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胶东步行打到厦门的军人
——记乳山市城区官地村老党员王桂海
辛戈
1947年前后,国民党反动派向胶东解放区发动了猖獗的进攻。在旧社会,劳苦大众一是穷得没法过,二是被地主恶霸欺压得没法过,代表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国民党反动派要打回来了,人民群众当然不能答应。为了反蒋保田保家乡,乳山境内出现了史来最踊跃的参军热潮。这年2月,在“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声浪中,19岁的王桂海与同是官地村的青年周洪述、王桂义,3人结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胶东军区5师13团,并在同一个连队里。惨烈的战斗中,周洪述和王桂义都光荣牺牲了,只有他自己死里逃生,从胶东徒步打到了厦门……
未出山东 同村俩战友就牺牲了
刚参军那会儿,比王桂海大两岁的周洪述接过了机关枪,成为机枪手,这让其他新兵好生羡慕。王桂海因年龄小,没能当上机枪手,扛的是大盖子步枪。他们参军后的第一场战斗是攻打海阳城。那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天冷得出奇,他们埋伏在城外战壕里,身体都快冻僵了。炊事班的战士挑着热饭从村出来,当把饭分发到战士们手中的时候,玉米饼子早就冻成冰疙瘩了。想吃咬不动,不吃又饿得慌,大家只好把饼子放进腋夹窝里,用体温暖和一下再啃。吃饭时,王桂海想起来活动一下冻僵的身子,不想被敌机发现了。敌机一阵俯冲扫射后,又扔下了一枚500磅的炸弹,炸弹落在离王桂海不到2米的地方,他想,这么大的炸弹,跑也没有用,这下可完了。后来的事却出乎意料,那炸弹竟然没有响,王桂海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过了一会儿,冲锋号响起,总攻开始了。王桂海像老战士一样,毫无惧色,边射击边勇敢地向前冲。敌机在空中盘旋,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在耳旁飞过,战友在眼前倒下,都阻挡不他要推翻蒋家王朝的决心。攻入城内后,立即展开巷战,很快就全歼了海阳城的守敌。在清理战场时得知,机关枪手周洪述牺牲在敌机的炸弹下,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部队拿下海阳后,又攻克莱阳等地,直打到济南城郊。1948年8月17日,胶东军区5师、6师、7师再次合编,组建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周志坚为司令员,廖海光为政委。王桂海和叔伯哥哥王桂义在13纵。这时期,“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是主要的练兵口号。部队普遍开展评功庆功活动,选举人民功臣及英雄模范。总结以往战役经验,学习攻坚战术,教育新战士。并成立了战士委员会,进行军事民主、城市政策等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战士们思想觉悟提高得很快。指战员们纷纷表示:不惜流血牺牲,为人民作战,为人民立功。
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上级要求,即使不是爆破组的战士,也要身背炸药包,遇到城墙或地堡自行炸掉,继续前进。王桂义当时已任排长,他带领战士冲到济南外城时,指挥大家安放炸药,炸开一个缺口后,随之高喊一声:“冲啊!”领全排战士率先登上城楼,用火力压住了敌人,给后续部队提供了有效的掩护。24日夜,他们排进攻到内城的西南角下,为了部队能顺利通过,要先在护城河上架梁。架桥时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故意安排一些战士在旁边弄些叮叮当当的声音,引开敌人的注意力,掩饰架桥时所发出的声响。王桂义领着6个人,在护城河里顺利地架起了一座木桥。在要离开时,他朝着城墙上放乱枪的敌人骂了一句,话音刚落,一排子弹射来,王桂义血洒护城河,当场牺牲。王桂海就在王桂义身旁,眼睁睁地看着哥哥倒下去,心里悲痛欲绝。24日拂晓前,他们攻入内城。各部迅速向纵深猛攻,激战至当日黄昏,全歼内城守军,济南得以解放。王耀武化装潜逃,被识破后抓获。
行军途中 一块墓碑救了命
13纵37师109团首先突破济南防线,受到上级嘉奖和社会各界齐声赞誉。在淮海战役中,13纵与国民党军黄维兵团作战,大获全胜。1949年,13纵改编为31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同年5月,在上海战役期间,31军露宿街头,对群众秋毫无犯,受到国内外广泛的称赞。在上海还没来得及休整,他们又开始进军福建,参加福建战役和漳厦战役。
进入福建时,王桂海所在的团仍然是步行急行军。在行军途中,战士真是吃尽了各种苦头。每人背着一个铺盖卷儿、一条粮袋、一支枪和4枚手榴弹,肩扛一把铁锨、一个镐头,加起来负重量很大,并且是长途远行,其艰苦可想而知。南方几乎天天下雨,道路泥泞,鞋会时常陷进泥里拔不出来,只好弯腰把鞋提出来,再用草绳子把鞋子捆绑在脚背上。鞋沾泥,两裤腿也全都是泥浆,笨重得走路格外累人。没有雨衣,每个人只发给30公分见方的一块小油布,护着背上的铺盖卷儿。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只能夜里赶路,一个夜晚要保证走上120多里。急走一夜,又累又饿。天亮后,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住宿地。实在瞌睡得不行了,老百姓的牲口栏也是战士们睡觉的地方。南方农村养牛的多,战士在牛棚里撒点稻草,躺到草上就睡过去了。牛棚里的地面又潮湿又阴冷,苍蝇蚊子成群结队的。大家也顾不得那么多,拿一把秸秆放在脸上,再蒙上一块蚊帐布,就呼呼地睡过去了。很多人的衣服被牛的粪尿洇湿了,但睡得感觉不到。休息场地虽然又脏又臭,但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心满意足了。
王桂海老人说,战争中我们没有时间去思考生死的事,牺牲的可能随时都有。敌人的飞机随时都会在头顶上扫射,或者狂轰乱炸,加上两军对垒作战的伤亡,战士们真的是死的死、伤的伤,他所在的连,离开山东时120多人,打到上海时只剩下40个人了。剩下的人,谁都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倒下。
有一天清晨,一架飞机在低空中盘旋,搜索袭击目标。突然,那飞机朝王桂海俯射,只听机关枪“突突突”直响,子弹在地上发出“叭叭叭”的声音。路边有一块1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墓碑,王桂海立即躲到墓碑后面,碑的阳面挡住了子弹。飞机上的敌人显然是看到王桂海了,而且针对他进行扫射。王桂海在石碑后面时,飞机弯了一个圈又回来了,向碑后射击,他一看不好,急忙转身到碑前,就这样,那飞机越打越恼火,王桂海越转越灵活,来来回回转了四五圈,都没有打中王桂海,那飞机只好泄气地飞走了。事后发现,掩护他的那块墓碑已是遍体鳞伤,有34个弹痕。他再次躲过了一劫,但有些战友却没有那样的幸运,牺牲在敌机的枪口下。打那以后,上级提出要求,夜行军务必要在天亮之前停歇下来。
鼓浪屿战斗 2000多山东兵卧血长眠
1949年8月7日,第三野战军挺进福建,追歼南逃敌人。经过半个月的交战和追击,福州战役结束,围歼了国民党4万多人。敌军被迫撤离福州到达闽南和平潭,我军又紧追不舍,打散了他们在闽南的部队。9月18日,我军10兵团从泉州、南安、安溪一带出兵,向漳州攻击前进。31军91师、93师为主力,兵分两路,解放了漳州及周边地区,歼灭了国民党的刘汝珍68军,为攻打厦门创造条件。91师的一个团攻取角美镇,夺下江东桥,控制了漳州和厦门的水陆交通。9月19日,91师攻占漳州;9月20日下午4时,又在石码围歼了5000多名溃逃之敌。9月25日,我军完成了对厦门鼓浪屿的三面包围。
紧接着,我军指战员深入民间,动员渔民支前和征集船只。在支前动员大会上,部队首长讲述了渔民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土地,没有房屋,常年累月连家带眷地漂泊在水上,吃不饱,穿不暖,子女也不能上学,还要受海匪、渔霸的凌辱压迫。动员会有效地调动了渔民们支前的积极性。王桂海当时在师后勤供应处,参加动员渔民支前和征集船只。他们师顺利完成了征集船只和船工的任务。对征集到150多只渔船进行编号,对120多名船工发了小黄布条,写有编队和姓名及住址。部队给船工家属按月发放生活必需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10月8日,31军各师指挥员带着船工老大到嵩屿的前沿阵地,在隐藏体里用望远镜观察敌人的阵地。鼓浪屿四周环礁,沙滩较少。沙滩地带,敌人用铁油桶装满沙,一桶一桶垒起来,筑成5米多高的围墙,墙外布满电网、铁丝网,加上日本侵占鼓浪屿时所筑的坚硬碉堡、暗堡,成了坚固的环形防御体系。敌人291师5000多人驻守鼓浪屿上,扬言要让解放军有来无回。10月15日,部队在乌屿港训练基地召开出征誓师大会,参战士兵及船工,信心百倍,宣誓一定要把红旗插到鼓浪屿上,为新中国的诞生献礼。下午4点45分,进攻鼓浪屿的战斗打响。我军设在崇屿前沿的炮兵阵向敌人开炮,炮弹在敌阵上开花,摧毁了一些工事,为渡海登陆清除了部分障碍。下午5点30分,我军船只从海沧码头出发。一条船上乘载一个排,船上周围用沙包筑起掩护体。当船队驶过了崇屿转弯处(距鼓浪屿300米)时,被敌人发现了,照明弹照亮了整个鼓浪屿海域。敌人所有的炮都开火了,空中飞机也疯狂地扔炸弹,海面上硝烟滚滚,破碎的船板,炸断的桅杆,沉没的船只,落水的战士,惨不忍睹。鲜血染红了鼓浪屿的海面。活着的战士和船工只有一个念头,快速向岸头冲。船工倒下了,战士操作船;船被炸了,抓块着船板继续泅渡。第一二批登岸的指战员,多被敌人暗堡里的强烈火力吞噬,沙滩上躺满了解放军指战员的遗体。由于我军前赴后继,兵员不断地补充,最终攻入了鼓浪屿的腹地,为大部队登岛打开通道。王桂海随大部队进入鼓浪屿。激战至17日,厦门鼓浪屿彻底解放。本来在南下的过程中,山东兵因伤亡而减员数量很大,这一战,又有2000多名山东兵壮烈牺牲。王桂海参加清理战场,掩埋战友遗体,在清理破损船只时看到,船体弹痕累累,船上的弹壳可装满几个畚箕,船甲板上和舱壁上洒满了血迹,船舱里的血和水混合成一片鲜红。说到这里,王桂海老人哽咽了很长时间。
解放后,王桂海在福州军区后勤部工作;1971年,调入福州军区驻厦门高崎办事处,任副主任;1977年提升为主任,正团级干部,行政15级。南方多雨,在行军打仗时期,他患上了皮肤对潮湿过敏的毛病,久治不愈。1984年,组织上安排他回家乡静养。时间过去60多年了,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王桂海经常思念那些活着的、牺牲的战友。他时常教育身边的晚辈: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人,这一切来的相当不容易,你们要好好珍惜现在这幸福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