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音乐才子于会泳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8-4-27 19:59:24  ‖  查看3279次  ‖  

     

    音乐才子于会泳

     

    /大地飞歌

     

    在欣赏文友林林的歌曲专辑《半月湾》,当听到“不会游泳的鱼”时,我马上联想到了于会泳。他本性淳厚质朴,又极富创作灵感,是享誉世界的音乐奇才,是对民族文艺有着重大贡献的艺术家。

    他是母亲的好儿子。

    于会泳是有名的孝子,开饭时父母不端起碗来,他从来不先动筷子。儿时家中生活太贫苦,邻居给他个水果,他都舍不得吃,偷偷装回家给母亲品尝。他最受不了的是看到母亲掉泪,他往往泪流满面地陪着母亲哭。

    19469月,受革命潮流影响,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做出选择,放弃了已从事了5年的小学教学生涯,改变了一辈子要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初衷,约了两个伙伴,踏上追寻革命之路。他们整整步行了3天,赶到莱阳县胶东文工团驻地,加入了革命队伍。当时国共两党内战正烈,形势十分危险,你进我退、变数无常,队伍处于颠沛流动中。19479月,为了便于随时转移,部队把日用物资分配给个人保管。因为分发的东西不便于行军携带,每人要把各自的东西掩埋起来,以便将来回来寻找。埋藏东西时,于会泳更加思念远在家乡正受着贫穷煎熬的母亲。他在自己的照片背面,写下了老家地址,又按当时瓦解蒋军的宣传称呼,留下了纸条:“蒋军兄弟:你们见到这些东西时,我可能已经与世长辞了。我家里只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你们如果还有点人心的话,请把这些东西寄到我的家里,我在九泉之下也将感激不尽。即使把我的东西拿去也不要紧,但要把我的照片寄给我的母亲留作纪念。”这事如果从人性角度理解一位孝子的苦衷,倒也没有什么。

    建国后他把母亲接到身边,终生孝心不渝,至今在上海和北京还流传着于会泳孝顺的故事。从政以后,那艰苦朴素的品质也丝毫未变。他村书记到北京找他办事,发现他家吃的用的相当简朴。每顿饭都是夫人下厨房做,他有时也帮助择菜、洗碗。得知村里要买拖拉机,他马上打电话与上海东方红拖拉机厂联系。以支援农业为由,厂方赠给村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回乡省亲的时候,抽时间跑到乳山县吕剧团,讲解戏理,鼓励创作,与演员们打成一片。并且不让当地政府招待,到自村时,事先说好了海阳所公社和于家大队的领导,别为他准备饭,他到自己的亲戚家吃。在亲戚家也不准做别的,就吃地瓜、芋头、地瓜面汤。

    他是民族的好乐手。

    于会泳是有名的音乐天才,小时候喜欢跟台看戏,戏中的曲子过耳不忘,听后即能按原调唱起来。那时盲艺人演唱乳山大鼓也很流行,他常常听的如痴如醉。有一次老师不在家,他和几位同学按照戏中的样子演《大闹天空》。他们把课桌摞起来,于会泳窜到桌子上面,肩扛着带青桃的树枝,右手打着那种观望姿势的“眼罩”,口叫“师傅”,一副孙悟空采野果回来的样子。这时,院子一位同学惊叫:“老师回来了!”于会泳一紧张,桌子塌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老师拿起戒尺,刚想打他,看到他门牙把嘴唇碴破了,鲜血直流,这才作罢。

    有人对于会泳干上了共和国的文化部长很不理解,但我觉得艺术因素是主要的。最初在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团里,他就崭露头角。很快学会了作曲、民乐演奏、音乐编导,着手整理出版了《胶东民歌集》。19498月被选送到上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修班学习,因成绩优异,被留在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音乐工作团创作组,并担任组长;后调任该校民族音乐研究室民乐系任研究员兼教员;19569月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教研组组长;19629月任音乐理论系副主任。

    这阶段,他在研究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对京剧、地方戏曲、曲艺、西方古乐曲等,也潜心探讨。有《陕北榆林小曲》《单弦牌子曲分析》《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等音乐著作问世;有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闯将令》音乐作品发表。对民族音乐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他撰写的《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关于辨别调式问题》等论文。业内学者称“提出调高沿用西洋音名命名,调式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命名,并提出了‘主宰音程关系’的新概念,引起音乐理论界的重视,被普遍采用。”他的《民间曲调研究》《腔词关系研究》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和专修科的指定必修教材。我们所熟悉的是他那些歌曲,如《党的恩情长又长》《非洲在怒吼》《女社员之歌》《幸福花开遍地香》《不唱山歌心不爽》。他的著作很多,考虑篇幅,不能过多列举。

    1965年借调到上海京剧院,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智取威虎山》《海港》的唱腔设计上。他巧妙地把传统京剧的唱腔与西洋乐紧密结合起来,使唱段设计既不离京剧正宗,又有新的拓展和完善。后又参加了《平原作战》《杜鹃山》《龙江颂》等京剧的音乐创作。这位“京剧改革之父”,因而受到江青等人器重,从而也开始偏离了艺术家的生活轨迹。

    但在艺术轨迹上,于会泳还是有见地、有建树的。以电影《创业》为例,他初看样片时拍案叫好,后来江青的反对,使他很被动,再后来毛主席指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才化解了他骨子里与江青艺术上的分歧。在“样板戏”影片摄制并普及以后,他也不满足“一枝独秀”的局面,组织出版界逐步发行国内外书籍;组织戏剧界创作新剧目;组织舞蹈界创作有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草原小姐妹》《红嫂》等;组织音乐界搞钢琴协奏曲《黄河》《战台风》《智取威虎山》等;他对人民喜欢的电影更是倾注了很多心血,试图解禁老影片,重拍《渡江侦察记》等,新拍《闪闪红星》《火红的年代》《难忘的战斗》《欢腾的小凉河》等,译制《巴黎圣母院》《鸽子号》《瑞典女王》《简爱》等。

    他是政治上的拙人。

    于会泳在艺术上是“巧人”,政治上他是“拙人”。特别是他那愚孝愚忠的性格,不适合从政。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却幻想着尽忠尽孝两不误。这条名叫“会泳”的鱼,终因不会在政治漩涡里游泳,造成了他个人及民族音乐的双重损失。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