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为民请命的宋煊文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9-2-14  ‖  查看4636次  ‖  

     

    为民请命的宋煊文

     

        辛明路

     

    乳山市海阳所镇杜家岛村清未监生宋煊文,通晓法典,能言善辩,处事公道,常替人写状鸣冤,颇受乡人敬重。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他的豪情壮志犹存,百年老宅尚在。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宋煊文百年老宅,与村民共话他的佳话传说。

    杜家岛村党支部书记杜清茂专门委派村民杜崇浩陪同,为我们的参观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到了宋煊文故居前,我们立时就被这座保存完好、有着130多年历史的老屋所吸引。封建时代修屋建宅讲究依山面水,习惯上也多是坐北朝南,而宋煊文的故居正好相反,依的是南山,面的是北海。所说的北海,即杜家岛北面名叫沙港的海湾。故居南面5间正房、北面5间“倒厅”组成了院落。倒厅的东端一间是“过道”,即进院的大门。迎着大门有照壁,上有后人所书“宋煊文故居”五个大字。转过照壁,院子东面是3间厢房,西面是猪圈等,典型的胶东老式民居布局。进了正房门是锅灶炊事间,东两间分别是宋煊文的卧室和书房,西两间分别是餐厅和会客室。依现在的眼光来看,老屋低沉而狭窄,但就是在这屋子里,宋煊文当年策引了震动朝野的大事件。

    史书上称宋煊文是“棉花山人”(非村名),那是因他家住的地方叫棉花山。宋煊文年轻时,劳作之余,博览群书,勤奋自学,考中了监生。其人乐善好施,极富正义感,性情刚烈,不畏强暴,在乡里享有很高威望。清光绪三十四年,海阳知县吴延祚滥加浮捐,宋煊文赴县衙据理力争,吴延祚无奈革除了浮捐。方奎继任知县时,正赶上灾荒年,但这位方大人为了中饱私囊,不顾百姓死活,刮地三尺也要横征暴敛。宋煊文联系乡民多次联名上书,请求裁减捐税,方奎恼羞成怒,于191053日将宋煊文逮捕入狱,并革除其监生功名。时逢登州知府文淇来本县查案,宋煊文的儿子宋埙吉拦舆为父鸣冤,冤未伸成,反而也被关押了起来。消息传出后,激起四乡百姓震怒。宋煊文的族人,时居南浤村的宋维屏等人四处奔走,联合徽村高启旺等人,组织民众万余人,有武器的拿起武器,没有武器的拿着锨镢,于66日武力攻破海阳城(现海阳市凤城镇),砸开监狱,救出宋氏父子。67日,方奎被迫接受了宋煊文、高启旺等人提出的裁免捐赋、赈济灾民等条件。民众的这次抗争,对清廷的震动很大。怕进一步激起民愤,议决将方奎就地免职。

    官官相护,方奎的继任者对民众采取了疯狂的报复措施,高启旺等人牺牲了。有人冒死火速前来送信,让宋煊文赶快躲避。宋煊文考虑到组织抵抗的条件尚不成熟,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百姓流血,他率领4个儿子远走黑龙江省。第二年风声稍缓,他和儿子们回来后,仍心系民生,致力于公益事业。斗争的实践使他逐渐明白了,灌输民众文化,唤起民众觉悟,才能真正地变革社会,才能真正有人民的福祉。他晚年思想更加激进,倡导新学新政。新学兴办之初,他不避社会舆论,欣然将子女送入新学读书,以起到了表率带动作用。

    在宋煊文卧室,我们采访了宋煊文的重孙宋庆鸿。现年69岁的宋庆鸿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摄像机谈笑自若,讲话流利得体。他给我们讲述了曾祖父宋煊文、祖父宋绍伯、父亲宋钦征、叔叔宋寒毅等人的故事(宋煊文大儿子字玉芳,二子字绍伯,三子字依川,四子字吉高。)。这是个革命世家,他的父辈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或立战功、或有政树,均是家族的骄傲。宋煊文的后人,以历代男孩立户为计,有50多口;加上闺女的后代,将近百人。现主要生活在北京、太原、济南等地。有县团级以上职务的近10人,其中宋煊文四子宋吉高的儿子宋寒毅,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苏丹大使。

    宋煊文仗义疏财,对有困难的人尽量帮助,自己的生活却相当俭朴。渔业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收支委托大儿媳妇记帐管理,每月向他汇报情况。他要求子女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文钱,不丢弃一粒粮,唯有对教育最舍得投资。家庭中不论男孩女孩,他都要求读书求学,励志成才。一有空闲,他就教孙子孙女们读书写字,其乐融融。全家老少30多口,和和睦睦,一直没有分开过。1915年夏天,宋煊文腰部感染痈疮,因平时积劳过度,当时医疗条件又太差,于当年7月不幸病逝,时年62岁。乡人闻之,痛哭之声数日不绝。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