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辛明路:为乳山文化留根塑魂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9-3-8 8:03:30  ‖  查看4036次  ‖  

                                                                                       亮桥                                                                        


    辛明路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监事、乳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乳山母爱文化研究会会长等。散文、小说、诗歌、纪实文学、民俗等体裁的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级报刊,著有《乳山民俗》等书,评论《缘自几千年》山东人口报社藉此获新华社全国报纸用稿特等奖,歌曲《黄昏月》获山东省文化厅二等奖,根据其同名作品改编的动画片《大乳山的传说》获第六届泰山文艺奖,专著《乳山民俗漫谈》获山东民俗学会二等奖,著作《乳山民俗》《乳山民间文学》分别获威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获“乳山市首届十大民俗艺人”称号、“山东省首届十大文化守望者”提名。

                                                       地域文化守望者

    文化是城市的根本与灵魂,在优秀传统文化被部分人抛弃的时候,总有清醒者在守望,辛明路就是这样的清醒者。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是在被动的守望,而是挺身而出主动为文化留根塑魂而奋斗。拓实乳山人文基础,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为家乡文化留根塑魂,源于对家乡的热爱,他常说:“不感恩父母,怎么会对别人真心?不热爱家乡,怎么会对祖国忠诚?我是乳山人,我热爱这方热土!”辛明路这朴实真诚的话语,透射出浓浓的乡土情结。20世纪80年代,他是位文学爱好者,散文、诗歌、述论、短篇小说等体裁的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有一次,他参加山东文学杂志社举办的笔会,座谈时有的人说不知道还有个乳山县,有的虽然知道有个乳山,却说那是个新县,没有什么文化积淀。辛明路当即进行反驳:“地域文化的积沉与行政建置的早晚无关。”他提到著名作家冯德英,人家说他是在抢牟平县的文化名人。从那次笔会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竭己之力弘扬和传播家乡文化。家乡文化要为世人所知,必须拿起手中的笔,去采写、去彰显乳山地域文化魅力。他调整了创作路子,由原来以纯文学创作为主,转移至以地域文化挖掘整理为主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他为调研乳山文化底蕴而义无反顾地奔波在家乡广阔的土地上,一路用心记录着那处处弥漫着家乡泥土芬芳的风土人情、山川风景、名胜古迹、前贤明哲、传说轶事、民习乡俗等地域文化。就这样,一腔真挚的故土情感促使他毅然踏上弘扬家乡文化的长征之路。无论艰辛困苦抑或风霜雨雪,他依然孜孜矻矻、矢志不渝。大乳山、垛山、嶞崮山、岠嵎山、无极山等众多乳山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名秀山川,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足迹。坚持心中不变的信念,为维护乳山,宣传乳山,他初衷不改,一路跋涉走来。

    然而,撰写地域文化,是项十分浩繁的文化工程,涉及古往今来、千家万户,资料搜集之难、写作之难,不涉猎其中是难以想象得出来的。作者既要有丰富的民俗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写作技巧,全国很多千年古县至今没有自己的民俗专著,可见此领域出成果之难。他留心民俗文化是受了爷爷的影响,爷爷讲了很多民俗规矩和民间故事,他做过一些笔记。在乡镇工作期间,利用下乡的机会,又做过一些民俗调研。工作之余,他陆续写了一些民俗文章,但那时是不急于发表的,打算等写齐了出书。民俗事象洋洋洒洒、林林总总,要系统而详细撰写乳山民俗,光使用已有的笔记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做大量的田野调查。而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一些村民文化信仰缺失、一切向钱看,根本认识不到当地文化的重要性,接受采访提出要给钱,拍照他们的老房子和老家具也要付费。加上一些村民处于宗族之争、个人之利等目的,更给采访增加了难度。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有些人固执己见,只承认自己所知道,排斥其他人的说法。每写一个俗项或一段故事,他都要随机安排5个以上的采访点,选择5处乡镇的5个村庄进行调查,各说各的而说法却趋于一致时,他才采信入书。他贴钱、贴物、贴上了与家人温馨相处的时间,还要承受着不被理解的痛苦。有人总追问他图什么?如果他说他图的是为人民服务、图的是让后人有老呱可拉、图的是地域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不理解的人会信吗?他是公益写作,只有付出没有收入,而反倒被受访人讨要报酬、反而遭受那么的不理解,但他没有退却,而是以诚恳态度去感化受访人。长年走村串户,工薪阶层连车辆和吃饭费用也负担不起,他多是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带着干粮下乡。后来,郑福玉、于会同、李刚、宋世勇等企业家知道了他的困难,在车辆等方面尽可能多地给予帮助。

    2003年7月,辛明路和郑华、王忠阳、辛戈4人创办了大地飞歌文学网,把人文民俗文章全发在网站上。《兰州日报》等外地报刊被有趣的乳山风土人情所吸引,纷纷到网站上采稿。2006年《乳山市报》改版为《乳山时讯》,增设了人文博览副刊栏目,出于宣传乳山的需要,柳玉珍副总编辑等报社的文友,经常向辛明路约稿。山水游记类的文章,他是白天采访晚上熬夜写作;纯民俗类的,他就从以前已写好的文章中挑选投稿。《大众日报》《威海日报》《威海晚报》《乳山时讯》等报纸,《中国城市与市长》《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春秋》《人文天下》《威海记忆》等刊物,都曾大密度地或大篇幅地采用他的文章。随着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对乳山地域文化的宣传,加上旅游开发和房产推介都用到了地域文化,各界对下乡采访才开始给予支持。在二三十年不被理解中苦熬,他终于等来了人们态度的转变。

    2007年辛明路出版了350千字的《大乳山下》,分寻山觅水、民俗风情、还原曾经、情义绵延、书案飘香、墨留心声、小说诗歌共8辑,对乳山的山川风景、名胜古迹、前贤明哲等,或亲临游记,或追思感悟,进行探讨研究、宣传推介;2010年与郑华合著出版280千字的《乳山民俗漫谈》,分习俗、物语、山水、技艺、逸闻、特辑共六集,讲述古今故事,挖掘历史文化沉淀;2017年出版317千字的《乳山民俗》,含生活起居、婚姻习俗、生育习俗等12章,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境内人民的生产生活、崇尚崇信、传统传承等方面的习俗,将淳朴的民风、丰饶的物产、时代的变迁等人文历史和社会现象物化为能够永久存档的文献,是了解市内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典籍;2018年出版与郑华合著367千字的《乳山民间文学》,收录了乳山境内著名的山水传说、奇闻逸事、民间故事,是乡村记忆、旅游开发的文化依据;加上他在报刊发表的文章,原创达180多万字,为旅游开发、兴办展馆、非遗申报、了解域情、区域宣传等,直接提供了文化支撑。他所写的人文民俗系列书籍,均为原创作品,是对地方文化建树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的抢救性记录,很多地域文化元素从此就彻底消失了。其功德,无论如何表彰都不过分。2008年至2018年他还主编《乳山盐志》、执行主编《母爱无疆》《母爱文化》,参加编写《母爱温情大乳山》、《乳山文化通览》、新版《乳山市志》、《乳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源汇编》等书籍。冯德英先生《乳山民俗》序言中说:“为人民立言,给山水作传。民俗书籍是为民族而写,为后代而写。”高屋建瓴,哲思慧语。辛明路在该书后记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地方民俗书籍的作用,是以区域为节点,折射出中华大家庭丰富多彩、异曲同工的民俗事象。记录民俗要严格遵循民俗本民族化、本区域化的原则。从前信息封闭,写民俗时要告诉境内的人外地是什么样的风俗;而当今网上搜索信息很方便,所以,现在写民俗应该反过来考虑,要告诉境内的人什么才是本土的民俗,别把外地的混同为本地的。把外地的当成本地的,那是伪民俗,伪民俗是假历史,贻害无穷。如果让伪俗流行,会导致华夏一俗、全国一说的局面,那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一本千枝,一枝多花,同源分流,同流异波,这是我体悟到的中华大家庭既血浓于水、又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实质,悠久、厚重、浩大、繁华才是我们真实的大中国。”他在《民间文学整理的意义及措施》一文中说:“民俗俗吗?民俗不俗!民俗的俗字,从人、从谷,人吃五谷杂粮,演绎社会万象。民俗不是低俗、不是粗俗、更不是庸俗。民俗是社会面貌的综合反映,从风土人情走向高雅文化,我总结归纳为20个字:俗久为大,大俗化雅,雅俗共赏,赏析文化,化育文明!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创造了一切,包括文学艺术。稍微有点人民意识,也不应该歧视自己的民俗文化。民俗不但是文化,而且是一切文化的母体文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没有对民俗文化长期的深入研究,哪能有如此深刻和精确的论述。

    乳山作家郑华在《地域文化传播者——记乳山民俗作家辛明路》一文中记载:“辛明路是位饱学之人,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医学、民俗等方面他都系统地钻研过,对写作理论更是烂熟于心。他的文章,体裁运用精当,题材立意深远,层次分明,语言优雅。他要说明一件事,很少使用长句子和形容词,足见其书面语言驾驭能力之高妙。读他的民俗文章总会感觉,乳山美丽富饶的大地,似乎每一处都尽收他的眼底。他就那么沐浴着故乡的春风一路走来一路画,给母亲山下所有的宝藏赋予了新的灵魂。他的成就,不仅得益于他所经历的历史烟云,更得益于他所独有的那份观察事物的深邃、精到以及对后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在他的民俗文章里,我们会发现,他就像一位博通全能的民间匠人,没有他不会的手艺,没有他不懂的技艺。他的山水文章,让人感觉字字珠玑、清新隽永。母亲山下那些神奇美丽的传说故事,在字里行间,无不生动异常、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在他整理的人物传奇里,我们不得不赞叹他绘就的一群人物画廊,一位位乳山先贤,在他的笔下,无不透着刚毅的品格和智慧的光芒。在这个人物谱里,人们品味到的不仅是前人的贤明,更有他在营造这个画廊时那种无比的虔诚。”她又在《你是风景我看你》一文中这样精确讲述:“他生长在大乳山下,舀出母亲山的泉水,用黄岛山的砚台研墨,握住时间老人赠与的笔,饱蘸存史绘今的激情,用一个画家的眼光,泼墨出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画卷;用一个作家的思想,描写了一个个精彩的生活瞬间;用一个民俗家的使命,不懈昭示家乡的人文内涵;用一个记者拥有的热忱,一步步量出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用一个普通人的情怀,记录着曾经的友谊,讲述着曾经的悲喜;用一个杂文家的犀利,旗帜鲜明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用一个豪放派诗人的大气,为乳山大地放声高歌。”他的人文民俗文章史笔语言和文学语言结合得相当好,既克服了学术语言的枯燥,又保持了地域文化的严肃性,备受读者喜爱。把枯燥的素材写出灵气、写得可读,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在乳山有种现象,不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出书,只要有乳山人文民俗、民间故事等内容的,多是在借用辛明路的文章。然而,不能不提的是,有种现象值得深思,各界在使用这些成果时,竟然觉得理所当然,对辛明路所遇到的困难丝毫没有帮助之意。这种情况,与文化高层人士的认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冯德英先生在《乳山民间文学》序言中所言:“识古垂后,铭记传承,交流互鉴,服务当下。”在全国也有一种现象,许多大学教授只要提到人文民俗,都把辛明路的事迹写进教学讲义。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杨光宗在《地域文化传播与作家责任担当》一文中说:“作家应具有担当起凝炼和传播地域文化的历史重任的自觉意识,山东威海乳山市作家辛明路就是一个以传播乳山地域文化为己任的典型。辛明路作为当地的一个民俗作家,他热爱着家乡乳山的文化,为了把家乡的文化宣传出去,他深入底层,作记者式的采访,然后用文学创作方式将这些地域文化书写成文,关注当地的历史人文与现实人文,用文学文本的方式将家乡深厚的文化地缘传播出去,这便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身怀文化责任担当、履行文化书写使命的作家。郑华曾经饱含深情地记叙了辛明路的成功经历:为了写好民俗、传说和山水文章,他一地一地考察,一人一人地求证,他走遍了全市所有的乡镇,乳山有名的大山他全爬遍了,那些带有灵气的文字,是他站在山之巅、渡到水之彼岸之后的杰作。”

                        母爱文化弘扬者

    在提炼乳山地域文化特点的思考中,辛明路发现乳山的母爱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民间的山水自然崇拜、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都有母爱文化元素。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大乳山景区,并要求从地域文化里找特色,以确立景区的文化灵魂。市委宣传部关注到了辛明路的《大乳山的传说》,因里面提到了母爱文化。从前,乳山民间有个海妖吃人的传说,情节离奇恐怖,属妖魔鬼怪故事,唯有华山娘娘战海妖、挡狂浪的情节震撼人心。20世纪80年代他整理这个传说的时候,有意淡化了恐怖情节,把主要笔墨放在三圣母佑民护生、哺育孩子的母爱情怀上。这篇文章有了母爱文化的提法,客观上对乳山弘扬母爱文化起到了启帷作用。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母爱文化城市名片,并决定自2008年起举办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辛明路随即发表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市名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名片》《乳山母爱文化谈》《母爱文化的人文属性》等文章,起到了对内统一思想认识、对外扩大宣传影响的作用。他总结乳山母爱圣地“圣”在三个方面:“一是有自然界的母爱图腾大乳山,天造地设的慈母形象,为大地圣母;二是有中国写母亲最成功的作品冯德英先生的《苦菜花》,书中伟大母亲是包括乳娘在内的乳山娘的典型代表形象,为人间圣母;三是有大乳山传说的主人公三圣母,至善至美,大爱无疆,为神话圣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安家正先生在《母爱文化:这是一个发现》一文中说:“母爱文化的外延是什么?乳山同志提出了三个圣母论,即大地圣母、人间圣母、神话圣母,这一概括,一下子把乳山提升为他处无法克隆的母爱圣地,确实高明之至!”

    为弘扬乳山母爱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辛明路沤心沥血、不遗余力。他执行编著326千字的《母爱无疆》,分母爱神话、红色母亲、当代母亲、践行大爱、长寿母亲、母爱风情、母爱论坛、母爱颂歌、母爱节庆九个篇章,展示了乳山对母爱文化的研究成果,积存下了重要的资料,集知识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书;他执行编著450千字的《母爱文化》,分“三花”评介、理论研讨、文艺选萃、民间文学4个辑段,对乳山母爱文化在各艺术门类的成果进行汇总集成,方便阅读与资料查找。自2011年《母爱文化》杂志创办以来,他一直担任执行编辑,为杂志的精益求精,他与同事共同努力,加班加点、宵衣旰食,确保证刊物质量。他在《母爱文化》一文中说:“母是本,根本之所在;子是末,经母体孕育而生。母爱就是源自母体对子嗣的无私关爱,父母有爱护子女的责任,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就员工而言,单位是本,个人是末;就公民而言,国家是本,个人是末;就自然人而言,地球是本,个人是末。如果本末倒置,员工不敬业,公民不爱国,人类不爱大自然,这个世界就会进入危险境地。摆正关系,本(母)关爱末(子),末回报本,才能维系可持续性发展。母亲是家的象征,母爱是家的纽带。有家的观念,才会有国家观念、人类观念。母爱文化这种化一家之小爱为天下之大爱的义理情怀,正是人类和解互谅、和平共处、和谐发展所必需的前提。以母亲和母爱为引领升华普爱生灵的大境界,以爱母和敬母为起点延伸感恩知报的大胸怀,构建充满爱的和谐世界。”被誉为是对母爱文化最精准的概述。                        

                                                  非遗文化传承者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辛明路深知其重要性,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非遗保护队伍之中。他是乳山整理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开拓者之一。2009年,他协助市文化馆出版了《乳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源汇编》,收录了200多个可立项保护的民俗、民艺事项,出版后立即成为“申遗”工作选择立项的依据。2008至2010年,他身兼大乳山的传说、圣水宫的传说、木头鱼的传说、岠嵎山的传说、乳山婚俗、蒸面兔习俗、嶞崮山庙会、贡品册梨的传说等8个乳山市非遗名录的代表性传承人,前4项还成功晋级为威海市级名录。当时的背景是,因材料填报、视频制作等原因,好多人不愿意参加申遗,他在起带头作用。他经常挤出时间,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企业、村镇进行非遗保护讲座,并在各级电视台上做非遗讲座或者协助制作专题片。

    辛明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直接促进了邑内的旅游开发。其中《大乳山的传说》被改编成动画片在网上热播,文字稿被国内十多家出版单位采用,很多外地人说是看了《大乳山的传说》才来乳山旅游的。他在报纸和网络上发表了大量描写乳山风光和人文民俗的文章,这些文章为大乳山、银滩、马石山、圣水宫等景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就连原来很少有人知晓的地方,也因他的文章而名声大振。他写的《南黄岛钓趣》,引得游客纷纷登岛垂钓;另一篇文章《曲径通幽到根见》,引发大批旅客到该村作乡村游。那些淳朴感人的民风、美丽动人的传说、隽秀迷人的风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乳旅游。2007年,乳山市旅游局请他分别为乳山各个景区写了导游词,合起来为4万多字的《乳山市导游词》。在这之前,大乳山等景区已请旅游界专家写了导游词,但因外地人对乳山缺乏深刻了解,写出来的导游词地域特色不明显。辛明路所写的导游词问世之后,因“最接地气”而立即被各景区采用。十多年过去了,大乳山等景区至今仍然在使用。

    在各种展馆建设上,他的贡献也很大。已建成的许世友战时指挥所展馆、宫宝田纪念馆、清官廉政纪念馆、渔俗文化馆、牡蛎文化馆、卫所文化馆等博物馆的陈展大纲全部出自他之手,乳山市博物馆、民俗馆、名贤馆等规划之中的博物馆,布展大纲等他已经提前执笔完成。在建设许世友战时指挥所和宫宝田纪念馆之前,曾组织很多人员采访调查,因年代久远当事人都离开了我们,采访不到东西,后来,这两个馆的陈展刊板的事迹介绍,全部来自他30多年前所写的文章。如果30年前他没有整理的话,那些史料就永远消失掉了。仅在办馆方面,他为市财政节约了大笔资金。这些文博馆和建设,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也是打造了吸引参观的良好旅游景点。

    辛明路不是因职业或职务有要求才这样坚持不懈地挖掘和整理地域文化的,而是出于热爱党和政府、热爱本土文化的自发奉献,其高尚情怀、乡贤风范感动了许多文化大家。30年来,出现了大批给辛明路加油鼓劲与充分肯定的题词、诗歌和文章,现选录几篇,以鄉读者。2008年,冯德英先生对辛明路说:“没有守望就没有展望。你对乳山文化的守望,给家乡文化向前展望打下了良好基础。”他给辛明路题词:“家乡文化的展望!”既有深刻寓意,又是很高评价。2010年,于景宁先生作《冬月赠明路》:“问君此生何所愿?不慕封侯闻山川。采风野村独求苦,考据荒滩自品甘。民俗书卷传后世,人文华章鸣今天。布衣一袭归去来,亦风亦雨亦诗篇。”2011年,于仁伯先生作《读辛明路〈大乳山下〉》:“感叹书生悟性高,云秀空灵笔秀娇。抚今吞吐云间气,追昔挖掘故土谣。旧习陈规缘古续,奇闻趣事汇新潮。心明路远行敦厚,何计凄风苦雨劳。”2018年,高玉昆先生作《喜得故乡辛明路君赠其大作〈乳山风俗〉有感兼呈之》:“岁首京城花已萌,得书开卷吾心倾。钩沉八斗怀铅著,蒐索五车持笔耕。谈古谈今卅万字,绘声绘影一腔情。何时伴月回桑梓,山海采风且共行。”这些著名作家和学者,字里行间,热情洋溢,因他们都是懂文化、做文化的人,明白地域文化的珍贵价值。乳山本土作家写文、写诗赞美与支持辛明路的更是有很多。这说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从来就不乏其人,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

    辛明路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他是为家乡文化留根塑魂的人,讲他的故事也就是在讲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