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威海当铺那些事
刘吉光
说起当铺,人们自然就想起房屋上那磨盘大的当字,一人多高的柜台,身穿长袍马褂带着老花镜的的营业员,一个穷人拿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走进当铺,换取一点钱急用,所有这些都是老电影中的镜头。当铺,是民间质押放款收取利息的信用行业,早先称为“质肆”、“解库”,它创始于何年代已无从稽考,据北宋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当铺。
做为三百六十行之一的当铺业,老威海的当铺同其它地方一样,也经历了兴起、鼎盛和衰败几个阶段,这些阶段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因素有直接关系。如荣成县在盛行时全县有当铺200多家,自清未至民国初年,境内当铺不足20家,这20家大都在1937至1939年抗战爆发后倒闭。当铺这个行当究竟是怎么回事,不剥掉它那神秘的外衣,很难看得清楚。
营业用房有讲究
老威海境内的当铺业,一直以来没有大的门头,一般从业3—5人不等,为了适应顾客的心理,当铺的营业场所一般都设在偏僻之处,这是因为,在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进入当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只有穷人迫于生计,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走到当铺换取急需用款。从当铺营业用房的设计和营业时间的确定,都考虑了顾及顾客的面子因素而设定的。
当铺的营业用房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而设计的,威海境内的当铺各家大同小异,一般设计为前店后宅式,即前厅营业,后院居住,在用途上分为柜房、号房和内房。
柜房就是营业室,负责办理业务的主要工作场所,一般占房3—5间。在风格设计上,进门后迎面是通栏柜面,木质的柜台高达1.6—1.8米,由于柜台高,故内设踏板,设有营业员按等级固定的座位,办理业务时往往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送当者双手将质押物递上去,营业员则俯下身子接过来,给人一种居高临下、店大欺客之感觉,设置高柜台的目的就是给人造成心理压力,进入当铺就是求人,大当铺对旧衣物、被均不收当,贫民急需用钱时,只好求借好衣物送当,给价不到一半,任凭掌柜随意宰割和故意压低价格。
柜房一般设计成过堂式,迎门立一照壁,其顶部设一悬龛,龛内供奉三位财神,即赵公元帅、关公和增福财神,通称“三财”;照壁前摆设一长桌,放置营业帐簿、当票等帐房用品;照壁后面放置一张大木床,名曰“卷当床”,供整理衣物等当品所用,整理完毕后即送入号房,以待赎当。
号房就是保管当进衣物的库房,号房在建筑和设计上,要考虑防火、防潮、防鼠、防盗等功能,基于迷信观念,号房库内门旁还建有二个方龛,左龛供奉火神,右龛供奉号神(老鼠),并立有牌位。库房内还配备高低梯子、货架等用具若干,以便存放和提取当品。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晚间号房内不允许点灯,确需用灯,则从专用的灯架上取下带有玻璃罩的防风灯笼。
此外,对当进的金银器、珠宝玉石等贵重物品,单独设一间库房,称为“内房”,内房为银货重地,非职务人员不能进入,内房大门配置二把锁,钥匙各由二人保管,需要开门二人同时到场;内房还配有更夫,实行夜间坐班值勤。
从业人员的称号与职责
当铺业是金融业,凡是与“金”字沾边的行业,如钱庄、票号等都是特殊行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有严格的定制。当铺也是这样,对从业人员都冠以特殊的称号与明确的工作职责,老威海当铺的经营规模一般较小,故一人身兼数职就司空见惯了。
无论规模大小的当铺,一般设总管、当家的、房帐和帮帐等差事。
总管就是总经理,是当铺的最高领导者,他手中掌握着全部的财权、人权和营业权,负责全面的管理;总管一般不在营业场所坐班,而是在自己家里遥控指挥。对总管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深谙世俗变故,处事老道,对内善于驾驭用人之道,对外善于观颜察色,八面玲珑;当家的就是部门经理,是当铺的执事人,规定在当铺住宿,负有“明看夜守”之责,他上对总管负责,掌握和处理当铺的全部业务,这一职务的基本要求是有较高鉴定物品的技能,尤其是有一套鉴定识别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的本领。
帮帐,现代话说是首席会计主办,是帐房先生的助手,这个职务是营业帐项的枢纽。前面讲过,为了顾及顾客的心理,老威海当铺除营业场所有讲究外,在营业时间的设定上也有别于其它行业,夏季遵循的是“五八下”,就是早晨五点到晚上八点,长达十五个小时,冬季则是“倒五八下”,即从早晨八点到晚五点,营业时间为九小时。帮帐先生每天工作时就坐在帐桌前,标记当品、开写当票、登帐结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进行劳动,当铺有个不成文的规举,就是全年不休假,既是大年初一也不放假,帮帐这个岗位繁重又不能离开柜台随意活动,由于长久坐班,所以在这个岗位上的人都患有职业病(痔疮),每天紧张得心力交瘁,俗语说“十个帐,九个伧”,说得就是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很倔强。
从物品的进入到出库,一当一赎,当铺经营的业务看似简单,但在经营方式上却比其它行业繁杂得多,对从业人员要求除有鉴定物品等多方面知识外,还要有保管物品的仓储知识,更要有分析心理、看风使舵的本能。
鲜为人知的税票——当贴
当铺业与典押业不同,它是以动产实物,如金银、玉器、衣物为质押品,向当铺取得款项,老威海境内当铺的当期一般为18个月,到期后可续当4—6个月,期满后持票以原金额及利息将原物赎回。对当铺业的收益,政府历来都进行税收管理。顺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就颁发《典当铺税则》,规定每一当铺年缴税银5两,系当铺的营业税;康熙三年,清政府又规定,对当铺实行按等级缴税,年税额2—5两不等,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又制定了当贴规则,规定开设当铺须向当地政府领取营业执照——当贴。
据《文登市志》载:“光绪十年(1884年)前,境内当铺每年缴税银5两,十一年后,实行税外加捐,每年每铺捐银50两,至光绪十九年又加银4两,到光绪二十七年增至税银350两,当铺不堪负重,纷纷停业”。可见,一个行业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国情有直接的干系。
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后,威海卫城内的当铺多为商号兼营,主要有德昌、增盛、同人和协成等五家,在经营上均属于施放高利贷性质,对当品只付给五分之一的价钱,并规定赎回日期,到期后须交当价和利息。由于巨额的高利贷,当铺的收益可观,民间俗有“要想富,开当铺”之说,高额的利息使百姓苦不堪言,导致本来就贫困的生活,愈加雪上加霜,正如光绪本文登县志所载“贫民终年勤劳,不知麦菽之味,败灶无烟,田归富人,家徒四壁”。
对过期不赎的物品,行话叫“死当”,其所有权归当铺所有,当铺可以变卖,称之“滚当”,至今有人不明白,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典当业销售死当物品,要征收增值税。为什么要征税,究其原因就是物品的所有权发生了改变,赎期内当品的所有权是顾客的,当铺只有保管的义务,而死当物品变卖,产权发生了变化,上升为销售行为,故而要征税。
当铺处理的死当物品,对金银玉器等贵重品,一般按排大掌柜和帐房先生同去珠宝店或古董店投标封售,一般当日成交,钱货两讫;其它杂项如衣物、家具、铜锡器等生活资料,一般每年集中处理一次,由当铺执事者合议定出价格,让收购商号自行投标,以最高额中标。
当铺的行话与当票上的当字
当铺这个行当是放债的行业,排难解纷,盘剥生利,一直是和穷困、急用打交道,因为当品都是顾客的,当铺对当品的保管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一旦当品有闪失,特别是具有唯一性的古董类,不可再生,所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为减少经营风险,当铺产生和规范了防止纠纷的一些措施,独创了一套“行话、代号和当字”的管理法。
行话和代号。当铺的行话,同其它行业一样,不便于局外人知晓,而有利于自身利益,它类似江湖黑话,为的是在业务交谈时,故意使顾客听不懂,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老威海当铺的行话,不同于牲畜市上的行话呦口和难懂,而是采用汉字的谐音,用汉字表示一定的数字,如吆、安、瘦、臊、歪、料、俏、笨、缴、勺,分别代替数字1、2、3、4、5、6、7、8、9、10。
对人和事务类,也独创造了一套暗语,如勒特特——老太太,豆官妞子——姑娘,再如妙有——没有。
另外,在办理业务上为分清职责,总管对每个人都指定一个汉字做为代号,雇佣期内不得变更。如“吉、祥、安、康”,从业人员在所有的票据上都要签上自已的代号,而不能写上名字,这样出现问题就很容易查究了。
当票是当铺核发给顾客典当物品的书面证明,一般是印有固定格式的截票式,出于管理需要,当票一般2—3联,一联存根备查,二联交与顾客,凭票赎当。当票同其它票据一样,本身无任何特殊,无非是记载姓名、物品特征数量、金额等事项,其神秘全在于龙飞凤舞的“当”字上。
“当”字是中国书法艺术上的一个“另类”,一般人无法识别,字体大致如行草书,有的是半边字经过长期逐步简化而成的,它不是某个人,某个时期一下子发明出来的,而是代代相传,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由于是逐步形成的,加之各地的民俗文化、书写者心理不同,每处当铺的写法都有所不同,根据笔者收藏的当票实物看,1925年荣成县石岛的“元吉当”,与同时代该县成山卫“义兴当”字体就不相同。
说来有趣,当铺对收当所有物品在开具当票时,都要注写上“破旧、霉烂、虫蛀”等字样,这并不是说当品原件有毛病,即是新的衣料也要前置“光板破布一块”字样,如书籍字画写上“烂纸一幅”,家具杂件则多冠以“坏、损、折
缺“等;此外填开当票时,对物品的质地也多寓意贬意,描述成低劣、粗笨之状,如珏器写成“滑石”,花梨、紫檀家具写成“杂木、乱枝”等,所有这些,都是精明的当铺人使奸耍猾,防止纠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
老威海当铺业的衰败,据《威海市志》载:1930年前,威海有当铺六家,月息高达五分,当期最短的为二个月;1930年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后,政府加强对典当业的管理,规定利率不得超过二分,当期不得少于十二个月;至此,典当业日渐衰落,到1934年剩下三家,1936年只有裕成东一家,不久也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