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王德年的艺术境界
郑华
壬辰秋、冬两季,我在老臣和点君两位长者家中分别看到一幅怒放的牡丹图。两幅画作,咏春立意相似,但构图空间迥异,笔墨酣畅,艳而不俗,洋溢着国色天香的风度,写出了国花牡丹的大国气质和风骨,堪称王德年牡丹画谱中的精品。
走近王德年,只须带着真诚和尊敬,就能打开他探索艺术的大门,做人作画,志存高远;无须辨别揣摩,就能感受他优秀的人格和艺术品质,真水无香。
好品质,缘自母亲的言传身教
王德年说:做事先做人。他还说:做人得有个好家教。他十分感谢母亲对他姐弟们在成长路上的教育。母亲教育子女做人要不贪、正直,且自己以身作则。这都影响着德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他一生的性格取向。
当年生产队组织社员摔花生,德年的母亲每次摔完花生,都当着孩子的面,将自身的几个口袋全部翻出里子,把蹦进布袋的花生全部倒出,然后拍拍衣服回家。这个场影,至今在德年的脑海里定格。他对母亲不贪生产队一粒粮食的作风,至今记忆犹新。做人不能贪的性格在幼年德年的潜意识里开始生根发芽。
德年的母亲不允许任何一个孩子偷拿别人一点东西。有一年夏天,德年的四弟和伙伴去薅草,伙伴在草丛里捡了两个青苹果,给了老四一个,他没舍得吃,装在裤兜里带回了家。回到家的老四往炕上一躺,苹果掉了出来。母亲一看这个苹果,对老四一顿好打,审问苹果是不是偷人家的。老四百口难辩,说是伙伴捡来给他的。等把伙伴找来一对质,确认苹果不是偷人家的,母亲这才允许老四吃了那个苹果。
德年13岁那年,大哥王海年高中毕业了。村书记主动找到他们家,想推荐王海年到银行参加工作。德年的母亲不同意,说:“孩子从小没见过钱,别因钱出了事。” 德年的母亲与人为善、心直口快,当年村里驻工作组、部队拉连、驻工作队等工作,她都十分支持和踊跃参与,因此母亲在群众中赢得很好的口碑。书记想到这里,说:“你教育出来的孩子个个思想端正,你看海年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又是班干部,又是贫农出身,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不会出事的,放心吧。”德年的母亲再三叮嘱海年说:“到那里工作,如果多出一分钱,你要是有想装进你的口袋里的坏念头,那就别去。”母亲不允许孩子贪一分钱的教诲从此在少年王德年的心里根深蒂固。
德年身上的艺术基因也来自母亲。他从小爱看戏听戏、喜欢画画,只要一听到村里来了唱戏、耍秧歌的,耳朵就像长出了脚。他年幼时迷恋的不仅是戏里的音乐,而且对戏服上的色彩和舞台上的造型都十分着迷。平日里他很留心观察母亲做的鞋垫和剪的窗花,一有空就请教母亲学画鞋垫花样、学剪窗花。母亲蒸、炸各类面点时,德年也趴在一边看,母亲就随手揪块湿面给他,教他学做面点,最后母亲所有的面点艺术全被他一一掌握,这些让他从小就有一种成就感,也培养了他对艺术追求有种莫名的向往。
真本事,来自社会的磨炼锻打
1986年,王德年高中毕业。他从小对美术痴迷,却因家贫没能报考美术。高考落榜后,他很不情愿地成为玛钢厂的一名工人,天天在车间与翻砂打交道。三个月后,因他脑瓜儿灵活,爱鼓捣个技术活儿,被厂长一眼识中,派他到济南专门学习业务技术,主修工程机械制图专业。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这项技术就被他拿下了。可是刚要成为厂里的骨干,有家银行又招工,厂长怕耽误德年的前程,放他去银行应聘。1988年底,德年被招聘到建设银行工作,改行苦学算盘、点钞业务,自学了会计学,取得了经济师职称,成为一名合格的银行职员。1988年至1990年,他历经三年努力在全省建行系统的储蓄业务考核中荣获十项全能能手称号。
是金子总要发光。德年在建行工作期间,因从小喜欢画画,单位的宣传栏从设计到绘画,都是他的活儿,宣传栏无疑就成为他最初练笔的画板。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2000年,乳山市人民银行举办了一次书画比赛,这之前,德年从没画过作品,更没有参加过任何绘画比赛。这一次银行系统举办的比赛令德年内心有种创作的冲动,他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幅月季花的图案很美,于是就参考着这幅月季图临摹了一番,不想作品交上之后,竟然获得了优秀奖。
2001年,省建行系统庆祝建党80周年举办书画展。王德年一连构思了两个月也没准备好作品,离交作品还剩下十天八日时,他创作的作品仍旧不满意。最后只差三天作品就截止时,德年的作品还没有出来。妻子也十分着急地激他:“你真没出息,眼看到期了,你还没弄出作品。”这一激不要紧,流火的七月,德年独自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苦思冥想:建党80周年了,共产党浴血奋战,不正是窗外烈日焰焰的七月写照吗?火红的七月,眼下开得最火红的是鸡冠子花儿呀!想到了红艳挺直鸡冠子花儿,这不正是共产党浴血奋战换来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写照吗?想到这里,德年一咕噜爬起床,只用了20分钟就将画作搞定了。他美美地落个“骄阳”的款,妻子一看,乐了,作品的意境出来了。果然,《娇阳》获得山东省建行系统庆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展二等奖,作品被山东省建行收藏。
德年两次作画,两次获奖,同事们交口称赞,向他求画的人也越来越多。令德年想也没想到的是,2003年,建行改革,可以一次性买断工龄。由于自己从小骨子里性格不适合溜须拍马升职,又因向往一种自由自在能够发挥特长的艺术追求,德年毅然决定买断工龄回家画画。2003年12月底,王德年义无反顾扔掉了铁饭碗,一个猛子扎进了绘画的海洋里。
师法自然,任十年磨一剑
2004年初,38岁的王德年终于踏上一条朝思暮想的艺术大道,此时,他没有拜过师,也没有绘画的理论基础,更没有娴熟的绘画技巧和构图;他有的只是对绘画的痴迷和狂爱,痴迷到走着坐着躺着都想画画事儿,甚至做梦也与画画儿有关。当他思考着要拜胡翘然老师为师时,还没等他付诸实施,这年3月,胡老师与世长辞。胡老师的辞世,犹如一扇艺术的大门眼睁睁地在德年的眼前关闭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师法自然。大自然是王德年走上绘画道路的唯一老师。山石林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每一种都是王德年心里的宝、手里的画。
德年有一个自己的法则,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恒心,不可心猿意马,朝三暮四,决不半途而废,绝不草草了事。画画也是如此,他决定先从画牡丹开始。为了画好牡丹图,只要听到谁家里栽着牡丹花儿,他一定要打听着去看看。眼下,乳山栽种牡丹的地方,他几乎都去看过。从2004年起,他画了无数的牡丹图,每一张都倍受人们赞叹。然而,在王德年的心里,他清楚地感觉自己没有画出牡丹的风骨,尤其是大国的气质和风格没有通过自己的画笔融入画面,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对牡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懂得牡丹的特点。为此,他常常坐卧不安,面对世人不断地赞誉,更增加了他要画出牡丹风骨的信心。然而越想达到一种境界,就越是误入迷津,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地揣摩,德年的牡丹图仍在原地踏步,毫无创新;构图倒不难,难的是画出牡丹的风采和气度。
苦闷一直将他缠到2008年。有一天,电视上有则卖酒的广告,一幅大气艳丽的红、粉牡丹画面突然全屏映入王德年的眼帘,这则广告犹如一针强心剂,让苦苦等待牡丹仙子出现的王德年一下子醍醐灌顶,他似乎一下子打开了画牡丹的天窗。就为了看这则广告,德年每天都准时守着电视,等候牡丹画面的出现,一直观察了一个月。
为了读懂牡丹,德年通过上网学习得知:“牡丹之美,不尽在花,而在其骨,其骨乃木,并非草也。草者而貌似者,芍药是也。芍药入冬枯后尸骨无存,地表什物无有,而牡丹入冬枯骨犹在,亭亭如虬,甚是有韵。” “牡丹开花灿烂如许,从不会显现颓势。败的时候,不是一片一片枯萎的,而是一大朵直接散落一地。生也灿烂,死也灿烂,就是牡丹。”在观察和学习的双重引导下,德年画牡丹的灵感终于找到,技法也准确到位。面对新创作的牡丹图,他知道,这之前所画的所有的牡丹图都是没有思想的。从现在开始,他的牡丹图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画功是骗不了人的。德年的好友赵健先生在观看了他的牡丹图之后,由衷地赞叹题诗“牡丹甲天下,乡音山水间” 。
十年磨一剑。德年的牡丹图历经十年,最终得心应手。他终于明白,牡丹顶苞出土、出芽时不折不挠、枝干挺拔的姿态,正说明牡丹展现的是大国风格的精神写照。他的每一幅牡丹画作在构图和立意上都完全不同,画作艳而不俗,难能可贵。
随着牡丹图朝着日臻完美的方向前进,德年的花鸟画种开始丰富起来,山水画亦日益雄浑壮观。紫藤老辣、奇古,呈现龙腾之势,更显欣欣向荣的阳光境界。他画凌霄,写满了红红火火的理念,一个个物种在他的笔下,都赋予一种阳光、健康、向上的精神,达到如此状态,是缘于德年平日里下足了功夫。
一幅真正的好画必须是原创的、有风格、有故事、有内涵、有情感。要画一种事物,德年只要一闭上眼,有关这个事物的一组组动感图象就浮现眼前,这个时候想怎么画都可以,而且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他的画作可以达到每一幅都构图不同,立意有别。
艺海无涯,崇尚真水无香
德年坦言,自己学画十年来,没有拜师,也没有临摹过大师的作品,他不喜欢进入名家的框框里,喜欢寻找自己的符号。他的绘画构图、技法、笔墨、线条等完全是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名家的理论,在实践当中找感觉。德年学画十年,没有系统地学习《芥子园画谱》,而是独辟蹊径,靠多读多看多练,在实践中打造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作是不拘先人之格,不守成规之墨。笔无一定之法,意当随心所欲。画任自己作,理由别人说。
一直以来,他的很多画作在欣赏者眼里,能找到黄宾虹、李可染等十几位名家的用笔特点,人们对他画作的认可,是对他最大的褒扬。德年说,自己画的是中国画,中国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渊源,先师们不断创新总结推进,习古不可泥古,出新不能忘根,自己不拜名师,就是不愿意被老师的光环罩着,如果一个人的绘画还没有技法和思想,那么老师的光环一走,艺术就此止步了。依靠别人的光环,自己只能是个月亮或星星,永远也不是个太阳。
德年特立独行的个性,崇尚幸福“美”一天。他的画作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用传统的、写实的、人文的笔调写出了乡音、乡土、乡情的构图,达到一种亲切自然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在画境中产生愉悦的心情。德年说,生活中无论遇到怎么烦闷的心情,一旦投入创作之中,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心态,一旦画笔握在手中,在下笔前,他的内心已经是充满了美好的祝福和祈祷,因为他面对的是一张美丽的场景,这张画是要送人的,他不能把一丝坏的情绪带到笔下,揉入画中,那样是对欣赏者或者是拥有画作之人的不敬爱。为此,他承诺,他送出去的每一张画都是精心写作的,是眼下自己最满意的一张,虽然有缺点,但送出去的,都是代表着自己当下的水平。
德年还是个装裱师。装裱别人的画,对他也是一种学习提高的过程。面对他人绘画中的缺点,他都一一牢记在心,日后自己绘画的时候就能够一一修正过来,不致于留有缺憾。用他的话说:“要画就画别人的缺点,能画别人的缺点就离成功近了。”德年裱画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他发现很多孩子的作品用笔大胆,构思独特,灵感多多,他经常偷偷地拜小孩子为师,在他眼里,每一个学画的人都有优点,常年如此偷艺,他乐在其中。
德年在十年艺术生涯中,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拜师。面对那些对艺术充满渴盼眼神的孩子,德年对他们从来不打击,不指责,不泼冷水,总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并教会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要学会尊敬他人、谦虚做人。
如今,德年的花鸟画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四五十种。十年艺术生涯,他做人与绘画的理念相统一。他创作的白玉兰、白荷、白菊、白梅“四洁图”展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四洁,质白如玉,纯洁无暇,品性高雅,清香怡人。梅兰竹菊松荷“六君子”也是他首创的一种画谱,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崇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性格取向上的正直、健康、阳光。
在求艺的路上,德年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探求天道。他的绘画力求表现爱美之心、求真之心,弃杂之心、思纯之心、滤己之心。这是一种真水无香的境界,这股真水,正如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却源远流长,蕴含生命的真意。我们祝愿德年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期待他的“乳山全景风光图”早日梦想成真。
王德年简介:
王德年,字学聃,号艺宝斋主,1965年出生于山东乳山,职业画家,书画装裱师,艺宝斋书画工作室经理,山东省沿海书画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2012年结业于山东美协主办的山水画写生创作培训班。2001年作品《骄阳》获此后作品《霞光》、《东方风来满眼春》、《紫气东来》、《翠谷清音》、《家住青山碧水间》等多次在乳山市书画展中获奖。2010年作品《紫气中华》获“祖国颂”全国书画大赛金奖,作品被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入编《华人时代》名人画刊。2011年作品《暖阳》获“相约香江”第七届中国书画(写意画)交流展优秀奖,入编作品集;作品《紫云归燕》获首届“黄河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优秀奖,入编作品集。2012年作品《龙腾雀舞》获第二届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赛,入编作品集;作品《生态家园》入选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山东省新人新作美术展,入编作品集;作品《只留清气满乾坤》获威海市文化系统廉政建设书画展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