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丰与他的“烙画葫芦”
郑华
葫芦从远古流传至今,都是祖辈相传,代代留种。乳山民间,村村都有栽种葫芦的人家,很多农户用葫芦一切两半做瓢使,也有用来摆在桌上、挂在门上或床头玩赏的。真正让葫芦身价倍增的不是种葫芦的,而是丹青画家或民间艺人,在乳山就有一位让葫芦文化绽放光芒的民间艺人,经他手采取雕镂、押花、烙画等工艺制作完成的“烙画葫芦”件件都是“宝葫芦”,他就是白沙滩镇白沙滩村民间艺人孙华丰。
葫芦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吉祥寓意
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hù)、匏(páo)和壶。后世作品中的“壶卢”、“蒲卢”也均指葫芦,《诗经•邶(bèi)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诗经•卫风》云:“齿如瓠犀”;《诗经•豳(bīn)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中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
葫芦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不仅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密切。葫芦集实用性、观赏性、吉祥物等特殊身份于一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备受历朝历代人们的喜爱和珍藏。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饮“合卺”酒,卺(jǐn)即葫芦,寓意夫妻百年后灵魂可合体,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以其茎叶瓜为题所制如“子孙万代”“瓜瓞绵绵”“万代盘长”等葫芦图谱,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列仙传》上的铁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费长房这些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总是与葫芦为伍的,以致后来葫芦成为成仙得道的标志之一。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有个迷信的说法,说葫芦能治病,有病,挂一个床头,很快就好了。由上可见,葫芦在中华吉祥文化中堪称“瑰宝”之一。
烙画葫芦的工艺
烙画葫芦是传统民间工艺,乳山银滩沿海农村自古以来一直有做这个的传统。
种植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选好品种葫芦,春天提前挖大坑,施足发酵好的底肥,清明前后种植。一个穴同时种植5颗葫芦苗。有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葫芦苗长到一尺左右时,留一颗生长旺盛的苗,其它四颗打心,绑在一起贴芽,保留一个葫芦枝蔓生长。葫芦生长过程要根据情况打药杀虫,雨水过多,要多打几遍多菌灵。葫芦要提前搭架,让葫芦托蔓生长。一般一棵葫芦最多保留六个长得周正的葫芦,其余全部打掉。葫芦蔓打心。葫芦长到8、9份成熟的时候,要适时托住,以免坠断葫芦蔓,深秋时采收。采收时,注意保留完好的葫芦蔓与龙须。
葫芦刮皮:刚采收的葫芦要抓紧刮皮,刮皮用竹片,然后用细钢丝球仔细打磨完全,不能漏掉任何部位。
晾晒:刮好皮的葫芦,用细线系住葫芦蔓挂在阴凉通风处晾晒一个月左右至完全干透。
处理:烙画之前,用双氧水漂白处理,浸泡2小时,然后清洗继续晾晒。
烙画:传统方法用烧香里面插一根针烙画,现在改进用电子烙画笔,先在葫芦表面设计图案,用2H铅笔打稿,图案设计好以后,开始烙画。烙画温度要控制在不冒烟,烙出线条颜色既深又不糊为宜。渲色时,温度适当低一些,颜色由浅到深,逐渐加色。作品完成,留作者姓名,创作地址,时间,地标以作纪念。
烙画用的工具:以前传统的是点粗香,里面有一根针(缝棉被的的大粗针),烧红了,烙画;之后人们采用电烙铁;现在主要是做葫芦的艺术家自己设计的可以调温的,根据温度高低,烙出颜色深浅图案的电子烙画笔。
传统的手工葫芦制作分烙画、押花、镂空、范制几种。烙画就是在葫芦上用烧红的铁针烙画;押花就是画好图案,用玛瑙刀慢慢把图案以外压下去,凸出图案;镂空就是画好图案,用雕刻刀雕刻透,属于雕刻葫芦;范制就是利用模具,在葫芦生长过程中长出一些人为形状来。
乳山福葫芦画的题材一般采用吉祥图案,隐含“福”文化,比如,福禄相伴,财神与鹿,福禄寿喜财,富贵牡丹等。
漫画为烙画葫芦打牢基础
葫芦变成宝,知音是华丰。孙华丰于1969年3月出生在穷困之家。他幼年时,父母忙于农活儿之际,经常把家里的几个亚腰葫芦塞给他玩耍。随着孙华丰慢慢长大,他逐渐对美术绘画产生浓厚兴趣,一有空就乱涂乱画。1986年,孙华丰在乳山六中读高中。当时村里不少人家有种小葫芦的,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用电烙铁试着把自己画的一条龙在葫芦上烙出来了。没想到好多同学看见了都喜欢,都来跟他要,那一次他大概烙画了几十个龙和12生肖葫芦分给了大家。孙华丰当时对漫画情有独钟,漫画往往能说明一个哲理,他喜欢。曾订购《漫画月刊》,好多漫画家的作品,让他越看越感兴趣。于是他又试着在葫芦上画漫画,可最后总觉得有些不妥。心想,葫芦是吉祥纳福的东西,搞些讽刺漫画在上面,终究不是那么个味,相比之下还是传统的吉祥图案用在烙画葫芦上比较雅观,漫画就再也没往葫芦上烙。1987年高考,他特别希望报考美术,曾经骑着自行车跑到育黎跟着一个美术老师学画画儿,然而事不遂愿,高考落榜后回家务农。
毕业后,孙华丰想学绘画的念头与日俱增。见他学画有些着魔,不少人说三道四,给他扣顶不务正业的大帽。父母也很不同意,说那是歪门邪道,就力劝他学个手艺,将来好立世,比如学修汽车就稳妥,他只得去学修车。然而,烙葫芦画和想学绘画竟有一种魔力,天天在孙华丰的脑子里缠绕。1988年,他一边在汽车维修公司学徒,一边业余烙他的葫芦画,还一边观察品味着生活带给司机师傅们的哭辣酸甜。工作之余,他被报刊上的漫画一下子吸引住,于是就把念书时就喜欢鼓捣的漫画营生又偷偷拾掇起来。孙华丰在修理厂摸爬滚打了一年,绘画的作品竟似他日后栽种的葫芦一个一个结出了果,平日里的那些漫画构思,经他几笔构勒,呈现在眼前的画作竟也寓意无穷。按照报纸的地址开始投稿,可喜的是,他的漫画作品陆续开始发表,且一发不可收拾。上世纪80年代末,在报刊发表一幅漫画也就不到10块钱,可那成就感,对他以及身边的人来说,不是钱能买到的。
农村的孩子能吃苦,孙华丰在威海某汽车维修厂子里工作不久就成为班组骨干。晚上下班,他喜欢一个人瞎捣鼓画画。那时住的宿舍是平房,冬天很冷,晚上趴在一个小桌子上,为了一张画稿,往往反复画也不满意,最后定稿,经常是深夜一点多。
孙华丰经常发表作品漫画,身边人也都知道了,人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汽修厂厂长也找他刻门徽,刻板是门技术,可没人教他,他闲暇就一个人呆那看车门上的字,慢慢地自己揣摩出一点门道,就拿刀子刻。第一次是给威海铁路刻“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刻出来以后,得到别人称赞,自己那个高兴劲难以言表。此时他突然觉得,一个人做点成绩来证明自己,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1993年孙华丰经人介绍与沟里家村王爱梅结了婚。之后他又从威海回到乳山,先后从事过汽车维修、加油站主管会计、房地产、物业管理等活儿。不管他从事啥工作,爱画画这一爱好一直没丢掉,始终坚持,有时间就画画。他是那种好强的人,心想既然喜欢,就多少搞出点名堂来,起码让别人承认自己,也不枉爱好一场!就这样,每到一地,孙华丰一边工作,一边烙画葫芦,且一有时间就学漫画。那年加油站定的《威海晚报》,闲来没事,经常与同事看。有一年报上刊登了美国轰炸科索沃事件,孙华丰很气愤,就投了一幅漫画,报纸发表了,随后他又投了几幅,全发表了,同事们好顿惊讶。
为了学漫画,他经常参加烟台漫画协会举办的学习班,曾去过丹东、北京、蓬莱,烟台,威海等地取经,听过缪印堂、詹同、曲凤鸣等中国著名漫画家的多次讲课;多次请教倾听肖桐柏老师的漫画心得;还经常与郑印全,高伟希,于昌伟三位漫画师一起探讨。8年间,孙华丰先后在《威海交通安全报》《驾驶园》《威海晚报》及全国各地报刊发表过漫画作品200多幅,1993年5月被烟台漫画协会吸收为会员。
孙华丰的漫画越画越有味儿,他对生活的理解也越来越成熟,精湛的绘画技艺也越来越有用武之地。多年的漫画生涯也伴随着孙华丰的烙画葫芦走过20多个风雨坎坷人生路,漫画与烙画并肩成为孙华丰业余文化生活中强大的精神支柱。
孙华丰的漫画属于讽刺漫画,语言陪衬少,一般让人通过画面能感受到一点啥,他追求用最少的笔画刻画人物、景观,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做啥事都要有个悟性,悟到了,就上道了,孙华丰深知其中个味。
在画漫画的同时,他就开始捣鼓葫芦,开始就是送人,白沙滩村好多人家里都有他做的葫芦。漫画创作要有好的构图,讲究题材以及画画技巧,做葫芦也是这样,精品一定要图案讲究,这是孙华丰对漫画和烙画葫芦的理解。鲜为人知的是,孙华丰学漫画从中悟到的绘画技巧,对他做烙画葫芦立下了汗马功劳。
烙画葫芦流芳海内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一天,孙华丰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做的葫芦工艺品竟然可以卖钱,而且价格很高,让他大吃一惊!在农村闭塞的他第一次知道爱好也可以变钱!孙华丰的思想里,头一次清醒地认识到烙画葫芦这个爱好不能仅仅停留在爱好这一层面上,他也想通过这个爱好赚点钱,补贴家用,从此他改变了生存思路,放弃漫画,搞葫芦。于是买来好多书,学着做起葫芦来,做了好多,送了好多人。做得多了,逐渐看到与别人的差距,看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于是他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
孙华丰捣鼓葫芦,开始身边的人全不相信能卖钱。但他坚信,一定能卖钱 。2001年,那时刚兴电脑,孙华丰想买一台,家里当时也就几千块钱,老婆不同意。他说:“买吧,以后我卖葫芦还你。”电脑花了3000左右,那时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大投资。2003年,孙华丰在电脑上学着淘宝,这时他才知道葫芦是个宝,淘宝居然卖了一些。这期间,他在网上通过葫芦也认识一些朋友。那时银滩有海景房,居然有人通过葫芦来找他买房子。一个东北人,后来真的过来了,买了3套房子,事后中介给他7千元,买电脑的钱报销了,还有剩余,老婆终于服了。
做事先做人。孙华丰被誉为“银滩雷锋”。孙华丰常想:“咱是当地人,人家出门都不容易,只要能帮的,咱总是尽力去帮着些才好。”2002年夏天一晚上10点,银滩网友电话给他,说有个老太太迷路找不到家,他们都是外地人,也找不着南北,让他帮忙。他开车立马跑去银滩,拉着老太太转个大半个银滩,帮老太太找到银滩福海苑的家,最后他是谁,老太太是谁,大家都不知道。现在,孙华丰还经常接到银滩业主的电话,他们都在外地生活,求孙华丰帮忙代交物业费、帮忙接个人、关窗户、换门锁等等好多好多生活琐事。帮人也是帮己。慢慢大伙觉得孙华丰不错,有亲戚朋友想买房子,或者为了感谢他,故意买个葫芦答谢他。
2003年-2009年,孙华丰一边开汽车修理店,一边做他的葫芦。通过葫芦又认识好多银滩朋友,圈子慢慢大了,好多朋友就指点鼓励他,说这是咱民间的传统工艺,别丢了。为了提高葫芦的制作技艺,他经常找机会出门看别人的葫芦,曾去过丹东、蓬莱,大连等好多地方。大约是2004年,看电视,蓬莱有个人做葫芦做得很好, 就特意坐车过去拜师。烙画葫芦是传统工艺,民间好多人做这个,蓬莱的师傅人家也不传授技艺,只说切磋。但只要孙华丰喜欢的,只需看一眼人家的操作,大体就知道套路了。几次外出考察葫芦之后,孙华丰看到了高手做的葫芦,眼偷了不少的技艺,自己的葫芦工艺也提高很大。
2009年夏天他想去北京看根雕葫芦,一个素不相识的银滩朋友通过网络了解到孙华丰的人品不错,有上进心,于是电话给他,说到了北京对他全程接待。那次去北京,人家接待,免费吃住。那时给他一个震撼,这网络,太神奇。
现居住在银滩一位纪姓画家非常欣赏他的葫芦作品,曾专程骑自行车跑了20多公里的路找到他,送给孙华丰一幅自己创作的《百虎图》,让孙华丰做参考。还有北京的一位农民,偶然看到他的葫芦作品后,特意跑到威海来向他请教,临走的时候,还自己掏钱买走了孙华丰的11个葫芦作品。
从2003-2009年,孙华丰估计做了400百多个乳山福葫芦,送人也不少,大体挣了不到2万元。但他的烙画葫芦却流向全国各地,有的通过朋友带往美国、韩国,日本。
走进孙华丰的家,满眼都是“宝葫芦”,造型各异、图案精美的葫芦令人目不暇接。有精美别致的葫芦小挂件,有 “龙凤呈祥”“喜葫芦”,有“鹤首葫芦” “美人葫芦”“菩萨葫芦”“福葫芦”“福禄相伴”“三观亭”“大乳山”……眼花缭乱,其中有众多反映乳山福文化的“乳山福葫芦”系列,还有的葫芦上雕着梅兰竹菊,有的刻着花鸟虫鱼,还有的上面雕刻着小孩儿和老寿星
孙华丰善于因材选题,葫芦形态各异,他的葫芦画也各有千秋。有几个亚腰葫芦,由于造型独特,很长时间他也没琢磨出在上面适合画什么样的画,搁置了很长时间。后来他忽然发现,这几个葫芦的上半部分很像孔雀的造型,于是他在葫芦上很快画出了孔雀图形,很多人看后都夸奖其构思巧妙。
烙画是葫芦画制作技法之一。最初他使用的烙画笔是笨重的电烙铁,拿着这种比葫芦重十几倍的“笔”沿着纤细的线条在葫芦上烙画时,孙华丰的左手经常被烫伤,后来他购买了电子烙画笔,加工起来就方便多了。现在,几乎所有形状的葫芦,他都能按照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在葫芦上雕刻山水、人物等。
2007年5月8日,孙华丰将传承母爱文化的“母子图”“润”“睡美人”结合传统民间烙画工艺,自发研制成精美别致的旅游纪念品烙画葫芦,在乳山市举办的旅游纪念品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山东省第四届文博会威海分会场•2012中日韩文化创意产业博览洽谈会上,孙华丰代表乳山参加了葫芦烙画艺术展示,得到与会参展民众的一致好评,他在现场做的葫芦被抢购一空。
孙华丰坦言,若啥活也不做,他一天可以做一个精致的葫芦画。现在因为工作忙,他平均3天能做出一个成品烙画葫芦,一个高40厘米左右的艺术品价格约为500元。他的“宝葫芦”,靠的就是每年父母帮着种点葫芦。可用之才也就几十个。为了满足孙华丰作画的需要,孙华丰的亲朋好友都为他种葫芦,一位村民还让他在自己的大棚里种了200多棵葫芦。为了丰富葫芦的品种,他还到外地去购买了葫芦种。
为支持孙华丰的烙画葫芦工艺品,2013年,白沙滩村将打造一定规模的葫芦园。村里打算让老百姓都种葫芦,让村民特别是老人有点收入,孙华丰也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一些有爱好的人,大家一起做,一起赚钱,目前唯一的难处就是没有订单来源,他盼望社会各界帮他拉到一些订单,最终形成一个产业,让身边的人也能赚到葫芦钱,同时通过葫芦将家乡的美景融入到自己的葫芦作品中宣传咱们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