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乳山老木匠的手艺活儿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2-3-27  ‖  查看1979次  ‖  


    乳山老木匠的手艺活儿

     

     

    郑华

     

    “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这楹联赞的是木匠。到古建筑、寺庙禅院等处访古,一抬头总会发现“钩心斗角”的木制卯榫斗拱、雀替、房檐、廊柱、雕花窗格等物件,这都是木匠的杰作。房屋、建筑、车船、家具、农具、棺椁等等,都离不开木匠。俗话说:“好门能甩四十年,好柜能放三百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年间的木匠也是各占一方,几乎每个村都有。别说木匠不到外县市谋生,就是木匠在同一个县市挣钱,一般也不会到相邻的乡镇去发财。除了那些术业有专攻的雕刻高手名声远扬外,木匠只是相邻几个村的手艺人。当然手艺好的木匠如果有拿手的活计,也有许多慕名上门找的。我公爹从事木匠营生50年整,他砍房料有一套,因此许多建房子的人都愿意找他,他做的房梁结实,而且房坡平。

    要问木匠使用的工具啥样,那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早年间的木匠都做哪些家具,他们怎么带徒弟、闯东家时吃饭有没有讲究……不接近木匠,恐怕没几人能讲出个子丑寅卯。

    周末,趁公爹不在家,我和丈夫将他的木匠工具从厢房搬到院中拍照。好家伙,大的小的,木质的、铁质的,带齿的、带刀的、挂绳的,形状各异,足有三四十件,我能叫上名字的没有几个。公爹进门一看,不免有些急中带气,嫌我们把其中几个不像样的工具也搬出来了,说要拍就拍好的,别拍不成样的工具,丢人现眼。正为一散架的大锯拍照,老头又嫌大锯还没安装起来,怕拍了照让看不懂的人犯闷糊,就赶紧把大锯周理齐整。刚想为一件小玩意拍照,老头又赶紧拿起来比划,说这件不做个示范,你拍了也没有人懂是干么用的。公爹围着那一院木匠工具,像老母鸡护雏似的,忽而东忽而西,忽而南忽而北,等把他认为不满意的工具全挑出去放进厢房之后,这才将木匠使用的工具向我做示范性的介绍,同时将民间流传的传说和典故口述一遍,我受益匪浅。

     

     

    木匠的工具及用途

     

    公爹的木匠工具,涉及到木头的,全都出自他的巧手,只那些工具上的铁质材料是买来安装的。问木匠工具都有什么,公爹寻视着一院子木匠工具,掰着手指计算:斧子、锛、锯、锉、羊角锤、凿子、咕噜钻、手摇钻、扭钻、墨斗、直尺、折尺、拐尺、角尺、铁卡(又称铩)、铲、荒推刨、平推刨、光推刨、起线推刨、圆推刨、凹槽推刨、多功能裁口推刨、打槽推刨、蟹齐子推刨、锯钣子、电刨子、铅坠子、胶锅子、砂轮、木匠专用笔等等。其中锯又有破木板的大锯和刷锯(中型锯)、榫锯、切弯榫锯、偏脸切榫锯、刀锯;凿子又分平凿、斜凿、圆凿、V形菱凿。斜凿又有8分、5分、4分、3分、2.5分、2分等型号。锉又分三棱锉、木锉。

    又问这些工具都怎么使用,公爹像老师一样,挨个工具拿起来比划,有些我听不懂,他就引我到自家的门窗、柜门旁做示范。

    斧子,是木匠砍木料上的枝权、在木板上打榫眼、将小圆木砍方的主要用具。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俗语说“千日斧子百日锛”,可见正确利索地使用斧子,没有三年的苦练基本功,做家具成为次品的机率会不小。斧头是—面开刃,一面平。俗语说:“木匠斧子—面砍。”木匠要识木纹,掌握各种木料特性,砍木料时,—般要顺茬砍,不要戗茬。木匠坐在木匠凳子上打榫眼的时候,斧子基本不离手,斧柄立在大腿上,斧头朝上,左手握凿子,右手举斧子,这是木匠使斧子的基本功。

    锛,是木匠砍房梁腰杆、屋笆木的工具。将木桩放地上,找一根方木棍横放在木桩的一端,将木桩固定好。一脚朝后站着,另一脚掌搁在方木棍上,脚跟落地,脚趾搭在木桩处上翘。一只手向上举锛用适当的力往下刨脚下的木头,另一只手握锛柄顶在肚脐眼处,防止落锛时用力过度或偏斜时伤着腿脚,此时用肚子往外一顶锛柄,能够避免受伤。俗话说“锛锛不留门,光朝脚上寻”,踩木头的腿脚正好迎着锛落下的方向,技巧若掌握不了,锛极易刨到脚面子上。

    凿子与斧子配合着打凹槽、半榫眼、透眼等方眼或圆眼。

    推刨是木匠用来推刮木板平面的工具。木板由粗糙变得光滑,先要用荒推刨刮去木板外表,推平;接着用大推刨找平、对缝;最后用上细推刨将木板推光滑、对缝。将推光滑的两块木板用胶粘一起,中间的掩缝儿不显现,不开裂,说明木匠推刨技术过硬。荒推刨一般要先用,将高低不平的木料大荒推刮平滑;大推刨是做嫁妆对缝时的主要工具;上细推刨是将对缝后的木板最后推光滑。起线推刨又叫起心推刨,用来做大门边的多层凹槽;小凹槽推刨用来推柜门边的单层凹槽;圆推刨用来推平木桶内层的圆弧,也是修船的工具之一,它的凹槽宽好多;多功能裁口推刨一般配合着小镂锯、起线推刨使用,做门窗边时起线、打槽时用。打槽推刨是在木板中间打透槽时使用;蟹齐子推刨是给有凹的木头推平滑时使用。

    卡(又叫铩),旧社会木匠用的是木头做的,新时代的木匠用的是铁质的,它是用来做面板、门、桌时,固定木板的工具。

    咕噜钻是一种像拉二胡架式的工具。它包括钻身、手拉杆、连绳三大部分,其中钻身是由钻头、钻杆、手握转柄构成。钻杆是木质圆杆,一般采用枣木、槐木等硬质木料。手拉杆使用普通木料,连绳要结实、足够长。钻头是生铁制作。手握转柄固定在钻杆上。在钻杆上打上中下三个孔,手拉杆的两端也各打一个孔,找两根绳子,将其中的一根绳固定在手拉杆的一个孔上,绳的另一头连接到钻杆的中孔上固定。将另一根绳穿过手拉杆的另一个孔,绳的两端连接到钻杆的上下两个孔眼里固定。这样拉动手拉杆,绳就起到固定手拉杆并缠绕钻杆的作用,这样连回拉动,就拉二胡似的,钻头就开始打眼。用这种钻打的眼是固定大小的,不能换钻头。

    摇钻是铁质的,可以换钻头,钻眼可大可小。扭钻一般给膘杆子打眼时使用。

    刀锯是对木板两边不齐的地方切平。两人拉的大锯和中型锯(又叫刷锯)用来破木板;榫锯是切榫的工具。

    三棱锉是用来锉锯齿,使其锋利的工具;木锉是锉木头、雕刻时使用。

    羊角锤一是可以钉钉子,也可以拔钉子。锯钣是用来修正锯牙,使锯路整齐,板面相对平整。

    墨斗是由墨匙、墨仓、墨线、线轮组成。用途有三个方面:1、做长直线(在泥、石、瓦等行业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是将濡墨后的墨线一端固定,拉出墨线牵直拉紧在需要的位置,再提起中段蹦弹一下即可。2、墨仓蓄墨,配合墨签和拐尺用以画短直线或者做记号;3、画竖直线(当铅锤使用)。墨匙有竹木的、有牛角的,相当于木匠的画笔,弹直线时用它压线(使墨线濡墨),画短直线或记号时当笔使用;墨仓是墨斗前端的一个圆斗或方斗,前后各有一小孔,墨仓内填有棉花、海绵之类的蓄墨的材料(倒入墨汁后可以短时保存)。墨线是用棉线做成的细线,它经过墨仓时可以保留一定数量的墨汁。墨线从墨仓的两个孔中穿过,墨线的末端有一个线锤,是用铁、铜、玉石等制作的尖锥形物,人称班母,民间叫它替母弦,它可以挂挡木头一端,起固定墨线一端的作用,也可以当铅锤使用(木工把它叫做‘吊线’)。线轮是一个用手摇转动的轮,墨斗外面钻个孔,用一根铁丝做成摇把,插进线轮摇动,用来缠墨线。划线时,将替母弦固定于一端,向后把墨线从木轮经墨仓细孔牵出,再将墨线提起弹在要划线的地方,用后转动线轮将墨线缠回。

     

     

    乳山老木匠的坊间话题

     

    人人皆知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名叫公输盘,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民间流传着“鲁班管三线”。他有三个徒弟,大徒弟是石匠张大,管红线的,二徒弟是木匠陈齐,管黑线的,三徒弟是瓦匠李春,管白线的。匠人相遇,只要自报家门是管黑线儿的,人家就知道你是个木匠。

    木匠这行有个江湖语,叫甲乙生。怎么这么叫,没看到相关的解释。在我国古代的历法中,十天干来自于太阳系的十大星体,它们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0个字来表示。十天干中的“甲乙”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属木,在方位上代表东方,甲为阳木,乙为阴木。至于为什么要在各个方位中再配以阴阳,古人认为阳代表物质生长的因素,阴代表已经形成的物质。甲通“架”,就是“铠甲”,指万物冲破其“架”而突出的意思;“乙”就是“轧”,指万物生长的意思。“生”在此有生计、谋生之意,甲乙生应该就是依靠木作器具为生的人。在五行中,木的属性为:好华美,且具有风雅的个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而木匠的“匠”字,本意是木工手艺。木匠能把木头制作成好华美的器物。这样一分析,叫木匠为“甲乙生”应该有点说道。

    老木匠打小就学艺的多,二十出头学艺终成器的也不少。几十年的木匠生涯,他们说话不免带些行话,比如“三日没生客”“会不会三年徒”“使黑线儿的”“较量”“俩牙木匠”“替母弦”等,行话不细打听还真听不懂。

    三日没生客 匠人头三天到东家家里做活儿,东家热情好客,好茶好烟好饭侍候着,问寒问暖。三天过后,木匠、瓦匠、编笆的、打小工的陆续都来帮忙,此时就把东家忙得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三日前的热情劲儿逐渐变成了忙乱,对待来帮忙的匠人就和自家人一样随便了。

    会不会三年徒 木匠这一行,师傅带徒弟,只教三年,三年能学会了出徒,三年学不会也不教了,卷铺盖卷走人。

    俩牙木匠 学了三年木匠,只能做一些锨镢柄之类的活儿,做不了嫁妆、柜、八仙桌的大件活儿,属于不称职的木匠。

    替母弦 这是墨斗上的一个零件,书名叫班母。传说鲁班发明了墨斗以后,拉墨线的时候总是叫母亲替他按着线固定一头,后来鲁班孝顺,心疼母亲,就将墨线的一端用尖锥形的东西固定在墨斗外面,这样省去了母亲的劳累。人们称那个尖锥物叫班母,乳山人叫班母是替母弦。

    吃钉 木头软能打进钉子,叫吃钉;木头硬,打不进钉子或费劲,叫不吃钉。

    跑线 木匠在木板上划好线以后,用锯子破木板不慎锯斜了,乳山木匠叫跑线了,凡锯斜了、砍斜了、刨斜了都叫跑线了。

    滑过来 修船的木匠要遵守海上的规矩,比如要翻过来修船的另一面,不能叫翻过来,要叫滑过来。

    放线断桥,寿材做不及 这是老木匠一代代遗留下来的谚语。意思是病重的老人就要去世时,家里请来的木匠赶做寿材,如果放墨斗线时,扯绷第一线时,黑线断桥,预示着棺材做不起来,老人就咽气了。

    百木之王香椿木 香椿木是木匠心目中最高地位的木头,又称辟邪木。《羣芳谱》:“椿,一作櫄、一作杶、一作橁、今俗名香椿。长而有寿,南北皆有之。木身大而实,其干端直,纹理细腻,肌色赤皮,有纵纹。易起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甘生熟盐腌皆可茹。世皆尚之。”

    从古至今,凡建房者,大到房梁,小到梁上木楔子,家家都要用到香椿木,以求家人平安、幸福、吉祥。我家装修的时候,我大伯哥做书柜时,看到复合板里夹了一块椿木,高兴地说好,预示我的孩子有出息。椿木为百木之王的传说,民间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公元22年汉朝刘秀起兵兵败之后,落难的刘秀以食香椿叶度过难关,为答谢香椿树的救命之恩,封香椿树为“百木之王”。还有的说一个大官逃难时正是个大热天,走到一棵高大的香椿树下乘凉,看到香椿树冠北坡比南坡高大繁茂,就地封香椿树为百木之王。还有的说早年一个皇帝出宫旅游迷路了,饿了摘桑葚吃救了一命,结果回宫后皇帝一下子弄错了,封了香椿树为百木之王。桑葚树听说皇帝封了香椿为百木之王,把桑葚树气破了肚子。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桑葚树总是长不高,且长到一定的时候树干总是爆破了肚子。

    前两种传说都是取自香椿的叶可食、生长奇特的优点。民间百姓高看香椿树,不仅是因为香椿树有食用价值,还因为香椿树生长缓慢,木质结实、色正,纹理细腻、寿命长。《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栽植的香椿树,在生长的过程中,树北坡的枝干总是比南坡的高大繁茂,且树影儿自早到晚很少偏移,遇到狂风骤雨,香椿树也不湿不摇。

    因香椿树长寿,后人们用来形容高龄,也用其指父亲。如:椿年(椿树的年龄,比喻长寿)、椿龄(祝人寿考之词)、椿寿(大椿的寿命,比喻长寿、高龄)。用“椿萱并茂”比喻父母都健在。

    红门秀才 红门是指大门上的红漆颜色,一般是古时候有秀才的人家才安这种门。红门秀才有见了县官不用下跪的特权。传说有一个秀才去县衙打官司。秀才来到大堂上不给县官下跪,县官一拍桌子喝问:“为何不给本官下跪?”秀才说:“我是红门秀才。”后来又有一秀才去打官司,也不给县官下跪,喝问之下,这个秀才说:“我不是红门秀才,是红线秀才。”这秀才说的红线,就是指大门边上用起线小推刨推的多层凹槽门边漆上了红漆。这种红线门边在现代的大门上广泛应用。

    米鱼鳔胶 木匠用的胶,现在一般都是买的合成胶,早年木匠都用的是猪皮胶,用鱼鳔胶的少。鱼鳔胶的来历有个传说,说鲁班给木板合缝用的是唾液粘合,他把钻头往嘴里一含再往木板上一抹,缝就对上了。鲁班的徒弟也想学这一招,鲁班说,你张着嘴,我吐口痰你吞了,就可以如此了。结果徒弟含着鲁班的痰直犯恶心,一哕就吐到了海里,这口痰一下子叫海里的米鱼给吃了,米鱼的鳔于是就成了熬胶的原材料。

    雕安舵 船舵是圆的,民间流传的船舵形状来源于雕尾。传说鲁班最初修造一条船,结果船开不了,愁得鲁班躺在船上苦思冥想。突然空中飞来两只老雕,上下翻飞自如,雕的尾巴展开像个大蒲扇,也上下左右摆动保持着身体的平稳,鲁班这一看马上有了灵感,就根据雕尾上下左右翻飞的动作发明了船舵。民间把船舵叫做雕安舵。

     

    木匠师徒如父子

     

    木匠师傅收徒,徒弟是求艺若渴的外乡人的,比例不多,木匠师傅一般带的徒弟是自家兄弟或亲戚,因为知根知底,人品、体性皆了解,打也可,骂也行。不论带谁学木匠,师傅总是要求徒弟学艺先学做人,否则人品坏了,日后给东家做的活计以次充好、掺杂使假,那就坏了规矩和师傅的手艺。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徒弟听从了师傅的训导之后,就成为木匠师傅家中的一成员。徒弟要跟着师傅闯东家三年,在实践中学艺的。

    学艺苦。没活可做时,徒弟要帮着侍弄师傅家的庄稼地三年,春种秋收,徒弟都要抢着干,活儿是白干,到年底,师傅愿意就给个十块八块的体已钱,不愿意就不给。早朝起床,徒弟要给师母掏锅灶灰。师傅家的水缸要主动挑满水。家里养牛马羊的也要帮割草饲养,养猪的要帮着往外出粪。凡师傅家有活要干的,当徒弟的都要长眼色,要勤快。

    跟师傅闯东家,那可是学本事的时候,此时更要勤观、勤问、小心操作。出发前,若知道东家的住址,徒弟要提前挑着师傅的工具箱送到东家。干活前,徒弟要给师傅把工具摆好。干活期间,徒弟还要给师傅倒茶水,递毛巾。中午师傅如果有午休的习惯,徒弟中午不能睡觉,要赶紧把工具磨快,坏工具要及时修理。徒弟有一样没长上眼色或者做了坏事,轻则挨骂,重则挨打。总之一句话,师傅与徒弟,关系如父子。

     

    木匠师徒闯东家吃饭的规矩

     

    木匠心灵手巧,备受社会尊敬。闯东家吃饭,与瓦匠、石匠都属上席等级,最疵毛的等级算是编匠,是个下次来的营生。编笆的匠人得等到“管三线的”匠人吃完了,他才能捞着吃。

    东家一天三顿管匠人的饭。现在的伙食跟过年似的,这个不提。只提旧时老木匠的吃饭规矩。当时穷,早饭主食一般是地瓜、粑粑,菜也只是家常的熥白菜、茄子、萝卜条子等时令菜,最好的菜就是熥一碗鸡蛋和虾。匠人们一般只吃熥白菜、萝卜条、茄子之类的咸菜,那碗鸡蛋虾,通常五六天也不去动一筷子,要么就等快收工回家时,才吃几筷子。午饭主食有米或饽饽,做2个菜或四个菜,无非是白菜、豆腐、鱼、或者其他的时令菜对付一下。这几样菜,只能吃一样或两样,特别是那盘鱼,木匠通常八九天也不去动一下子,每顿由东家熥了端上桌看罢了,免得吃了以后给东家下一顿做饭一些难为。晚饭一般是豆汤、地瓜汤或面条。

    木匠师徒同桌吃饭的时候,讲究也不少。师傅不动筷子,徒弟不敢吃。师傅的筷子伸向哪个菜,徒弟也跟着吃哪些,徒弟不能想吃哪个就挑哪个菜。师傅放下了饭碗,徒弟吃不饱也得跟着放饭碗。

    管三线的匠人同桌吃饭,也有讲究。他们如果各自带徒弟上桌,吃饭时谁是掌尺的呢?饭还是那种饭,菜也最多四样。通常是管三线的师傅中的一位,比如管黑线的木匠说:“来,咱吃这些吧。”管红线、白线的师傅附和着说:“好,一起吃。”接着他们的徒弟也都跟着吃。吃下一些菜时,管红线的或白线的师傅又提意说吃,其他的附和着吃,也只能吃这两样了,其他的都不能给东家动,是减少东家做饭的困难,留着下一顿热一下端上来吃。

    吃馒头或粑粑的时候,木匠从不人手卡着一整个,你就是能吃了一个饽饽或粑粑,也不能手握着一整个地吃,要掰开来,拿着一半吃,吃完了不饱再吃另一半。这样做是对东家的尊敬,是个礼貌事儿。

    上面这些是乳山老木匠提倡的规矩,这与文登、荣成两地的木匠不一样,人家那里是做什么菜吃什么。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公爹曾在文登给威海一个东家推过一个菜板,中午人家做了四些菜,我公爹只吃了其中两些,东家见木匠师傅没吃另两些菜,以为菜做的不好,马上要端下去换菜。听我公爹一解释,人家才明白了原因。

     

    见识老木匠的手艺活儿

     

    木匠分两种,全活儿木匠和专工木匠。前者又叫粗活儿木匠,他们对盖房砍房料、梁、椽、檩、门窗及屋内的柜、箱、桌、椅、板凳、杌、几、橱、床等粗糙家具和农具全能做成。后者对木工的一种或几种在长期的实践当中逐渐得心应手,技艺高超精湛,名声远播。专工木匠包括方木匠、圆木匠、雕刻系的木匠,他们做的全是细作活儿,比如木工雕花镂刻技艺,还有给木制家具上漆、嵌螺钿、剔红、款彩等等,这是全活儿木匠掌握不了的技艺。

    在乳山,名扬四方的老木匠,午极泽上村的清代七品巧匠张仁选算是一个(张书高撰写《清代乳山七品巧匠张仁选》),文中记载:“张仁选的徒弟将加工成形的一条八仙桌子腿锯掉了一寸多,张仁选急中生智,把四条桌子腿都截得一般长,另用木头精心雕刻了四只蛤蟆,用木榫胶合在桌腿底脚上,化腐朽为神奇。”木匠都是心灵手巧人,能“三分下料七分做”,像张仁选这样能化腐朽为神奇的,肯定也大有人在,但能够名扬四方的木匠毕竟是凤毛麟角。

    上面说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木匠各村都有。木匠活儿是各自人手出的活儿,就好比写毛笔字的,人不同,字就不同。木匠活儿也一样,不同的木匠做的木器也不一样,这就叫貌似神不似。现代的木匠打家具,用铁钉的多,但老木匠打的家具,有个共同点:家具是卯榫结构,不使用一个铁钉。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全国各地那些庙堂、佛堂房饰上面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斗拱,龙、凤、虎、狮、象、鳌等粉彩浮雕、木质工艺品皆被砸烂、烧毁。连人家的龙凤绸被都要烧掉,就别说木刻狮虎龙凤的老家具能够幸免。

    紫檀、红木、黄梨木、鸡翅木、瘿木、樟木、椿、楸、枣、栗、柏木是大户富裕人家做家具的选材,平常人家做家具选择的木头一般采用梧桐木、松木、榆木的多。据七十多岁的老人讲,乳山这边的老家具没有精致的,像雕龙凿凤的家具,除非大地主家里能有,普通百姓家里的家具都是简单实用而已。

    大柜是女人结婚嫁妆的大件之一。乳山这边的大柜一般都是顶天柜,柜顶直达天棚。大柜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打开两扇柜门后,可以看到四部分,最上边是天仓,由两扇小门关着,里面盛放贵重的物品,要踏着凳子才可能打开。天仓下边是由柜格、抽屉、柜格三部分组成,两个柜格可以放衣服,中间的抽屉可以放一些重要证件或其他的物件。下部是地仓,空间很大,能盛放很多杂物。

    小柜也是嫁妆大件之一。小柜由两部分组成,上边是三个抽屉,下边打开两扇柜门,可以看到两具柜格,也是分别盛放衣服被子的家具。

    箱子也是陪嫁之一,盛放被子或衣物。木匠做箱子,是按尺寸制作一个密闭的正方体,选择可以当作箱盖的一面,然后按照比例,水平切开箱盖,再用工具将上下切开的八条边抠出凹槽,以合上盖严丝合缝为宜,然后在箱子后面镶上活页,箱子前面也镶铺首,用以挂锁。

    椅子一对,杌子两只,凳子四只。乳山的椅子,种类不少,据《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讲述的太师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灯挂椅,在乳山都可以看到。老师书中还记载:“我们现在写的这个‘椅’字,过去是一个树种,有一种树叫‘椅树’,有人认为就是楸木。椅的本意就是倚靠,凡是带有靠背、扶手,可以倚靠的这种坐具,才能称之为椅。没有靠背的坐具,就不能称之为椅。”乳山的杌子一般是方杌。“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兀字说文解释是“高而上平”,集韵解释是“木短出貌”。可见古代杌是一种矮而无枝上平的光木头,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坐具。迟至宋代,才逐渐成为正式坐具。老家具的凳子中,有一种叫春凳,是一种宽大的二人坐的长凳子,用八仙桌请客,需放置四条春凳供客人就坐。穷人家置不起春凳,一般的人家都能做一条,只有钱人家才能做四条。春凳长15公分、宽5.5寸、高50公分。为什么叫春凳?有人说是春天到了,可以搬凳子到室外坐,所以叫春凳。还有人说与古代春宫画有不解的关系,所以叫春凳。

    架几香案是少数人家备有的家具,也是家庙里都有的供案。由两只香几和一块两米多长的木板组成。将木板搭在两只香几上,再摆上鱼肉果酒,点上香烛即可祭祀。撤了供品,香几可以单独上搁箱子。

    桌几是放在小柜上或梳妆台上的小物件,有两个或三个小抽屉,是女人盛放姻脂香粉的摆设。桌几一般采用雕刻镂空等手法制作,是专工木匠的活计。桌几上放置老座钟,更显得古朴厚重。

    最令老木匠难以忘记的不是别的,是那个名叫“椿楸枣栗子”的木制神主碑。早年间,家家户户都要用木头制作一个神主碑。木头一定要用椿木、楸木、枣木、栗木四种木材雕刻,寓意神主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幸福吉祥。制作神主碑之前,要先扯二尺红布,平放地上,将四种木头放在红布上包着,木匠不论给谁家做,都要跪在红布之上用木头雕刻神主碑。神主碑由固定底座、碑座、碑身、碑套四部分组成。固定底座由椿木制作,碑座由枣木制作,碑身用栗木制作,碑套用楸木做成。碑身厚7分,宽17分,高77分;碑套37分或47分,这个尺寸必须用木匠的官尺来计算,木匠的官尺比现在的市尺短5分。制作神主碑的尺寸一般要体现以7为尾数的度量单位。每年的阴历715101及春节到正月十五之前,都要祭神主。过了正月十五后,用红布包着收藏。遗憾的是,这个曾经家家都有的神主碑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全部被毁。

    上面这些老家具,现代年轻人还一直沿用的也只有椅子了,其他的都被组合柜、写字台替代了。

    乳山的老家具总体看应该也是胶东家具的代表,给人最大的特点是有点土气,不如南方家具秀美华丽,欣赏价值一般,但优点是实用、耐用,蕴含着祖先朴素、朴实、憨厚、实诚的性格和品质。这与胶东人的精神风貌有一定的关系吧。眼下60后以后出生的人们,只能从古书、古都和古建筑遗址上看一看曾经由老木匠们制作的那些平常和精致的老家具了,特别是那些令乳山老木匠也做不出来的雕刻或镂刻的木制器物或建筑物。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