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回眸
作者:辛明路,朗诵:晨曦
记得刚上学不久,就挨了父亲两次训斥。一次是我把字写在门台石上;一次是枕着课本睡觉。父亲是目不识丁的渔民,他对字的看法及对书的想象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少年时代,家里常常连买斤盐的钱都没有,哪顾得给我买课外书。而我却不满足在课本里打转转,遇到成行的字,都要当书来读。有一年春节前,到供销社买来一些旧报纸裱墙。因年关时限,来不及细读就用上了。无奈,我只好跷着脚读墙。借书看的念头也时常萦绕于心头,但我们渔村存书的人家不多,没法如愿。熬到快上初中了,在大连工作的伯父才开始带一些书回来。收藏权虽然是伯父家的明德哥,但我可以随时借阅。当时那种惊喜的感觉,至今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20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学毕业后回乡。一次解放军一支部队拉练到我们村,村支书赵文章要致欢迎辞,把起草的任务交给了我。待下笔的时候,才知道了写实际应用的文章比在课堂上作文难多了,知道读书尚少,且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少。打那以后,我很尊重作者,因他们的劳动太艰苦了,要善待他们的作品。同时也改进了读书方法,博览以求知识全面,精研以求有所专长,日久天长,自己的知识底蕴就能丰厚起来。
参加工作以后,大部分时间从事公文拟制,有时候也搞点文学创作,自撰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各地报刊,虽无轰动之作,却得自我陶冶之乐,更重要的是锤炼了自己的读写能力。当发表的作品多起来的时候,好心的编辑们常劝我分类出集子,我觉得条件还不成熟,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检验,只有达到好书标准的,才敢再刊传世。人们需要多读书,但需要的是多读好书!
当初读书,有为黄金屋乃至颜如玉的成分,但在书的海洋里游着游着,发现自己慢慢地起了变化:看事多角度,遇事循公理,亲厚大众,淡泊自我,甚至遭受小人陷害时,只要不坏大局,都能泰然处之,笑他不读书,或者读了,可能没有读到好书。这洒脱一笑间,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式的思想境界。我相信,读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使人脱俗;读科技书使人聪慧;读哲理书使人达观……总之,只要是好书,开卷必有益。
回想起来,父辈对字及书的道理我不容易诠释,不知我所读的书和写的那些文字里,是否有他们的某种语汇。
辛明路简历
1951年4月出生,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人,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1970年7月任本村赤脚医生,1983年3月任乳山市海阳所镇政府人口统计员,1986年3月任乳山市午极镇计生办主任,1992年4月任乳山市盐务局办公室主任,2002年1月离岗返聘留单位撰写行业志,2007年11月受聘于乳山市报社任编辑,2010年9月受聘于冯德英文学馆任馆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