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于莉,朗诵:丁薇
还没学会认字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读书。
那时候读的小人书,也就是带图画的画册,黑白的,有大人的手掌那么大。这些书当时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孩子间的许多争执都因书而起,更有甚者,为之大打出手,只为博得开心一阅。画册的内容大都以战争年代的故事为主,画面的人物形象异常鲜明,正反面人物一目了然。正面人物大都是英俊威严而又百战百胜的解放军,反面人物以蓄着小胡子的日子鬼子和梳着中分头的汉奸为主,鬼子以凶恶见长,汉奸则贼眉鼠眼,让人恨之入骨。然而,小人书也是极个别孩子的专利,我们只能跟着饱一时的眼福,留下的更多是无穷回味。
认识不多的字以后,我就开始读“报”了。
那报是家长多方托人要的用来糊墙的,一墙一天棚满是字,横的竖的斜的,贴的也没有秩序,于是,闲下来我就趴着跪着瞅墙,躺着盯天棚,基本上就是有字就念,其实那时报上一点可读的文章没有,大都是些政治性的,读报好像只是为了找我认识的字,也常常把一些形似的字误读了。现在还记得,文章开头或题目上,经常有“关于”两个字开头,我每每都读成“羊于”,以至于学了“关”字以后,还常读错。尽管报上的有些句子我都可以背上来,但读报的收获总是不大的。这个习惯,却一直沿袭了多年,至到现在,每当到还在老房子住的姥家,坐在炕上就往墙上端量。现在墙上不再是报了,而大多被“俊男靓女”取代了。那时的我,读书是漫不经心地打发时光。
真正与书结缘还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正值放秋假,这个假期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劳动节”,老师布置了一大堆交“公粮”的任务,什么地瓜花生了,要你没商量,于是,我走上了枯燥的拦地瓜之旅。正当我孤独地与大地亲近之即,正巧遇上高年级的一个大男孩挎着篮子路过这里,腋下还了一本书,我硬着头皮怯生生地叫住了他,说能不能把书借我看一下。他一怔,竟毫不犹豫地把书放下来,还扔下一句“我也没看完”,大度而豪爽地走开了,我心里那个感激呀。捧来一看原来是《一千零一夜》,看了几段,就深深地迷上了。我如获至宝,索性坐在地里贪婪于书中。那时秋天的太阳还有些毒,我竟浑然不觉,全身心地投入在了“芝麻开门”“阿拉丁神灯”的童话意境中了。这本神奇的书点燃了我儿时全部的幻想与梦想,我痴痴地,忘了自己。一个秋假装满了一脑子童话,开学时却无奈面对空荡荡的篮子……那时的我,读书成了最美好的向往。
自此,书把我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于是我开始追寻着书的踪迹,与她结成密友。至到升入初中,对书的爱恋已近痴迷,在老师眼中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偶尔也会在自习课上偷偷地读书,晚上作业有时也会因读书而无暇顾及质量。读书甚至让我感到了苦恼,也曾模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等名言写下了自己的格言“书是绊脚石----对于功课积的人来说,书是绊脚石”。初中的三年,在矛盾斗争中,读了各类的书,有诸如《青春之歌》之类的抒发英雄壮烈情怀的书,《神探亨特儿》之类的刑侦书,也有像《情深深 雨濛濛》之类言情书,偶尔还读过像《飘》之类的外国名著。总之,那时候书较少,读书的兴趣也广泛,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有书便读,有书必读,属杂食类,没有什么主打营养,从中倒也收获了不少珍贵的“微量元素”。那时的我,读书是矛盾快乐交织,更多的却是“无书”或“无暇读书”的苦涩。
最幸福的读书生活始于师范时期。
进入文登师范,学习明显放松下来,而文体方面的特长训练似乎成了主要任务,于是,我很不适应,甚至想过放弃师范学习生活,重回高中拼搏,事实当然不能如我所愿,当时为了家长等许多人“委曲求全”留下的我,却找到了自己最向往的精神家园-----那个令我神往的偌大图书馆。于是,图书室我是有机便乘的(因借书时间与周期学校有规定),课余的很多时间我便泡在阅览室里,那儿成了我的最爱。
当时,我有自己的主意,先慕“书名”而读,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早就对四大古典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就从此开始阅读。囫囵吞枣地读完一遍之后,似意犹未尽,于是又有了第二遍,我钟爱的《红楼梦》甚至读了四遍,以至于后来被班上的同学调侃为“红学研究会会长”。然后又慕“人名”而读,鲁迅、老舍、茅盾、冰心等的作品我也趋之若渴,只是有些作品读起来丝毫没有兴趣,我也耐着性子不断告诫自己,要坚持读完,但还是有许多不了了之的。最后,我读书索性“走出”国门,迷上了外国名著。《一生》《茶花女》《呼啸山庄》《红与黑》《悲惨世界》等,那时令我如痴如醉。外国作品情节的曲折,鲜明的人物个性,还要不落俗套的结局,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那时的我,读书是充实而愉悦的。
毕业以后,由于人生角色的重大改变,整天晕头转向似乎找不到北,有段时间竟与书疏远了,而一些诸如《祝你幸福》《家庭》《百花园小小说世界》《青年文摘》等一些杂志却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茶余饭后的消遣。后来,进城以后,接触到部分教育名著,我的读书历程才由个性化向专业化转轨。因为,有些名著读起来着实有些生涩,因此读书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常常一本书在案头要呆好长时间,几经冷落,还难以完整读下来。至到近些年,以教学随笔为主流的融实践性叙事性为一体的教育专著,更有可读性。在大量阅读之余,写作的欲望萌发,一系列短小精悍的小文时常见诸于报端,成为个人专业成长历程中的精彩点缀。从工作中,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实惠;生活中,还特别相信“读书能使女人美丽”,因此,渴望漂亮的我也把读书视为良药。因此,现在的我,读书已成为工作生活甚至是维持“家庭稳定”的必需。
人生的前几十年与书结缘了,以后的日子随着青春的逝去,容颜的衰退,对书的需求则会与日俱增,必将是一辈子的相依相守。因为,书永远不会嫌弃我,而我更永远有钟情于她,哪怕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