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山水
    南黄岛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0-5-23  ‖  查看1329次  ‖  

    南黄岛

     

                                  郑华

     

    从海阳所镇驻地南行约10公里,就到了挂子场渔码头。站在码头上南望, 一座美丽的海岛就在眼前,似一艘巨轮游弋在幽蓝的大海中,这就是我久想一睹芳颜的南黄岛。

        明崇祯年间,宋姓从南泓村迁此定居,初名南泓岛,后以岛的土色更名南黄岛。岛为南北走向,呈“8”字形,长1.8公里,宽0.4公里,面积0.72平方公里,岛岸线长4.5公里,北距大陆最近点的小石口0.65公里,海岛两端有山丘,北端海拔55米,南端海拔40.5米,两端设有航标灯桩,中间为平坦地带。植被覆盖率高达70%,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绿洲。

    南黄岛村共有150户,500多人。男劳力全部从事海上作业,就连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也都开着小船在近海捕捞。今年,捕捞资源好于前几年,近海养殖也获丰收,其中仅梭子蟹和海蜇两项,全村就获利300多万元。纳入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后,村里干部群众积极筹措资金,搞好生活设施建设。同时发动村民招商引资,谋求更大发展。

        村党支部书记王乐强派一只小船接我们。一上船,我就开始拍岛周边的风光,只觉得崖曲水碧,美不胜收。海面上游动着数不清的海鸥,我们欢乐地挥手,灰白色的鸥群“呼啦啦”地振翅起飞,伴着欢快的叫声。十几分钟后,到了岛的西岸,王书记站在礁石上,一一拉我们上岸。

        一阵寒暄后,沿着东边山路南行,我们边走边听王书记讲解村里的人文历史典故。在用了几百年的石磨和石碾面前,王书记介绍说,当初是落潮后绑在船底下,等涨潮时划船搬上了岛的。从中可见劳动人民智慧的高超。这里每一片山林都有名字,每一块礁石都有故事。什么钓鱼台、一驴鱼、支锅等、老头石、老婆石、望夫桥、蛎子圈等礁石和海滩,或嶙峋、或平缓,奇形异状,令人满目新奇。山林、海浪、礁石、沙滩同上“镜头”、互为“像素”,美韵难以用语言表达。同去采风的朋友“大地飞歌”和“走遍乳山”,在认真记录这些美丽传说,我却被美景吸引,东望望、西瞧瞧,眼不够用。

        岛上有一处特别的建筑是测波点,位于最南端,是国家海洋部门建设的,用于测量海浪。从这儿往北折,远处可以看到竹岛、杜家岛、西黄岛、小乳山等美丽风光;近处可见渔民在水面搞筏式养殖牡蛎、海虹及网箱养鱼,小船穿梭,风光旖旎,诗情画意。

        一路上我发现,陆地大山里有的植物这座岛上都有。连好多年没见过的梧桐,在这里也一睹风采,还有不知名的野花遍地都是。

        岛的北端,是一所小学校,现有4位老师,12个学生。过去这里是驻军的军营,改成学校后,走出去的学生,有的考上了全国的知名大学。从学校再往北走,两岸线塔矗立,电缆连接陆岛,我不禁为当年的建设者默默祝福。

    在一口水井旁边,王书记的一番话,使我十分感慨。这口井是明崇祯年间,上岛第一代人挖的。水源完全靠雨水聚集,其余6口井也全是这样。雨季刚过,海水就倒灌,井水又苦又涩。遇到旱年,即使这样的水也要挨家分着吃。平时,洗过脸的水要留作别用,可见水贵如油。政府对南黄岛人吃水的事很重视,曾投入大笔资金,协助村搞“引水进岛”工程,该村也曾吃过很多年自来水。后来,由于陆地通往岛上的海底输水管道时常破裂,被迫停止了供水。南黄岛与陆地之间的海流湍急,王书记正在四处奔波,请求专家帮助解决这一技术性的难题(此文在《威海晚报》发表半年后,岛上终于再次通上了自来水)。

    回程中,我看见远处每条船上只立着一只海鸥,像是“各鸟有家、各家有鸟”,心被这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而感动。回头再望一眼南黄岛,留恋的是环境优美清静。不知道何时才能天堑变通途,让善良、豪爽的岛上渔家人,日子过得再美些。 

    此文因是为报刊而作,故写得较简练。为使大家进一步地了解南黄岛,把同去采访的辛明路发表的《南黄岛钓趣》一文,附录如下:

    南黄岛的自然色彩是绿色的,岛上除了房屋就是林木,生态优美、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南黄岛的人文色彩是红色的,抗日战争中,岛上民兵曾活捉日本飞行员;解放战争中,民兵击退国民党5艘军用帆船的联合进攻;1964年的军事“大比武”中,岛上的女炮排闻名全国。南黄岛的底蕴色彩是蓝色的,她是海洋文化丛书中的一本,我们应当仔细品读。

        位于乳山市海阳所镇的南黄岛又是中国北方最有名的钓鱼场,有很多关于钓鱼的趣闻逸事。儿时常听老年人讲,南黄岛是鱼儿到东海龙宫“参朝”的必经之路,鱼的数量多、品种也多。渔民叫钓鱼场中的最佳位置为“钓窝子”,说南黄岛的“钓窝子”,争食的鱼儿会自己顺着鱼线跳上船。据说,有一年春天(乌鱼求偶季节),一位老翁用线绳缚着一只活乌鱼扔到水中,它的同类立时聚集,把岸边海水映染成了一片深紫色。

        被南黄岛的美丽传说深深吸引,近日我们结伴前去采风。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乐强也是个“人文迷”,提起南黄岛的典故,他如数家珍一般,领我们把岛上4.5公里的海岸线游览了个遍。每当经过有名的“钓窝子”时,他就停下来,耐心地给我们介绍。“钓窝子”是些坡度相对平缓的礁石群,适合竿钓或直接手扯线钓。南黄岛的“钓窝子”多,择其名字有特点的,顾名思义就能品味到其中的情趣。

        “支锅等”。在这里钓鱼,像到自家的菜园子薅菜一样,绝对有把握。旧社会,海岛居民往往靠“鱼代粮”。为了鱼的鲜度好,现吃现钓,从来不会耽误事。到做饭的时候,女人把灶火点燃,男人即到海边钓鱼,锅烧热了,鱼也钓回来了。

        “一驴鱼”。到这儿钓鱼,其收获量仅凭人力是搬不动的,人们要赶着驴车来。在海洋资源好的年代里,不多一会儿,就会钓满一驴车。

        “老头石”。老年人不能出远海了,就在村前疃后坐礁钓鱼。来这里钓鱼的老头较多,习以为常、约定俗成,这儿就成了老钓友相聚的地方。

        “老婆石”。乳山有“自家有什么就该别人什么”的习俗。南黄岛有鱼,就欠亲朋好友的鱼。亲朋往来急需鱼,出海的船没有回来怎么办?女人就学着男人的样子,到海边钓鱼去。钓鱼的女人,常会聚到这儿,一边钓鱼,一边张家长、李家短地拉家常,欢声笑语,别有风情。

    名字另有含义地方,其实也是些不可多得的好钓鱼台。旧时出海打鱼风险大,每逢天气有变时,妇女儿童就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等盼亲人安全归来。我们看着叫“望夫石”、“望爹石”的奇特景观,心底有种情感震撼,情感石化的丰碑,昭示着爱的永恒。

    南黄岛有这么多的“钓窝子”,肯定是有成因的。鱼儿“参朝”之路(洄游路线),是鱼儿多的原因之一。此路段地势特别,则是鱼儿品种多的原因之一。岛南角的岸下,水深达16米多;西角、北角、东北角的水却浅至3米;各水层的鱼,洄游到这里,都被挤到同一层面上了。

    南黄岛,堪称海上仙景。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