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 感知乳山
——读《亲历乳山》有感
作者:刘同喜,朗诵:芳彤
近日,从朋友处得到一本由乳山市委老干部局编写的《亲历乳山》老干部回忆录的书,回家后仔细研读,看到里面一篇篇由老干部口述或撰写的回忆文章,禁不住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们的文章,不仅让我了解到战争年代乳山的一些历史故事,革命事迹,更让我看到解放后的一次次运动真相,读来倍感亲切。
我出生于60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小时候常听母亲说起跑鬼子的情景,让我对那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一次次的幻想、惊悸。看到了姜孟之先生《我经历的一次日本鬼子大扫荡》,让我对“跑鬼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通过此文,我明白正是因为有了一次次的“跑鬼子”,才使中国百姓有了反抗和拚杀精神,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参加革命,从而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
对于“文革”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年代,我有印像,但那时也只是小孩子,跟着游过街,晚上看过社员斗地主,那时候对我来说只是瞧热闹而已,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游街、斗地主活动中,包含着多少冤屈和辛酸。看了许善斌先生的《“文革”艺海沉浮》,刘炳桥先生的《“文革”琐忆》,使我更充分地感悟到“文革”的残酷和疯狂,那个年代,有多少知识分子因为一句话或一篇文章而被打成黑帮、反革命?从而享受到新时代“文字狱”的不公正待遇?
辛明路先生的《我当过赤脚医生》,让我想到了7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社。那时候,赤脚医生对于现在来说还不是科班“出身”,他们都是像辛先生一样,由各村书记推荐有一点文化的人去学习、培训,然后再回村从事治病救人这一职业的,我想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被人们称为“赤脚医生”。但那时的赤脚医生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肯学,肯钻研,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学到很多的医学知识,加上有颗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在农村医疗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辛先生文中所说:随叫随到和送病号是赤脚医生的两大特点:即上门出珍和陪同病人到医院看病。从辛先生的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一心想的是为人民。我真心希望“赤脚医生”这个名词,不仅能让群众想念,更应能让白衣天使的科班医生想念。
总之,《亲历乳山》这本老干部回忆录,让我们看到了乳山过去的风风雨雨,给经历过的人重温历史,让没有经历过的人读懂历史。衷心感谢乳山市老干局的领导,抢救了这么多的第一手人文史料,功不可没。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亲历乳山》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
刘同喜
乳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乳山市作协理事
乳山母爱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