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鱼顶
郑华
乳山,地处黄海之滨,美丽富饶。千百年来,一条滔滔不绝的河,从乳山最西方的马石山南麓垛鱼顶启程,日夜奔流,辗转途经很多村庄,流经境内8镇,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954.3平方公里,占乳山全境面积的一半,乳山河沿途汇聚数不清的支流,一路流淌,一路滋润,最终流入乳山口湾,奔向了浩瀚的黄海。代代乳山人,共饮此河水,它就是乳山河,乳山人的母亲河。我时常在想:它的源头究竟什么样子呢?
含蓄深沉的母亲河
2009年3月15日7:30,汽车载着我们上路了。一会儿工夫,车驶到了乳山寨镇。这时,一条大河像宽阔的蓝丝带,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从北面流过来了,那么舒缓,那么平稳,不急不躁,含蓄深沉,这就是朝夕哺育我们的母亲河。
穿过乳山寨镇,掠过育犁古城遗址西南侧,跨过乳山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诸往河”,又沿此河的支流“西诸往河”逆上,在辛庄头以西的河段,我们看到了乳山河的这条二级支流的壮观——宽阔的河床之上,一条条拦河坝,梯次展布,使人想起了江南的水田。春江水暖鸭先知,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的鹅鸭在洗澡、捕鱼。大白鹅白得似雪,花鸭子肥得可爱,一只野山鸡站在河岸的草丛中梳理着流光溢彩的羽毛。
几分钟后,车到了诸往镇大龙口村。这里的河流,渐渐地细了,它的上游有一座小塘坝。小塘坝的上游,就是西诸往河的源头,它与乳山河主流只有一岭之隔。要探寻乳山河的源头,就要翻越绵亘在大龙口村西面的山岭。
车沿着诸往境内著名的“十八盘”爬上了海拔接近300米的山岭。山岭西侧,稍微下坡,就是世外桃源般的山村东尚山。这里是电影《山菊花》的拍摄外景地之一。东尚山村西就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山脚下就是一条从南向北终年流淌的河。小河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同行的宋礼夫指着岩石裸露的河床告诉我们,这就是乳山河的上游。我们就从这里向南徒步进山,朝着乳山河的源头垛鱼顶前进。
河里的水清啊,溪水在沉积岩的河床上叮咚欢唱,水中映着空中的白云和大山的倒影,我们的笑脸也掉进水里,只消一个小石子,笑脸就成了哈哈镜的模样了。小溪细水长流,水洼也不大,这儿一个,那儿一汪。水中鱼也很小,偶尔可见几尾小白鲦,都像游在空中,无所依靠。小虾儿很多,怕见人似的,把手伸进水中搅动,它们才懒洋洋地跳一跳,似乎在说:“嗨,不要动我。”
一路走走停停,看东看西。垛鱼顶就在不远处,然而,老宋告诉我们,离那里还有十几里路。远看垛鱼顶的周围,层峦叠嶂,朝阳下的座座大山,雾气缭绕,婉如人间仙境。远远近近的大山,翠松金柞,虽混杂而生,却无零乱之感。青灰发白的一片灌木是映山红,颜色稍深的一片是刺槐林。树少的大山,山草高及人腰,一片金黄,像给山体披上了一床金色的毛毯。美景移步一换。收眼赶路,几朵迎春花,正张开嫩黄的笑脸,惹我们争着拍照,不远处,正在地里劳作的村妇,指给我们一片更茂盛的迎春花,让我们感受到了更浓厚的春天气息。再一抬眼,望见山上一条曲里拐弯的小道,从山脚一直蜿蜒上山,两旁就是用石头砌地堰的梯田,层层叠叠,地里的麦苗油绿油绿的,恰似一副水墨丹青,煞是好看。
世外桃源的乳山河上游
我们沿河一路逆流而上,老宋一边走,一边向我们讲解路两旁的石头和树种。每一段河套都有不同的植被,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的枫杨树,眼下没有叶子。再往里走,细高的灌木小孩拳也一簇簇的,上面结满了红红的果子,摘一个吃进嘴里,甜甜的,勾起我对儿时无尽的回忆。河套两岸的山坡上,那些特别的大树,也都有名字,老宋一一指给我们看,这一棵是榆科的,另一棵是豆梨,这种是黑松,那一种是本地的赤松,那些落叶的是落叶松,那些落了一地黄叶的是银杏,河套里那些美丽的枯草,是芒草,那种茎红有刺的枝条当地人叫它“老虎蓼子”,可能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茅莓……乳山河上游两岸,难得一见的植被,可让我们开了眼,一些珍贵的植物,只有在这种车马稀的世外桃源里才得以相见。沿着乳山河上游的两岸,花草繁茂,树种繁多,野果子也随手可得,小孩拳、野山楂、野葡萄、豆梨、酸枣、软枣,每个季节都有可吃的野果子。眼下的野果树上,还可吃到小孩拳和野山楂。满枝的小孩拳,经过冬天的风雪,仍然红得似火。
老宋一边引路,一边向我们介绍人文景观。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诸往公社林场、养鹿场,古代的牛围子,眼下只留下几围石墙供后人臆想。土地庙、尼姑庵也曾经分别在两个山谷中香火不断,现在连断垣残壁也难寻了。我们一路走,一路欣赏着乳山河的曲径通幽处。一种从没听到的鸟叫声,引我们屏气凝神聆听,细心的人儿总是有的,有人听出歌声是从河里传出来的,果然,那歌唱不是来自鸟儿,眼下已是青蛙求偶的季节,那此起彼伏、缭绕山谷的歌声是青蛙歌唱爱情的曲目。清澈干净的乳山河,为各类水生动物提供了天然环保的家园、舞台。
河道呈弧形绵延进山。越往里走,溪流越窄,窄都窄到隐形,现就现到成潭,静就静到可观水中云动,动就动到溪水叮咚作响,暖就暖到鱼虾畅游,冻就冻到冰清玉洁。通往垛鱼顶的山谷河涧,时隐时现,茂草覆盖其上,阳光透进去,可见小溪清亮。转过一道山背,似乎季节突变,不见溪流,唯见一块白玉般的残冰镶在岩石之中。一条山谷显现四种季节:有春天的迎春花,夏天的鱼虾畅游,秋天的野山楂和小孩卷野果,冬天的河冰。移步换景的美,让异乡的寻访者惊叹。九曲蛇行的乳山河源头,就在大山的深处,她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越到近处,风景越秀。蔷薇谷就覆盖在小溪的上头,到了春夏之交,满山谷里弥漫的蔷薇花香,定会醉人心脾。野蔷薇沿着乳山河,一路向垛鱼顶蔓延,我们顺着野蔷薇,一路攀登,在晌午十二点半到达了垛鱼顶,河之源在一片野蔷薇的掩映下,渐渐隐了形,它躲到垛鱼顶的山体里去了。
从乳山河的上游到垛鱼顶源头一带,植被丰满,物种繁多,河水清澈干洌,鸟语花香,称得上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一路上,我们没有看到有丁点污染的痕迹。这是乳山河的骄傲,更是乳山人的幸福,感谢当地善良淳朴的人民为守护乳山河付出的努力。
垛鱼顶上遥望乳山河
站在垛鱼顶山脚下,大家对垛鱼顶山名的来历充满好奇。据当地的老人讲,村里人曾经在山上发现了风化的蛎壳,据此推断,垛鱼顶所处位置原是海洋,后来经过造山运动,地壳隆起,垛鱼顶地势逐渐升高,慢慢又成为一座接鱼的码头,因此当地人都唤此山为垛鱼顶。老宋对此却另有一种说法,他认为应该叫“垛玉顶”。原因是,在垛鱼顶的东南面不远处,有一座海拔四百多米的山峰,叫“堆石顶”。“垛玉”与“堆石”,对仗工整,故叫垛玉顶比较科学。而当地人认为“古时是垛鱼的码头”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原因是胶东半岛最后成为陆地的时间,起码比人类诞生的时间早6000多万年。并且,东尚山才建村500多年,他们怎么能知道这里曾经是码头?尽管当地人对垛鱼顶这个山名的传说比较钟情,但老宋讲述的山名,我认为更科学一些。他被我们称为“乳山百科活词典”,今天同游的五六人,都赞同老宋的说法。
我站在海拔510多米的垛鱼顶上,就像在母亲的怀抱一样欢乐。低头往下看去,西面的山谷,水是流向海阳市的。东南北三面山谷里的水,是流向乳山市的。其中南面的山谷,就是我们所探寻的乳山河的最远的源头所在。乳山河从垛鱼顶前出发,向南、向东再向北,沿山谷转了一个大圈,到达东尚山,会聚了从垛鱼顶东、北面山谷流下来的水,又北流西折,再向北,绕过马石山西麓,在马石店村前掉头东流,经过崖子镇,再向东南流入龙角山水库,然后向东、南,穿过育黎镇,经过夏村镇与乳山寨镇之间,最终在乳山口湾流入大海。
垛鱼顶山下的三大山谷,分布着三大植被,其景壮丽无比:南山谷是野蔷薇的世界,东山谷是一片杜鹃(又名映山红)的花园,北山谷是一片刺槐林。乳山河里的水,就是在这些花仙子和老树们的护卫下,一路艰辛一路歌,为乳山的美丽输送着生命和力量的元素。
再美的山也有离开的时候,下午1:30,我们从垛鱼顶的北面往山下走,在茂盛的山草丛中向东拐下山。回头望一眼满山的映山红,我们确信,一个月后,这里将是花的海洋了。乳山河也必将印着百花的影子,携着大山不屈不挠和百树永远向上的精神,流进每一个乳山人的生命里!
乳山河的绢绢细流,像母亲的血液,流淌在乳山人的心坎上。厚德载物,母亲河百折不挠的精神,令广袤的乳山大地,万物飞歌。每一个被乳山河滋养的乳山儿女,也正如汇入乳山河的绢绢细流,在乳山,在中国,在异国他乡,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