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传统社交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2-20  ‖  查看1368次  ‖  

    传统社交

     

    辛明路

     

     

    社交活动习俗,是约定俗成的作法在某个时期内的待人接物标准。人们希望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给人留下好印象。用沟通心灵、互通信息的方法,建立和增进友谊,为营造良好人缘而努力。

     

    行礼的讲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朋友相见,多行抱拳礼(又叫作揖)。方法是双手抱拳(男的左手在上、女的右手在上),在胸前微微上下摆动(忌摆动的落差太大和速度太快),身体随着稍微前倾,以示欢愉相见。旧时女子行抱拳礼和万福礼都可,但以后者为多。万福礼是将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乳山多是放在右侧接近腰际处),目视着客人脚尖与地面的位置,稍微屈膝,躬身点头,就算礼毕。因女子行礼时多口称“万福”,所以这种礼式叫万福。其实生活中,除出席十分隆重的场合,乳山女子正式行礼的不多,见人莞尔一笑,点头致意,就算这厢有礼了。对长辈和官长,在拜年和贺寿等重要场合,要行双腿全跪式磕头礼或一腿单跪式躬拜礼。

    握手礼自民国时期就在境内兴起,至20世纪七十年末,乳山握手,谁先谁后,握的时间,没有太多规矩,握手就是友好,礼到人不怪。从八十年代起,随着商贸活动而与外地人士接触增多,握手礼自身的礼道也开始讲究了。身份低、岁数小的人不宜先伸手,要等身份高、年纪大的人先出手;男士不要主动跟女士握手,如果是女士要握,男士则应该立即响应,手轻轻地就握。握手时用力要适中,用力太大给人以粗鲁的感觉,用力太轻给人以敷衍的印象。握手的时间要适度,刚触即放,给人应付了事的感觉;久握不放,妨碍对方的其他应酬。这是理论意义上的事。实际生活中,迎接客人到来,在乳山一般是主人先主动迎上前握手,即使客人地位高、年龄长、是女士,主人愣在那里“等人握”也不好,那样非静场不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前苏联影片影响,同性相见,也有直接拥抱表示热烈欢迎的,类似欧美的拥抱礼,但没有脸贴脸那个环节。

     

                                                                  敬语与称呼

    交流言为先,社交活动中语言运用很关键。比如与客人坐下来交谈,敬语和谦词是少不了的。谈及对方的亲属时,用令、尊、贤等不同的敬词区别辈分。令字相当于你、您的意思,所以可以通用,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尊字专用于称呼对方的长辈,如令尊大人、令堂大人;贤字用于称呼对方的平辈或晚辈,如贤弟、贤妹、贤侄;只有在称呼对方配偶的时候,尊贤两字才可以通用,如尊夫人、贤夫人。用家、舍、小等不同的谦词区别自己一方的辈分。家字用以称呼自己的长辈、兄长,如家父、家母、家伯、家叔、家兄、家嫂;舍字用以称呼比自己年小的平辈或晚辈,如舍弟、舍妹、舍侄;小字用以称呼自己亲生子女及其配偶,如小儿、小女、小婿。还有一些特殊用语,比如用先字称呼已经去世的长辈,如先祖父、先祖母、先父、先母、先严、先慈;用贵字起头询问对方的一些情况,如请问您贵姓、贵庚;但询问对方长辈的岁数不能说贵庚,要用高寿二字代替之,如令尊大人高寿几何;另外,也用贵字称呼社会团体、相关单位,如贵局、贵公司、贵处、贵行(银行)、贵校。

    交往中的一些客套话,当说不说,也为失礼。请人指点,说赐教;托人办事,说拜托;得人帮助,说谢谢;麻烦别人,说打扰;求行方便,说借光;言行不周,说失礼;请求原谅,说包涵;初次见面,说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听人意见,说高见;受人夸奖,说过奖;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到来,说光临;未能出迎,说失迎;陪伴朋友,说奉陪;起身作别,说告辞;有事暂离,说失陪;看望他人,说拜访;请人免送,说留步;请人收下,说笑纳;请人看稿,说指教;送人作品,说雅正。这些方面,有一个从口语到书面语言再到口语的反复提炼过程,并随着文字扩展到全国各地,所以地域差异性不大,许多礼仪书上有载,不多列举。

    人与人见面时的称呼,是民俗中地域性最强、演变得最快的一类。20世纪八十年代前,乳山最有趣的是乡里乡亲相互的称呼。有些乡镇不论岁数大小、辈分高低均以直呼其名为亲切,有的乡镇则认为直呼其名是对人不敬,多数乡镇以在对方名字前面加个老字是尊重,而沿海有些村庄加老字是骂人,因老字是他们敬若神灵的老鳖之专用字。一些聪明人哪方都不得罪,使用“老﹢名字﹢辈分”词组并连语式,比如一人名叫宋相成,他村里的人多是叫“老相成兄弟(弟)”(比他岁数大的也加老字)、“老相成哥”、“老相成叔(或大爷)”“老相成爷”,看似重复罗嗦,但却因地制宜地表达出对人的尊敬。稍远一点的关系,使用“老﹢姓”的语式,如叫老宋、老于、老张。当然了,离村外出工作,同事之间这种称呼是很普遍的,并无亲疏远近之分。八十年代以后,特别在公共场所,对有职务的人,自己村的人也使用“姓﹢职务”的语式相称,如叫赵书记、钱经理、孙主任、李科长。碰面后的第一句话,关系远一点的才用称呼,而近邻则不用,用的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寒暄语,如“吃饭了”“到哪儿”“天真好”。

    生人相见所使用的通用称呼流变得也很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乳山人以自己的年龄界定对他人的称呼,如叫兄弟(弟)、小妹、大哥、大姐、大叔、大婶、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从新中国成立至八十年代,叫同志、师傅,之后叫老板、老师。叔叔、阿姨这两种称呼,如今仍然使用的仅有在校的学生。20世纪末以前,对年轻女子称小姐是最尊重的,现在如果不分场所随便地叫人家小姐,轻者引起对方不愉快,重者会挨上板砖的;对宗教和艺术界的重量级人物,从前称大师、国宝为尊敬,现如今如果动辄那样称呼,有嘲讽人之嫌。一些褒贬语也在改变,从前说对方是个老实人,确实是在真诚的赞美,当下就不同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老实是“无能”的代指词;从前问客人家里夫人和孩子的情况,客人觉得是受到了很好的关注和莫大的尊重,现在就不能轻意地那样问了。

    20世纪末之前,一次会面众多人的时候,先跟谁打招呼,顺序是先高后低、先长后幼、先男后女(主动打招呼人是男的)或先女后男(主动打招呼人是女的)、先亲后疏(含有拜托熟人给自己介绍生人的意思),后来统统是先女后男,有时跟最小的孩子先打招呼也挺好。

     

    坐姿与话题

    交谈中更有很多学问。首先,坐姿很有讲究,既是在端坐,又不要显出躯体太僵板,两肩稍微向下放松,两臂向两侧腰际自然下垂,挺胸收腹,双腿合并(即使是男人也不得两腿分叉太大),两脚平放于地面,不要脚尖上跷,两手分别搭在膝上,或双手叠合放在下腹部。熟人相见或非隆重的公务场合,二郎腿坐姿也无不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女性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得跷二郎腿,现在也通行那样坐(穿短裙时除外)。不论采用那种坐姿,都不能抖动腿脚,那是对人不敬。再是,目光的运用也有说道,在听对方说话时,不能长时间总盯着对方的脸看,也不能很长时间不看,以间隔二三分钟看一次、每次看二三秒钟为宜。男士听女士说话,目光的投向点使人很感为难,一般来讲,看女士两眼之间稍下的位置(两下眼皮之间)为好。把握好交谈时的目光凝视区,被认为是很有教养的表现。眼是用于看东西而不是用于说话的,不能随意地用眼神说话,否则有失庄重之感(地下特工除外);不要四目接睛地长时间对视,过去“对眼”是婚恋的专用词,免得引起对方的怀疑或反感。然而,无意识地目光相碰在交谈中是很正常的事,也不必多想而忐忑不安。

    耐心倾听是社交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忌任意打断客人的谈话,客人不说话时,也忌静场,这时主人应该马上找到话题,最好是双方都感兴趣的(起码也得是客人感兴趣的)。谈话时语音要准确、语调要起伏、语速要适中,态度要谦和,增加亲和力。适时、适度地赞美对方,有助于增进感情。回答对方所问之事,应先说结果,后说过程,忌绕圈子地把过程说了大半天,答案却迟迟出不来。

     

    走动要适度

    家庭待客礼仪也讲究。事前已有约定,知道要来客,应当房间整洁,衣着得体,备有茶水和水果等招待品。事先无约定的,客人也能理解,不必慌张失措。但不论怎么说,登门拜访他人最好提前预约时间,时间已定,就不能违约。若届时确因有事走不开,应千方百计通知对方,并诚恳致歉。另外,乳山有句老话:“去不空手儿,走不空口儿。”意思是,到亲朋好友家去要带上礼物,以物表意;亲友来访要做饭炒菜加以款待,以食暖心。茶桌和餐桌上的待客之道其他文章中说过,此处从略。

    家庭待客以亲戚居多,乳山人很重视亲情间的交流,既忌走动太频而相互挤占时间,又忌长期不往来而情感疏远。亲戚家(包括朋友)喜事祝贺,难事帮助,红(喜)白(丧)事情都要到场;实在因事不能亲临,也要捎去礼物或者捎个话去,表示致意。

    另外,出席什么场合要穿什么服装,这方面虽然随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但在乳山如果红事穿白、白事穿红,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社交方面的习俗,知道应该忌讳什么就行了,其他事宜即使照着教课书来,也不见得好使。品高质高,忠厚宽宏,热情开朗,落落大方,灵活有度,和合适中,不卑不亢,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