。然而,做为历史遗留下来的自然遗产,内中凝聚着文化积淀,还是尽力保留为宜。巧的是,我们的岠嵎山名中,也有这样类似的字。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