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山水
    原地“进城”的村庄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1-5-2  ‖  查看1906次  ‖  

     

    原地“进城”的村庄

     

    辛明路

     

     

    城市扩建了,市郊的村庄变为城区了,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远离市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脱胎换骨”变成城市模样的村庄。距乳山市区20多公里、坐落在小乳山东麓的西泓赵家村,就是其中的一例。

    少年时代,我们村的学生,五年级以后要到中心完小读书,我的中心完小,就在西泓赵家。高小的学制本来是两年,然而,“文革”初期不能正常升学,我们又在原校多呆了一年。

    第一年,在村西北角用民宅改造的教室里学习。房后是一条污水河,屋内充满了不良气味;河床杂草茂密,蛇鼠出没其间;苍蝇“嗡嗡”的,青蛙“呱呱”的;嗅的、看的、听的,什么都有。更有那条河岸小路,雨天泥泞,十分难走,鞋如果陷在泥里,非得“手脚并用”才能提出来。第二年,教室迁到村中心的家庙,“庙”前是那条东西走向的主街。房屋参差不齐,把街道“弄”得弯弯曲曲的。加上草堆、泥堆、粪堆,真是“挤破”了大街。风一起,尘土飞扬、草叶飘舞;阴雨天,粪土味、霉草味,呛鼻子。快到第三个年头时,搬进了新建的学校,位于村西南。校园内环境整洁,但墙外却到处都是垃圾堆、乱石堆、麦秸垛、沤肥池,一眼望去,一片狼藉。

    后来漫长的岁月里,为改良村容村貌,村里也做过一些努力,如规划新房区、清理“三大堆”等,但这种“零敲碎打”,整合不出一个崭新的格局。房前屋后仍然在乱搭乱建,大街小巷依旧是坑坑洼洼。刚过温饱线的农民,即使心中有风景,也难画中游。而发生质的变化,则是近二、三年的事。回家看望父母,路过西泓赵家,看到塔吊林立,我就知道,这个村正在“凤凰涅槃”。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对美丽的村庄,有种天然的亲切感。在一个星期天里,按写作特长与所寻素材对口的“原则”,我约请了几位文友,一同去西泓赵家村采风。于家广和张晓以典型报道的视角进行采访,宋礼夫与于泳从健康人居的角度进行观摩,我则带着回访母校的激动,直奔那些熟悉的地方。

    “第一教室”后面那条河,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方石护坡,河底硬化,流水清清,倒映蓝天白云。两岸,松如苍龙、花如彩带,时有小桥贯通、间有凉亭留步。在一座高大的八角亭下,我坐在石凳上、摸着石桌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已成为村民散步消闲、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第二教室”因家庙是座古老建筑,特意保留着。庙西那些低矮草房拆除了,腾出的地方,修建了一个村中心广场,是村民们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好场所。主街也拓宽了,目之所及,整洁清朗,视野开阔。“第三教室”北面,一座座欧式小楼拔地而起,青山辉映,美如彩画。村里所有街道,路面全部硬化了;较宽的路段,两旁还进行了绿化。一番除旧布新之后,一个城区化、花园式的新型村庄,已初具规模,傲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村西南原来的那座小荒山,山顶修建了蓄水池,浇灌着环山叠翠的300多亩茶园,在经济创收的同时,美化了周边环境;村西的高起地带,正在修建景观花园;村西北,即小乳山的东坡,正在建设植物园,已经“进园”树木花草,滴艳吐翠,赏心悦目,使人萌生迁来定居的向往。

    在与村党支部书记于正沧的交谈中,他的人文理念、民本思想、创优意识、敬业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或许,这正是西泓赵家村旧貌换新颜的动力之源!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