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端午民俗风
郑华
一批一批的农家人,满载着捆扎成束的桃枝,艾蒿、藁本进城了。乳山小城的大街小巷上,聚集纷纷前来购买的居民。把来自乡间的枝草拿回家挂在大门框上,这就是端午节前一天及节日当天乳山的热闹之处。热闹的去处还有超市,大大小小,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粽子,着实叫消费者眼花缭乱。更热闹的去处当在乳山的乡村,那里是最牵引人们视线和最令人向往的欢乐地方。
百里不同俗,共同的端午节,各地的习俗却大相径庭。在我的家乡,端午不仅是小孩子欢乐的节日,更是大人忙活的日子。包粽子,煮鸡鸭鹅蛋,门框上挂大麦、插艾蒿和桃枝,侍候大人孩子用花瓣泡水洗脸。特别是扮靓端午的饰物,比如给孩子们穿红肚兜儿、戴五彩线、挂彩笤帚、彩炊帚,还有缝布老虎、孙猴子、做纸公鸡这些活计都接踵而至。如此繁文缛节过端午,有小孩子们好奇的一大宗规矩,直到自己也为人母,这一些规矩才渐渐由模糊到清晰。
五月初五为何叫端午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五”与“恶”同音,古人又把五月称为“恶月”。古人为避讳“恶月”(五月)之讳而称之为“善月”、“端月”,称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又因“午”与“忤”同音,故称“端午”。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端午节的欢乐多是童年留下的印象。怎会忘记,三五成群的小孩子,结伴去往邻村的桃园子,每人伸手偷折一断自己满意的桃枝子,心里扑通乱跳,作贼的感觉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偷桃枝子品尝到了,那是一种不好受的滋味,成为日后做人的警醒药。端午节的放松事儿,是自己能无拘无束到田间地堰上拔艾蒿、寻大麦的一趟活儿,这些东西没有人管束,心灵也无须自责,大自然里有的是,拔就是了。最难为情的是到邻居家要月季花和藁本了,我小时候胆子小,嘴也拙,想打发我去谁家要这几样物件,母亲是支使不动的。最高兴的事儿,有三件,一件就是洗花瓣水,把摘下来的月季花瓣、藁本放进水盆里揉搓,然后用花水儿洗脸,那可美了女孩子,香气本就扑鼻,人儿就像水鸭子,把那盆水扑腾得满地都是。再一件就是能分得几个鸡鸭鹅蛋,戴一件红肚兜儿,外衣扣眼里挂上祖母做的红的、绿的、黄的、蓝的小笤帚和小炊帚,一小串,小到一厘米长,精致到惟妙惟肖。那红肚兜儿是学龄前的宝贝衣,兜兜儿上镶一个绣花图案的大布袋,里面装进一个热乎乎的蛋,那美滋滋的情怀,至今回味还驻心间。还有一件就是包粽子、吃粽子。临近端午,母亲总会变戏法一样,从邻居家里或集上寻来宽宽的菰叶,把一盆黄灿灿的粘黍米和着白糖和大枣,用彩线勒出一个个粽子煮熟,香甜诱人。更令人敬畏的就是端午节早上一醒来,发现自己手腕子、脚踝上,都不知何时给拴上了五彩缕索线。有趣的是,大人还领着孩子一起进山里拉露水,用毛巾在野草上沾露水,擦洗脸、胳膊和腿,说不生癣疥等皮肤病。直到长大了才知道,挂桃枝是缘于永乐扫北的传说,暴戾凶残的永乐感念一位心眼好的后妈善待他人的孩子传令全军,遇到插着桃枝的人家,不得进屋打扰,违令者格杀勿论。大家争相效仿挂桃枝。永乐的大军过境时,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所有插桃枝的人家都幸免遇难。端午节插桃枝避祸祈福的习俗,由此而兴。至于挂艾蒿、藁本,洗花瓣水,到山野绿草上拉露水等习俗,也是缘于这些东西味儿特殊,有防蚊虫叮咬等作用。
最值得注意的是端午饰物,其中顶要紧的是戴五彩线,家乡的方言都习惯叫轧(ga)缕索,(乳山沿海一带叫“轧五丝”,还有的叫“轧禄寿”)“系出五丝命可续”,所以轧缕索又叫系五彩长命缕,这一古老习俗据说始于宋代。
轧缕索(又叫轧禄寿)习俗是在每年端午节的早上,人们取红黄兰绿紫五色丝色或是绣花线,搓成一条粗线绳,在每个孩子的脖子上、手脖子、脚脖子、腰上分别系一条五彩线搓的绳。系此五彩线时,必须在早上太阳出山前完成,所以母亲都是趁早朝孩子熟睡之机操作的。因五月进入夏季,古人所说的“五毒”即蜘蛛、蜈蚣、蜥蜴、蛇、蟾蜍和蚊、蝇等虫都进入旺季,人们受伤后的伤口也容易发炎。老人们为避免孩子遭受五毒侵害,纷纷早起,在孩子身上拦五彩线避邪。系五彩线遵循的是男左女右,早年间的端午节,大人孩子都要系,说是为了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缕索从戴上之日起,要等第一场雨下来时,就要剪断它扔进河水里冲走,老人们说,这是要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衣扣眼上挂的小笤帚和小炊帚是用丝线或苘麻线勒成的,用苘麻线勒成的小笤帚和小炊帚要染成鲜艳的或红或粉或黄或绿或兰的颜色,小笤帚和农村炕头上放置的用谷秸勒的笤帚一模一样,小炊帚也和刷锅用的炊帚模样相当,只是这两个物件小到了极致,只有一厘米长短,这玩意儿也要戴到下大雨时摘下来丢到河水里冲走,意思是把扫出来的和刷出来的一切的疾病瘟疫都让河水带走。
端午节虽然百里不同俗,但饰物的制作却有相同的宗旨,都是为祛病避邪镇妖服务的,在乳山一带,现在走进农村,在那些老式门楼子底下,你经常还会发现门框与门楣连接处的正中间挂着一个布艺孙悟空,身着黄衣,头戴佛帽,一只腿搭在另一腿前蜷曲,一手持着金箍棒,一手打着眼罩,背后插着用彩布做的五色旗,正从天上飞翔而来,他是专门来老百姓的门前镇妖来的。近年来,社会上一度还出现过做纸公鸡,做布老虎的习俗,无非都是牵强附会地取吉利、强盛之意的。
时光飞逝,童年经历的一些习俗至今在乳山的乡村仍旧沿续,习俗是群居人代代沿袭的乐趣,祈愿幸福美好是终究的主题。
这正是:千载悠悠,成习俗,五月端午。逢佳节,乳山大地,万户缠粽。家家村头寻桃艾,户户院门求月季。忙过节,真情荡乾坤,沿俗去。轧缕索,戴笤帚;插艾蒿,煮鸡蛋。叹民风淳厚,圣地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