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大乳山下》第七辑·墨留心声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5-18  ‖  查看845次  ‖  

                    《大乳山下》第七辑·墨留心声
                                   

                                        作者 辛明路
                           

                                 为两种孩子说句公道话

      陪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专家鹿立搞社会调查,发现有两种情况的孩子思想处于压抑状态。一是超生的孩子,二是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孩子的压抑,不是小事,应该及时给予疏导,尽快让他们心情释然。
      有个孩子说:“我是属于计划外生育的,没有那红红的《准生证》,总觉得比别人少点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能理直气壮。更不好意思的是,当初还没有出生,就给做工作的叔叔阿姨添了麻烦,出生后更是给社会添了负担。心里有种惭愧感,真想找个地方好好说声抱歉!”孩子,孩子啊,怎么会有这种怪念头?但细想起来,在强大的舆论氛围中,孩子有这想法是不足为奇的。
      人口调控,不是我国的“专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搞。人多的时候节制生育,人少的时候鼓励生育。现时人们对计划生育一词有误解,一提计划生育就认为是少生孩子,我国也将有鼓励生育的时候,那时也叫计划生育。人口要与资源相匹配,人口政策,从来都是一种无奈政策;人口调控,从来都是没有办法的一种方法。
      超生一事,这不关孩子的事,孩子本无错!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地域、出生家庭、出生方式、出生时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公民无大小,权利义务皆相同!来到世界上,立于天地间,你与大家一个样,同是社会的建设者,你不用道歉!
      有个孩子说:“我是新《婚姻法》前父母近亲生育的孩子,整天惴惴不安的,总怕自己身体有什么问题。”孩子,孩子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皇族还是平民,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近亲结婚是千万年来的普遍现象,人类并没有因此而退化。只是后来人们发现有些遗传疾病的遗传几率,近亲比非近亲高8倍,权衡利弊,人类不能再冒这个险了,所以才开始禁止近亲结婚。
      但事物都是有科学规律的,如果你父母的基因没有问题,哪会有问题跑到你身上?进而言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如果你父母的基因特别优秀,你秉承他们聪明才智的几率也比非近亲的高8倍!有一个长寿村,长寿的人都是近亲生育者。这说明,他们比非近亲生育的人更能更好地传承长寿基因。所以说,你比其他孩子多了一层幸运,你与其他孩子一样,没有什么可不安的!
      最后说点题外话,人的智商原本无多大差别,只要经过努力,别人能做到的,你也会做得到,甚至“日出江花红似火”,“青出于蓝胜如蓝”!有种现象请你也别疑惑。人的才能方面,有人对此得门快,有人对彼通窍速;别人擅长此,你去擅长彼;你没有理由不优秀!
      “上帝”给了所有孩子平等奋斗机会,自在你的努力中!

                          代沟的利与弊
      
        有的观点认为,代沟是两代人缺乏有效沟通,从而产生隔膜,一旦代沟形成,应该立即想办法填平,及时消除隔阂;有的观点认为,代沟是必然要产生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我的观点是,容易沟通,这世界上就没有代沟一词了,然而,所有的代沟都是进步那也不对!
      有父子俩,为写文章争论起来。父亲写东西喜欢“大题小做”,总觉得读者比自己聪明,点到为止;儿子写东西喜欢“小题大做”,就怕读者看不明白,详尽其意。为此父子多次争论过,各据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事是表现形式上差异,进而言之,如果是在做课题研究,只属方法之争。
      有父子俩,为电视报道争论起来。见义勇为的人受到了伤害,被救助的人却销声匿迹了,不肯出来作证。父亲说:“应该走自己的道儿,别去多管闲事。” 儿子说:“那不行,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见死不救。” 这事要早早消除争执,因为事关正义是屈是张。
      有父女俩,为学习的事争论起来。女儿小小的年龄,却有读书无用论思想,还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那一套。快要高考的女儿懒得学习,这事家长能不急吗?
      有母女俩,为家养的宠物争论起来。女儿有一个习惯,遇事稍不顺心,就刑罚家里养的那只小狗,小狗往往被她打得、踢得、捏得“汪汪”直叫,痛苦的声音使人不忍心听。妈妈劝她要善良、要有爱心,特别是不能因为自己有点烦心事,就动辄迁怒于弱者,迁怒于小动物。女儿不听,气得母亲常掉泪。这确是个问题,因为事关善良。
      有母子俩,为劳动的事争论起来。儿子干什么活都没有耐心,一会儿就干厌烦了,不管活计急不急,放下手中的活不干了。儿子的时间本来挺赋闲的,后来却发展到什么活儿都要找人干,蹭不着亲情工、面子工,就出钱雇小时工。这还真是个事,因为事关坚韧和自立。
      有父子俩,为救灾捐款的事争论起来。父亲说“要伸出援手,尽力帮助那些贫困的人。”儿子却连连反问:“我们能帮得起吗?我们能帮得了吗?” 老子的言外之意,是要尽心尽力,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儿子的言外之意,帮不起不如不帮。这事也不小,是个关于爱心的问题。
      以上这些小例子,有的反映出两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不同;有的昭示出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驭事方法的差异;有的确是上一代人保守落伍,下一代人在进步;有的确是上一代人持善守正,而下一代人在美德退化。
      其实代沟问题不光是在家庭里,一个机关、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团体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一万年以后也有。代沟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沟”,沟上是有很多桥的。沟是意见分歧地带,桥是看法一致的地方。既然是沟与桥同在、异与同均有,那就求同存异,科学对待。科学的方法就在对桥的利用上,利用桥的作用进行沟通。沟通点很简单,沟通人生最基本的两个元素就行了。
      基本元素——善良。两代人的善良心态都不能丢,人生在世,只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回之以善。善良为什么这样重要?因为善良是不伤害别人的直接因素,又是正直正义的间接原因。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可能会有吃亏的事件,根本不会有吃亏的人生。
      基本元素——自立。两代人的自立意识都不能少,人生在世,只有自立,才能适者生存。自立为什么这样重要?因为自立是克服消极懒惰,认识学习、勤奋工作的直接动力,又是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间接力量。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可能会被困难困扰,但绝对不会让困难吓倒。
      利用沟上的桥梁做好上述的两件事就行了,其他方面管他代沟不代沟的,有时候反倒是代沟越深越好。因为,不要把下一代搞成是上一代的复制品,复制下去,家族不会发展,社会不会进步!

                        需要才是必要的
                           
      人的健康本来就包含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只可惜心理健康近些年来才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然医案定论的心理问题得由医生来讲解,我只能就一些边缘问题发番议论。这可能是有点“位卑不敢忘忧国,力单不敢忘济人”的思想吧,想让人们在心理路程上多走开阔地带,少钻死胡同。
      心理不健康或者是处在亚健康状态,行为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有同一个心理问题的人多了,就会形成集体无意识,错误将被奉为正确,正确将被斥之为错误。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里,往往会形成某种风气,并能像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流行;这种风气如果长期存在下去,最终会形成陋俗的。陋俗一旦成为人们的行为理由,正确的观点很难有张力,众人皆醉吾独醒,醒者是会很痛苦的。
      天地悠悠情悠悠,在人们的心情天空里,情分占重要比例,也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最高尚的部分。但在陋俗陋习里,这个美好高尚的情字,也陷进了人们的心理误区里。
      亲情方面。
      酒局中,三杯下肚,宾主间的话儿往往就会多起来的。常能听到一些人,信誓旦旦似的在谈论,“为人一定要孝,不孝的人,不可交。” 诚然,一个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他还能真心对别人好吗?但接着谈下去,问题就出现了。这个说给了父母多少钱,那个说八月十五前早就打咐司机送月饼了,等等物质孝经不谓不全。
      但就是很少有人提到父母在想什么,精神状态如何?在他们心中,好像父母永远停留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只急需衣食来果腹遮体。再谈下去,令人困惑的地方更多,有人除了对父母给钱给物以外,真正回去陪陪父母说说话的次数不多。岂不知,让父母精神愉悦,才是孝道的主体要素。让父母感到他对你依然很重要,才是尽孝的要点。遇事与父母商量,父母会感到他们仍然在为你把关定向,仍有很高的人生价值。你需要他们,离不开他们,就是他们好好活着的理由。对在外工作的人而言,现在通讯交通这样方便,做到“勤请示、常汇报”不是一件难事。活着的理由,就是老人的精神支柱。有了精神支柱,他们才能心情从容,才能更好地颐养天年。
      爱情方面。
      有的人爱配偶,爱的角度是牢牢盯在自己这一边的。以自己的家庭背景、传统风格、思想观念、思维意识、处世哲学、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是非标准、目标要求去所谓地爱对方。看透了,这种人的的确确是在爱自己。爱对方,如果总以自己心态意志、方式方法去爱,那就成了主人与宠物的关系。主人在以这种方式宣泄自己的心理需要。这种人如果是个男的,他所需要的是静物型妻子。因他需要花枝招展和霓裳飘舞来点缀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对妻子的爱,就是在爱自己的花瓶和衣架。他为爱所做的一切,那只不过是在时常擦拭自己喜欢花瓶和衣架罢了的。如果他妻子是活物型的,有正确思想、有清醒头脑、有高雅爱好,有理想追求,家庭矛盾必然发生。
      自由是生命的真谛,对方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要做的任何事,做配偶的是没有权力干涉干预的。真爱是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以对方为主体,围绕对方的心思意向,努力地去呵护对方的心情,爱护对方的身体,维护对方的起居,保护对方的人格独立性。
      友情方面。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朋友之间也不必刻意去谈什么“君子相交淡如水”。礼尚往来、互通有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凡事有度,过度则质变。时下,朋友之间贺礼泛滥,而且出手的礼品越来越昂贵,人情债牵着有些收入较低的人,也被“小鱼穿在了大串上”,被折腾的苦不堪言,真是何苦的!
      朋友高就了、发财了、出差回来了、过生日了、逢年过节了…… 人家本来就过得挺好的,有必要凑那个热闹?人所需要的往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里送炭。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倾力相助,帮他渡过难关,这才是朋友的内涵意义。朋友的好事不必事事面贺,遥祝在心也是真祝;朋友的挠心事知之必到,面助到位才是真助。真正的朋友是一种精神上的走通,物力上的补充,并不是在繁文缛节上。
      上述心理问题,确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活在心

      兴趣和爱好是人们心中的光明,理想和追求是人们心中的风景。没有兴趣爱好的人,生命是暗淡的,不会有光明;没有理想追求的人,生命是枯萎的,不会有风景。如果让人放弃良好爱好与美好追求,是熄灭和毁掉了这个人生命中的光明和风景,也就等于扼杀了这个人的生命;如果硬要采取一些措施压制和遏制他的爱好和追求,那就是对他在进行索命式的迫害。所以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干涉他人的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
      爱好和追求美化着人们的心境,支撑着人们的生命。关注一个人,关注他的心情才是最好的关注;在乎一个人,在乎他的心情才是最大的在乎;呵护一个人,呵护他的心情才是最佳的呵护;尊重一个人,尊重他的心情才是最真的尊重;生命的本质和内涵受到关注、在乎、呵护及尊重,生命才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张衡没有爱好做不出地动仪,爱迪生没有爱好发明不了电灯,曹雪芹没有爱好写不了红楼梦,孔子没有追求创立不了儒学,孙中山没有追求推翻不了帝制,毛泽东没有追求缔造不了共和国。他们在成名以前,与我们一样,大家都是平凡普通的人。是爱好和理想把他们推向成功。所以,对人的爱好和理想不敬的人,是在蔑视生命中人格的伟大。
      一个孩子爱好音乐,家中无钱买乐器,他动手自制胡琴,正干得起劲,在外受了窝囊气的爸爸,进门一脚把他尚未做好的二胡踢折了。他伤心地哭了,从此再未摸过乐器。命运使他的弟弟成了世界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但弟弟心里明白,这方面的天赋自己不如哥哥。琼瑶在初写作时,受到了当时的丈夫百般刁难;姜子牙渭水钓鱼时,受尽了妻子的冷讽热嘲。好在后两位有自强、自立意识,自信、自奋的能力也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
      爱一个人,真爱是爱他的思想。爱思想之爱才是高尚的爱,才会无私地为对方付出。除此之外,可能是在做一些某种需求上的等价交换,那不是爱。人与人之间贵能和而不同。“和”是和睦和谐相处,“不同”是要爱护保持对方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爱好不同、追求不同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对方,才不会斤斤计较对方在过去、现在、未来里一些悖于己意的地方。理解人、信任人、鼓励人、支持人是一种高境界和大能力,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在人们的心情故事里,常有这种情况:有人非得倔驴撞墙式的长期努力,对他人的爱好和追求进行打击阻止或者进行所谓改良改造。这种人太可怕了,与他相遇,对方不会有好心情。这种人不论打出如何美丽的旗帜来迷惑别人,但他改变不了搞坏别人心情之元凶、残害别人精神生命之刽子手的实质身份。
      人活在心,树活在根。别让心失去了生机,哀莫大于心死。保护好自己美丽的心情家园,让雅益的兴趣爱好、正当的理想追求有个出发的地方,从而使生命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世家与家世

      这两个词我也未去查《辞海》,对制造这篇小文来说,没有那个必要,我不是要做字面注解,而是借以说辞,发一番议论。
      大凡某种手艺传承了几代人,就是某某门类的世家吧;家世则类似家史,家族沿革概况吧。就家庭与家人而言,在社会上的生存规律,就像自然界的适者生存法则一样。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某种技能适应了社会需要,是这种技能的存在理由,也是怀技者的生存本事,当然应该传承下去。也有上一代兢兢业业做过的工作,反对下一代接着去做的。正所谓不打那块地里走,不知道那块地里碴呀!
      看来固守技能和改换门庭是异曲同工的事,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是常规理论吧。我这人对常规理论点倒有点接受能力,就是对先锋理论太缺乏悟性了。这世界本来就有很多东西我搞不明白,现在连世家和家世这简单的概念我都弄不清了。培养不讲培养对象的兴趣和禀赋,学习不讲社会需求的领域和质数。人说学弹钢琴好,全国人都想让孩子学钢琴;人说学画画好,全国人都要让孩子学画画。岂不知,钢琴家、画家不是人人都能当的,陶冶情操也不是离了这两样就不行的。即使是英语,也没有必要所有的孩子假期都去报班培训,多数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就够了,就是将来工作生活在英语的语域里,耳濡目染,他很快就会“英语”起来的。连中国话都会说的孩子,还怕说外国话吗?
      我本大忙人一个,为什么要挤出点时间说说这档子事,因为这事再糊涂下去,我们社会的人才结构会越来越不合理的,我们全民的时间资源会越来越被浪费的。一个民族如果同时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和时间资源被浪费,其未来是令人担忧的。
      应该固守的就要固守,应该改换的就得改换。前提是要能够满足社会需要、顺应社会发展。因为个人的利益,永远是社会给予的。人的一生,经过努力,能干成的事就那么一两件。一是认真地爱好一个人;二是认真地干好手中活。与世、与人、与自己无益的事少去费心神。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学了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去学习那样,想了这事就不能很好地思考那事。
      一个民族的思维走向出现了极端,事关这个民族的生存安全。这种极端,是建立在人们的从众心理上的,个体上无察觉,整体上无调管。盲目从众是“脑子进水传染症”,缺乏独立思考意识的人,最容易被感染。社会是千姿百态的,社会需要千行百业。人类永远不会同时挤到一条道上行走,如果同时挤在一条道上,势必互相践踏,后果不堪设想;人类也永远不会同时去从事同一种行业,如果同时从事一样的行业,那人都就饿死了。
      民族的人才结构要设计,民族的时间利用要搭配,谁来设计?谁来搭配?

                        趋利避害话网络

      网络引发的信息传媒革命,首先表现在其传递方式上的,这种广博而快速的传播形式,具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意义。但网络在给了人们更多捷便的话语权的同时,也给不良信息提供了扩散渠道,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这样一来,蜂附香,蚁附膻,就出现了人与妖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情况。

    文明与野蛮
      没有文明的发展就不会有网络。可惜的是,网络也给了一些野蛮人撒野的空间。网络交往言行的随意性和放纵度,使人性中的劣根性极度膨胀。换个网名,穿套新“马甲”,就以为谁都不认识他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触犯道德法律、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的滥用是犯罪。给准罪犯以高效的话语权,也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点。庸俗迷信的,反动倒退的,诲淫诲盗的,暴力凶杀的,蒙骗欺诈的,造谣诽谤的,等等反文明、负道德的东西在污染视听。虽然丑恶现象自古就有,但网络的快速化、广域化传播,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空前的。播布有害网络信息的人,尽管有时是以新潮、前卫、另类的面目出现,但其实质是人类中尚未进化好的那部分人。定性很简单,他们是游离于人类文明进步规律之外的。
      在网上往往能遇到这种情况,有人像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一提我们的民族他就骂,一提我们的祖国他就恨,他们不知道自己从那里来。没有祖宗,没有国家,他们是人还是野兽,很难说得清;也有人,别人一时不悦自己的心,就脏话咒骂,污蔑他人的人格,搞恶毒的人身攻击。受害人想按他们的地址查一查又太麻烦,只好大度一些了,按人兽不同为的法则,权当出门让狗咬了一口,人总不能抓起狗来再去咬狗一口的吧。

    虚拟与现实
      我不赞成网络纯粹是虚拟空间的说法。网络是人操作的,网络也是物质的,它对人的精神轨迹的记存,比人脑记忆还物质化、长久化。有人夸大它的虚拟性,把在网上行为与现实行为分别开来。侧重虚拟一说,还会误导人们与现实进行割裂。
      网络一旦与现实割裂开来,其结果会引发人们一些心理问题。虚拟与现实的矛盾,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他们会用虚拟思维看待现实社会,用虚拟规则度量现实社会,一旦带上这虚拟眼镜,其结果是,社会上真实存在的真诚东西,他们却看不到了。生活在真实社会里的人,长期看不到真实所在,缺乏进行人与人面对面往来,既不愿意为他人为社会付出点什么,又不愿意接受他人和社会的善意及关怀,只习惯于网上交往情境,不习惯现实中的交往环境,最后发生往来氛围双重分裂。这种人不再关心现实社会,继而抵制回到现实中来,一旦回到实现世界,社会越繁华,他们就越感到萧条;场面越热闹,他们就越感到孤独;患上了“虚拟与现实割裂症”,从而失去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

    利用与剔除
      网络是学习温习、交流交往的好工具,是人才培养的加油站,是增进友谊的直通车,是社会进步的加速器。不会利用网络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就像一位老农民,种地只会使用镢头铁锨,而不会使用动力机械。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让部分人对网络产生了深深的误会。一提浏览网页,就像是提到了洪水猛兽;一提网上交流,就等同提到了网恋;以偏概全,逻辑错误,降低了网络利用率。网络空间确具有虚拟度,只要不忘记适应现实社会就行;网络空间确具有自由度,只要不忘记合规合法就行;网络空间确具有开放度,只要不忘记帖发有益信息就行;网络空间确具有隐蔽度,只要不忘记慎独修身就行;网络空间确具有创新度,只要不忘记创造文明就行;网络空间确具有互动度,只要不忘记助人为乐就行。
      网络本身没有错,错在部分人错误地使用了网络。不能因为部分人的错,让网络来背黑锅。比如网络游戏确让部分孩子上了瘾,但不能以此为据号召全社会的青少年都来抵制网络,抵制的后果是延缓了民族的进步。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是目前缺少有效的引导方法和得力的监管机制的事。像有人溺水一样,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水的存在价值。
      有德的人,上网也有网德;无德的人,不上网也无德。一切都是事在人为,不怨网络本身。取其精华,除其糟粕,趋利避害,使用网络。网络的明天会更好!

    夕阳事业

      “最美不过夕阳红”不是唱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全社会努力做出来的。我国有政府的支持、各界的扶持、涉老单位的坚持,加上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持续努力,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的,并能催化出一大批夕阳产业,使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苏东坡30多岁时写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句子,那是他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及人的心态。而我们的时代,人过60,多些只不过是做了一次职业上的调整,“左牵黄,右擎苍”的游猎生活离他们还远。有些学者称60~69岁的人称为“青老年”,70~79岁为“中老年”,80岁以上为“老老年”,有利于我们把问题分解开来,分清轻重缓急,加以区别对待。物质保障、精神保障、护理保障的重点是老老年人,我们的社会有能力保障他们。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社会保障的整体优势、有家庭保障的传统美德、有自我保障的物质准备,将这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国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上,理应为全世界树起光辉典范。针对老龄化问题的老年福利法、社区服务法、家庭赡养法、社会救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制定和完善,这将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根本保障。
      退休制度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老年人对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越来越淡化,他们有足够积累支撑他们未来的颐养天年。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是应该大力开办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事业。集中养老是节约全社会的物质资源、精力资源、时间资源的最佳选择。
      老年消费的增加,不仅是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拉动国内需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国家应该给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单位更多的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靠,老有所养。既解决了老年人的个人问题,又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让那些夕阳产业更加光彩夺目,从而保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协调,尽快进入良性循环。

                          朴素艰苦

      近来心态有点老气横秋的,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旧话重提。也罢,写自己的心情是我的一贯主张,心里有啥就写啥吧!
      “当年很穷”这句话,是某一茬人的口头禅。也怪不得,那时的确穷,他们说的是实话。粮食不够用时,如果新粮还未下得来就吃光了陈粮,那是很危险的。青黄不接,囤子无粮,是要饿死人的。所以一代告诫一代,宁省囤子顶,不省囤子底。在穿的方面,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人在仅能维持活着的时候,能够珍惜用于活着的资源,其本来就在艰苦朴素中。
      我青少年时期也在贫穷中度过,到干赤脚医生的时候,还在为节约每一分钱而努力着。到县城进药,大队补贴4角钱的生活费,我舍不得买吃的,常常饿着肚子回家。那生活补贴,用于给弟弟妹妹买笔和本等学习用品。有时候外出,母亲叫我捎带着买点猪肉回家,我不是个爱计较的人,但每次都要求卖肉的师傅多给点肥肉,炒点食油以备常用是硬道理,哪能奢求吃瘦肉!如果那时候有人告诫我要艰苦朴素,我会反问他,你还要让我艰苦朴素到什么程度?
      想想后来的衣食,菜炒多了,扔掉算了吧;服装买多了,压在箱子里吧(衣服的浪费较食物的浪费相对要轻一些,衣服多是捐给了那些没有衣服穿的人了)。到饭店,点上十道八道菜那是“家常便饭”,酒杯一端,你劝我干,忙于豪言壮语,哪顾得上吃菜。人醉了,席退了,多数菜钱也白花了。但细想起来,有些时候也应该叫做合理性浪费。家庭主妇确也不能天天量着全家人的肚子做饭炒菜,时装过时了的确不好再穿上街,待客之道确也不能给人留下太吝啬的印象,因为这有一种民族情感在里面。这些方面,只可倡导人们尽量避免奢侈浪费,不能指望着在短时间内能够彻底杜绝。
      我仅围绕衣食方面举了些例子,这是奢侈浪费的初级阶段,其高级状态,触目惊心,不言则明!
      实际上,履行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浪费是个人修养问题。想到这世界上还有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人,品质崇高、友爱同类、关注他人的人,就会自觉地艰苦朴素、自动地厉行节约,因为他们心中有更高的目标。自己省吃俭用,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投入公益事业的人很多。对比这些大写的人,那些食不厌精、衣不厌锦、只顾自己奢侈、不管他人疾苦、反而不知汗颜的人,仅属是蚕食地球生命之树的一条虫子而已。
      我常想,这世界,能让奢侈浪费的人也艰苦朴素一下、能让艰苦朴素的人也“奢侈浪费”一下,这应该是一篇多么有意境的好文章呀!可惜我这想法太幼稚,我这中庸实偏颇,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那些不以奢侈浪费为耻的人,是不会加盟的。常规意义上的奢侈浪费都这样难管,那些比常规意义下更严重的奢侈浪费,就更加难以管理了。
      整合社会综合资源决策上的失误,重复建设等方面造成的浪费,罪在当代,当代又有谁去加以罪之?不可再生资源上的浪费,祸及子孙,又有谁真正地去替子孙追讨公道?

                         体育印象

      走出丛林以后,有了点思想,人类就自封为高级动物,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低级动物之间弱肉强食所形成的习性,其实仍然在一部分人的血液里流淌。自私性、贪婪性、攻击性、掠夺性、占有性一旦膨胀,争斗或战争就在所难免。而体育在营造积极向上氛围的同时,也能宣泄掉人们的不良情绪,给有战争欲念的个人或者民族提供一个发泄的平台。这个平台里的战争,是规范在和平规则之中的,赢者扬眉吐气,输者心悦诚服,最终和平驯服了战争。
      “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互相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这是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的话。我想是的,没有乒乓球外交,中美建交不能那样顺利;没有体育,两个敌对国家的国旗不能在一地同时升起。
      促进了解、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是奥林匹克的精神,贵在参与、竞争奋斗、公正友谊是奥林匹克的原则,这一切,正适合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试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各不相同,能找到的相同点在那里?在体育!
      体育的外像是体力和技巧的较量;而实质内涵是情绪和精神的抗衡。参赛者是在以比赛的手段来构建自尊,以和平的方式来诠释强大!
      我的体育印象——体育有益于人类和平!

                         要有傲骨

      令我崇敬的人很多,令我崇拜的人却很少,确切说还没有。政治伟人、学问大师、布衣高人都是我崇敬的人,但其中却没有我要崇拜的。
      我敬畏大自然,像孝顺父母那种心态对待自然,因为我们所谓的人类社会,只不过是自然界衍生出来的一种局部现象,自然是我们的母体,我们应当感恩自然。但这种感恩,并没有使我变异为生灵崇拜或者神灵崇拜,意念中的“精灵”,没有做出让好人得好的好事来,缺少让我信服的理由。
      以人为鉴,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你懂得以人为鉴的时候,就是你超越前鉴的开始;面对大自然,知道了自己渺小,但是,当你懂得自己渺小的时候,就是你超越自然的开始。不足和渺小可以对比、可以直观,填平不足、走过渺小之后的境界,大括人类文明,大括自然宇宙!
      这与我崇敬别人、敬畏自然并不矛盾,别人做成的事,那是机遇加努力的结果,给你机遇加上你自身的努力,你就是那个做成事的“别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自然却给人的心情放了个假,心情由你自己安排,友善布施大地、正义气贯长虹,你就是“大自然”。
      别人有的东西,我们可能一时没有,因为得看兜里方便不方便;别人有知识,我们却应该有,学知识多与兜里不方便无关,“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强大!“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傲骨是什么?傲骨是一种自信力!

                           从理上讲

      从理上讲,好人莫问前程,我们一定要做好人。而生活中,好人公正无私、克己为人,做事讲究采取个好方法,往往错过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这样一来就被人瞧不起了,好人便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加上现实生活中积德行善的人不一定都有好报,行奸行恶的却多是现得济,从而挫伤了人们做好人的积极性。
      从理上讲,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而生活中,有些人你越敬他,他越不敬你。你越敬他,他越觉得自己是大爷。这种人内质与外像截然相反的,他骨子里太自卑,一旦有人敬他,就美滋滋、晕乎乎的,并且太留恋这种感觉了,这一留恋,就使自己成了不识敬的东西。自信才有力量,有力量的人才会谦让逊和。某些行业里,越是技术高超的,其服务态度越好;越是半瓶醋的,其服务态度越差。
      从理上讲,人才难得,爱才就是爱事业。而生活中,不少的是叶公好龙,说说而已。才高难入俗人机。如果你腹中有经纶、手里有活计、笔下有乾坤,不时还闹出点鹤立鸡群、功高镇主的小情况,那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即使你藏而不露,但干活的人,很难闲得住,你在这里埋头苦干,人家在一旁埋头苦吃,吃着你的劳动成果,还要鸡蛋里挑骨头。你一年下了364个合格的蛋,他熟视无睹,觉得你应该把蛋下好。有一天,你太累了,营养跟不上,精力上不去,不慎下了一个不达标的蛋,你将耳充责难、身陷非议。一年一个蛋也不下的,人家也有蛋,只是人家宁肯把蛋坏在肚子里也不向外下,谁能看出毛病来呢?
      世界上有不讲理的人、有说理不做理的人,才出现了民族主流意识与个人现实经历不一致的情况。用“从理上讲……而生活中……”来造句,索句太容易,难以详尽。不讲理不做理的人都是一些“聪明”人,他们知道做好人需要付出太多,知道干事创业太辛苦,更知道为了使自己不显黑,就得把别人都抹黑。鲁迅看到靠本能挖潜而学会表演的大象,觉得可悲,说那是多余的聪明;而有些人的聪明,则是可恶的聪明,可恶聪明连多余的聪明都不如。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上毕竟还是好人多,毕竟还是干事创业的人多,所以,历史车轮一直滚滚向前。前进的过程中,车轮难免会沾上一点污泥浊水,但很快就会被甩掉的。

                        游走与写作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都向往青藏高原?这种身体或心灵的游走,仅是为了登其海拔之高、看其天地广漠、想其远离尘嚣吗?我看多数人其目的本身就在于游走,把游走作为目的,才是发现目的之重要目的。
      为什么文人初写作时期多热衷于发表,到后来却觉得写作之目的就在于写作本身,移动了写作角度,调整了写作境界,写出来的东西,反而不在意发表不发表了呢?
      游走与写作,都是在体验,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用心体验了,获得了体验,目的就达到了。
      在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日成为多数文人的梦中呓语。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但在梦里说说倒也不失雅意。像李白、曹雪芹那样纯粹意义上的文人极少。文人虽然是历史灵魂的接力者,但文人却是现实生活的服务者。这原因很简单,人百年之后能够真正留下的东西是什么?是文字;民族百代之后真正能留下的东西是什么?还是文字!没有会写字的文人,就没有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但现实是趋利性的、时效性的,文人在现实中往往被看成是手无缚鸡之力而百无用处的。文人无奈,只好把文章作为通向仕途的铺路石,以期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一入仕途,怎守风骨?文人的这种历史上的游走,也只能把游走作为目的了。
      从前,江山多是靠武力打下的,也要靠武事守卫,这就决定了部分文人的文事要服从进攻和守备。当前,人们关注的多是财富问题,财富多是靠工商手段积累的,也要靠工商手段再发展,这就决定了文人的文事要服从生产和流通。文人的写作,或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某种需求,只要服务主体是正当的,文事就是正确的。但有一种服务较难,服务于世俗较难。服务往往是带有仆役性的,所服务的对象往往才有主导性。所以说,以文为生的文人际遇之好坏,是靠服务对象的眼色来决定的。所以有些文人,无奈改行做了别的;有些文章,文人写出来了并不是为了发表,不想去撩动别人的眼色。
      在历史游走与现实写作的夹缝中,文人的体验是独到的,这种体验往往生发出最绚丽璀璨的思想火花。这些思想火花,才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但在精神财富不能很快转化为物质财富的时候,有了获得了体验的过程,文人为文之目的就达到了。
      我不是文人,但那青藏高原为什么也让我魂牵梦萦呢?

                            说作秀

      我自诩卧不离书、坐不离卷,自负还认识几个字,而现在竟连个“秀”字都弄不明白了。我所理解的秀,形容年轻人好看,说长得秀气;形容山水不错,说风景秀丽;形容人有俊才,称其为秀才;纯净自然、灵巧天成之美才能称得起是秀啊!
      秀字前面加个“作”字,去作秀,这大概就需要故作姿态、搔首弄姿地去刻意表现了。如果原本是美的,美被“做作”一搅和,那还美吗?失去自然律动的美,是美的反面——丑。前人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妖精,写小丑陋的,是青面獠牙式;写大丑陋的,则是美女俊男式的。为什么这样具象,因为做作出来的“美”,其实上是大丑。妖精的“美”当然是做作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迷惑人。前人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另一种情况,描写正面人物,却以丑的外像出场,丑中有真、丑中有善、丑中有美,丑出个性、丑出特点,丑极而美。因为没有“造美”的做作,让自然的内质之美冲淡或消除了外表之丑,最终把美感留了下来。
      作秀与略加修饰不一样,一位美女,略微擦点胭脂抹点粉,仍然是美女;一台快餐式的娱乐晚会,略微插科打诨、自造噱头,仍然益笑。而作秀与修饰不一样,政治上的作秀,信誓旦旦说假话,欺骗民众;商业上的作秀,黑白颠倒说假话,坑害顾客;个人名利上作秀,恬不知耻说假话,吸引视线。一秀不成二秀,二秀不成三秀…… 说人话秀不起来,就说鬼话秀;知晓率秀的太慢了,就骂着名人秀;……秀得热火朝天,秀得直冒青烟……
      无良作秀→作假→作贱→作孽……

                     由女娲造人想到的

      常听老人讲,女娲抟土造人时,是先造好了人的形体,再朝之吹上一口气,即为输给了魂。她一个一个地捏,一口一口地吹,太累了。索性扯起藤条,蘸着稀泥一甩,落下的泥点也成了人。她不停地蘸,不停地甩,而对授气这道工序,掌握就不那么严格了,一些与她为敌,并在一旁窥视着她的猛禽怪兽们,也懂得气为形之主的道理,也纷纷抢着向泥人们吹气。
      女娲的失误我们不能说什么,因她繁荣世界的立意是高尚的。她已为人类的幸福尽献了一切所能。而这则口传神话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考。是的,有史以来,善与恶的斗争,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来没有停止过!好人几乎都是一样的,都具备女娲那种为人类幸福尽献一切所能的精神;坏人却是多种多样的,坏道道五花八门。他们可能常在琢磨着,对好人这块肉,用什么方法烹调才更好吃呢?好人常弄不明白,坏人怎么那样坏。由于弄不明白,被烹被调那就在所难免了。所以光当好人不行,要当有能力的好人。要好人们都联合起来。要有惩恶之术和惩恶之力。只有对坏人严打之、严惩之,才能将其教化之、消灭之。护狼的东郭先生,救蛇的农夫,永远是好人的教训。
      女娲的传人们,切莫再延误了,大家一齐努力,净化生活空间。特别是别忘了孩子们,多给他们输些正气吧!

                         传统的取舍

      广义上说,没有传统就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但唯传统论,又容易流入保守,阻碍发展。这里面的学问,不可不究。
      改造传统、否定传统,最激越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大智慧者,他们是真知出灼见;一种是真愚昧者,他们是无知而短视。
      秦始皇、朱元璋、毛泽东那些敢于改朝换代的人,尽管也犯过错误,但仍不失为是大智慧者;商鞅、王安石、邓小平那些在体制内的变法者,尽管也有教训,但仍然也是大智慧者。他们是在改造传统,而不是在全盘否定传统。传统中好的东西,他们懂得如何去发扬光大;传统中已经过时的东西,他们懂得怎样去革新完善。他们有破有立,总体上说,是遵循着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是民族文化的建设者。 
      浏览国内一些网站上的一些帖子,让人像不留神吞下了苍蝇一样,感觉恶心。对儒家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全盘否定,对一位献身于自己民族的过世领袖的恶毒咒骂,对民族语系特性安全的无情蹂躏,真是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传统中好的东西,他们看不到;传统中已经过时的东西,他们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他们不辨良莠,一味地全盘否定传统,违背了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他们是民族文化的破坏者。
      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良部分,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否定遗弃,是在犯罪。华夏文明中优秀的一面,不但不与世界主流意识相抵触,而且正是世界所需要的!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借鉴外民族的先进经验,也是各民族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懂得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好在那儿、差在那儿,哪些应该继承、哪些应该革除,何能创新,何能加以完善?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清。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有些人并没有洋装穿在身,他们并没有离开国门一步,但他心中的血,怎么就澎湃不出一点中华的声音呢?

                         吃饭了吗

      “吃饭了吗”,是个传统问候语,曾温馨过我们的祖祖辈辈。因为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岁月里,没有比能吃上饭还重要的事。见面问候一声吃了没有,一是物质上关心,言外之意,没有吃的话,赶上我家有饭,到我家吃点;二是精神上关心,知道你吃了,我就放心了。
      “你的心情好吗”,是近年来亲近的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在肚子的问题解决好了以后,关注精神层面才是真正的关心。这是“你吃饭了”的更新换代版本,其进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有的人我就不能问他“你的心情好吗”,因为我知道他心情不好,那我只好退回去问“你吃饭了吗”,也正是因为他的心情不好,我才担心他和他的家人能不能吃上饭的事。
      人就怕才能并不大,却天天在喊着怀才不遇,那种屈才感正好成了自己进一步成才的绊脚石;人也怕受的委屈并不大,却天天在喊着还我公道,那种扳正感正好成了自己有效谋生的绊脚石。
      当然我不是在反对才尽其用,更不是在反对公道合理。现有的知识是什么?只是一些再学习的工具罢了!有学习工具而不学习,工具仅是一个累人的物件而已。拿着锄头却不锄地,能有好收成?过去的事情是什么?是人在时间流波上跳动过的一段经历,经历只可用于复述不能用于复制。复述是为了总结,发扬成绩、再接再厉,找出差距、马上整改,扬长避短、直奔前方!如果想复制,那就是在倒退。两千多年前有句话:“逝者如斯夫”!在我们的时间和空间维度里,总活在过去的经历中,总计较过去的得失,那是把自己扔进大河漩涡中的危险行动。向后则回不去,向前则走不出。在漩涡中打转,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最终在沉沦中被淘汰。
      瓜喜磷,豆喜氮。土壤元素丰富,我们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生也一样,是非曲直都是营养,就看怎样利用了。
      但愿今后让我能问“你的心情好吗”的人越来越多,让我问“你吃饭了吗”的人越来越少。

                         话分怎么说

      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人说“我这脾气,不听那一套!”另一人说“难道别人会听你那一套?”一人说“我就是不干,谁能把我怎么办?”另一人说“谁也不会与行形尸走肉较真!”如果再接着说下去,正式抬杠就开始了。
      不怪他们粗俗,被奉为格言的流传语中就有很多类似抬杠的地方。从前的儿童启蒙读物十三篇里面也有自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具有两极性、对立性的话能够在一个民族的语系中同时流传下来?这确实是一件值得人们深思的事。我们模拟流传语辩论,大家或许能从中悟到点什么。
      正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反方:“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
      正方:“饶人不是痴汉,得饶人处且饶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反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正方:“种麻得麻,种瓜得瓜;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反方:“百年还在命,半点不由人;万事皆一定,浮生空自忙!”
      正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方:“见死不救,不如禽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反方:“老实常常在,刚强是非多;事不干己,分毫休理!”
      正方:“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反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评委也只能由大家来当了。正反两方面的话,有的可以用“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去化解;有的可以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去点评;有的可以借用评三国的话“忠者越看越忠,奸者越看越奸”去应付;但都很难一语中的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来。
      不论是善良人还是邪恶者,大凡做事都需要找理论根据的。蛮有蛮理,搅有搅理,恶人也需要为其行为找借口的。世上只要有善恶两种人存在,这些两极性、对立性的话也就能同时存在着。
      话分怎么说,事分怎么做,分清流传语的是非曲直是很重要、很必要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遵良言、远莠语,善智相彰、忠正人生!

                          感悟六则

    知 足
        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弱化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我们这茬人,上学前,差点给饿没了。上学时,“文化大革命”又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教育机制失序,荒废了学业。在人多力量大的陶醉中,猛抬头发现“人口爆炸”了,无奈只好来个急转弯。这茬人,不达晚婚年龄别想登记上;结了婚,也得按规定的时间才能生育,数量只一个。更糟的是,受的是市场经济理论教育,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结构调整、关停并转、整合重组、体制改革,一系列新名词不断涌现,多一词儿,下岗潮就多一拨。
      在计划经济格局被打破,市场经济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的过程里,这茬人,就像初启蒙的孩子一样,从头再学、从头适应、从头再来,硬是靠着自己的坚性和韧性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一茬人,多数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的尊严、和平生息的环境,上茬人没能得到的,这茬人全得到了。
      
         崇 信
      个人崇拜和民族信仰是两码事。领袖站在历史走向的前沿,站在决策的制高点上,如果对领袖进行个人崇拜,一旦领袖抉择错误,而人民无理智的盲从,那后果有时是不堪设想的。让一个人把整个民族带到沟里的例子,在世界历史上并不少见。“文化大革命”以后,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把毛泽东从神坛上请了下来。客观公允地总结了他的功过是非,在肯定他杰出贡献的同时,也把他的错误作为另类经验铭记,以期今后避免重蹈覆辙。
      然而,要想社会不断进步,光干一件两件好事是远远不够的,要把一系列的好事紧密地衔接起来才行。把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看待以后,当时没有把马列主义原理与毛泽东个人失误的非因果关系说清楚,继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声浪中,更加淹没了倡树民族科学信仰的声音,导致中国现时实际上成为一个人民没有统一信仰的国家。科学的统一信仰是一个民族的凝聚点,是人民爱国的思想基础。
      不用讲民族统一信仰的时候是有的,不用讲爱国主义的时候也是有的,但那要等到地球上真正天下大同的时候。没有贪婪,没有侵略,没有奴役,没有杀戮,如果到那个时候,还在强调本民族的统一信仰,强调只热爱自己的祖国,那倒反而是保守反动的了。
      但现时候,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统一信仰,这是极其危险的,我绝对不是在作危言耸听状。

    异 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话好像是夸大了人的分歧概率,也没有说出造成“群分”的原因。我认为,“群分”不是地位之分、不是贫富之分,而是观念意识上的分歧。当然,地位差别和贫富差别,往往是造成不同观点的不同土壤。但个人正确观念的产生,还是在于当事人自己。也有忘地位交的、忘年龄交的、忘贫富交的,他们交往在思想观念的相近上。
      人其实多是一样的,善良的人多,正直的人多,即我们常说的还是好人多。但好人之间也会矛盾不断、分歧不断的,我常谓之:这是好人之间的悲哀!这种悲哀的产生,就是世界观的差异。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不同、阅历不同,难免会造成看事角度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要正视不同的普遍存在。在生物界,人是一个种群,有其五官四肢上的共性,也有面目各异的个性,这是进化必然结果。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能一眼看出是那种树的叶子就行了。
      古时君子讲究“和而不同”,在和为贵的前提下,尊重不同观点,达到和谐共处,我崇尚这种境界。

    善 恶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人赶路累了,在大树下稍做休息。这时树上有一个孩子,出于顽皮,孩子把一泡尿撒在那个赶路的人身上。赶路的人很恼火,刚想发作,转念一想,惯之即惩之,留给别人教训之吧。赶路人就和颜悦色地把孩子叫下来,大加夸奖了一番,并给了孩子一些钱,嘱其买点心吃。从此这孩子认为向别人撒尿是件可以得到奖赏的事,就常呆在树上等待“讨奖”的机会。有一次一个将军歇息于树下,孩子向其撒尿,将军火冒三丈,把孩子捉下来,用刀劈成了两半。
      生活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眼看有人要向沟里掉,不急声制止;明知有人的错误发展下去很危险,不去批评;更有甚者,称赞人家掉沟里摔的声音不同凡响;夸别人错误的行为是个性鲜明。貌似宠着、惯着,实在恶意加害。
      但有一种宠着、惯着,是爱的迷失,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另当别论。

        进 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千真万确。我有位朋友的父亲,年轻时才高八斗,洒脱倜傥。崇拜孙中山,逐家逐户宣传新思想。仗义疏财,热心公益。办学校,任校长,动员女生上学。妻子去世后,与志趣相同但年龄比他小20多岁的女学生结婚。在当时,确是位很有影响的新派人物。然而,在50岁以后,他开始趋于保守,思想停留在从前里,对后起的新生事物横竖看不惯,百般挑剔。建国后,政府接管了他的学校,他和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公家人。但他不顾上级领导的多次登门劝留,毅然决然地辞去了校长职务。往大处说,对当地当时的教育事业是个损失;往小处说,弄得他自己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
      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人物很多。我们应该举一反三、引以为鉴。人的知识学习是终身制的,人的思想跨越也是终身制的。再怎么有知识学问的人,再怎么思想先进的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意味着落伍。

                           强 弱
      有权的貌似强大,有权不贪尚可,一贪便会权力和人格同时坍塌;钱多的貌似强大,有钱不奢尚可,一奢便会财富另去他家;有劲的貌似强大,有劲不横尚可,一横便会因侵害他人被绳之以法。
      人们说小孩是幼弱的,我说他是强大的。当一个孩子爬到井边的时候,不管是他的什么人,谁能不急出援手?人们说女人是软弱的,我说她是强大的。文明程度高的地方,在车辆过往频繁的马路上,男人无论认不认识同路的女人,多数会将自己置于危险路位,用身体为女人罩起安全网。妇女儿童的强大,是道义赋予他们的力量。
      人世间,除道义以外,不存在其他持久性的强大。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满怀崇高信仰、满怀民族理想、满怀胜利渴望、藐视困难、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长征留下火种,传播火星,张扬火势,最终星火燎原。“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一个新国家诞生的摇篮。
      长征精神包含红军精神的内容,闪烁着团队精神、服从精神、拼搏精神、牺牲精神等高尚灵魂火花,是敢于胜利、能够胜利的坚实思想基础。
      红军对老百姓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穷人的队伍。” 那时的穷人一词,是泛指广大人民群众。红军所说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翻身,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现在不以穷人代称人民群众了,但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宗旨并没有变。有人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也就忘记了民间疾苦了,最终被人民唾弃,被历史淘汰。
      红军在接受任务时说的最多的是:“保证完成任务!” 那时的任务一词,往往意味告别战友,走向牺牲。得失不计,天下为公,何等胸怀!现在所说的任务,多是泛指日常工作中的事。工作是整体事业生存之本,也是个人家庭衣食之源,而有人却偏偏也忘记了这一点。就怕干的多,就怕玩的少,玩来玩去,事业受损失,个人少收益。
      长征精神在于凝聚,红军精神在于忠诚。现在有些单位、有些人缺少就是这样的精神。单位要为社会负责,个人要为单位负责,这一点永久不会变。一群有信仰、有热情、能吃苦、能奉献的人汇聚在一起,才能干事胜事、管事成事的。
      长征精神和红军精神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在影响着大多数人。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站在公与私之间,就应该具备这种精神!当然,我不是在鼓动照搬历史,更不是在鼓动思想沿袭。我的意思是 ——借鉴,鉴往才能开来!

                             礼尚往来

      有个故事,是说孔子到学生家吃饭的事。子路家是地主兼资本家,招待孔子,燕窝鱼翅地弄了好几十道菜。孔子吃完回来,学生们问他吃的什么,他曰:“一顿家常便饭而已!”到颜回家吃饭,颜母只做了一个野菜豆腐(俗称渣菜)。孔子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从颜家回来,学生们又问他吃的什么,他答:“难得的山珍海味!” 学生对比那两家的经济状况,觉得不对劲,继续追问老师,愿听其详。孔子说:“饥时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吃饭能填饱肚子就是的。吃请也只是件接受心意的事,对方恰如其分、量力而行地表达出意思就行了。子路家的生活,没有因为我的前去而造成被动,所以我说吃的是家常便饭。但颜家就不同了,他们母子平日里几乎纯靠野菜充饥,为了我,颜母到田里捡豆子,到山上专挑刚发芽的野菜挖,其诚意让我难忘,其情分让我感动,其饭也确实比山珍海味贵重。”
      一个小文,引用故事就占了半篇,有“掉书袋子”之嫌了。但我想借鉴孔子的思想,因为我们在人情往来的活动中,不如古人开明。人与人的交往,免不了物质互赠。物语亲情、友情,这无可厚非。即从物流意义上讲,亲朋之间“你一包、我一卷”,邻里之间“你一碟、我一碗”,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是件好事。但这一切要在自然而然中进行,不能刻意做作。刻意做作往往违背初衷,违反自身的经济规律。
      朋友结婚了,生孩子了,这都需要真诚地祝福一番,并应该从精神上、物质上双重祝贺。喜庆事图的是热闹,受贺方为的是人气,有人气即热闹。来贺者往往想多了,觉得礼重情就重,导致礼金“涨价”速度远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朋友来访,人家不能背着锅灶来,安排吃饭是相当必要的,但有必要点满一大桌子、扔掉的比吃下的还多吗?逢年过节,拜访长辈、朋友、领导,态度诚恳地步数走到了,对方即会明白你心中有人家,“礼道”太重,反而弄得对方心里不安生。
      现时的人情债,究竟牵扯了人们多少精力,究竟拖累了多少家庭,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有些人不是“恰如其分、量力而行。” 而是在互相攀比、盲目跟风,集体无意识地在发“神经病”。

                       对益寿延年的思索

     思 索

      我偶得闲暇,翻阅以往的访谈录,发现了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人们对生存状况的思索,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思索一。地球三山六水,仅有一分田,而人类又在这一分田里干了什么?导致了大自然里不自然?江河浊流,湖泊泛黑。农田饱含农药、化肥、催熟剂,今后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还敢不敢吃?
      思索二。按《易经》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地负重,厚德载物布恩泽;天地人三才应该是越来越趋向和谐统一的。按进化论的观点,进化的进程是朝着优良的、平衡的、美好的方向进展的。按基因科学传递的信息,成熟期年龄乘以八,人至少应该活到150~200岁,怎么自强不息的君子们,却没有这个福气?有人狂称,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有钱能买来食欲和健康及寿命吗?
      思索三。按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世上本来就是一物降一物,应该是没有治不好病,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方法和特效的药物。科学家把仪器送到了太空中,在寻找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与可见物质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反物质能使正物质湮灭,那么能使疾病湮灭的物质在哪里?按《黄帝内经》的理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那么阴平阳秘的临界线在哪里?
      思索四。中国神话中的女娲照着自己的形体抟土造人,她的立意是要繁荣世界,并让她所造的人健康长寿,安全生存,幸福地生活。 相传黄帝虽然只活了百多岁,但他老人家是带着肉身化仙升天的。《圣经》上讲,上帝耶和华也是用泥土照着神的模样造了亚当,用意是让人来管理世界。上帝怕亚当寂寞,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做了夏娃,给亚当做配偶。有灵无形的魔鬼撒旦附在蛇的身上,蛇开口引诱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以后,亚当为了养家糊口,虽然辛苦了点,但还是活了930岁才寿终正寝。生命的本原是无病的,人类在什么时候失落了自己本原的长寿呢?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去寻求长生不老的药,世上到底有没有使人长寿的物质?
      思索五。古语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良相治国安民,良医治病救人。话虽然以偏概全有点极端性,但为国为民的意识是好的。关于良相,笔者将另作《良相论》,这里不多说;而良医们在人命关天重大责任压力下,在无休无止的工作繁忙中,像炉中煤,案上烛,靠燃烧自己,才能把光和热传给病人。到头来,医生自己的寿命也大大地打了折扣。难道真的应了“医有八法,病有九门”那句老话,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疾病的困扰吗?
      思索六。人遇喜事精神爽。心情愉悦,无病时则身轻心如燕,有病时则很快康复;反之,心事重重人憔悴,心情压抑,轻则茶饭不香,重则忧郁成疾。常听到有靠信念等意志力战胜病魔的,有用爱心将亲人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精神状态与身体机能究竟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探 索

      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意外地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条消息,有人发誓为人们找到益寿延年的药。他们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化验分析了近万种动植物的成分,最终认为,海洋贝类生物的贝壳中含的物质,对延长寿命有作用。他们又用这种物质与中药配伍,由参研人员与志愿者试服。
      随徐福采仙药的孩子们,你们化作贝壳回来了吗?
      将近一天的车程,我来到实地,进行采访。他们一是从天然海洋生物体内提取的甲壳素,分子结构类似于植物纤维素,据说它的作用优于植物纤维素。二是从山药等植物中提取类似于动物不饱和脂肪酸,据说它的作用优于动物不饱和脂肪酸。将这两类物质结合起来,再添加其它中药的,起到降血脂、改善消化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解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但这不是常规意义所说“益寿延年”“长生不老”药的概念,说他们在开发一种保健品倒是确切的。凡事不能人云亦云,这就是亲临实地采访考察的好处。

       探索后的再思索

      《黄帝内经》上讲:“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预防医学最早的理论阐述。临床医生治得是已病,一张处方只能针对着一个病人;预防医生治得是未病,一张处方要普对所有的人。相比之下,临床医学为被动医学,预防医学为主动医学。
      主动医学所采用的措施,主要是“三大干预”。一是进行意识干预。开展心理调整服务,消除不良的精神因素。二是进行行为干预。科学膳食,适当锻炼,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消除环境污染。三是进行药食干预。常吃降低血脂、软化血管方面的药物和食品。
      贝壳里的物质,显然属于普通的药食干预。早在汉代《伤寒论》的“柴胡龙牡汤”里,就用含甲壳素的龟板、龙骨、牡蛎等中药治疗瘰痼疾患。
      益寿延年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某种单一物质可以解决的事。特别是人的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不可忽视。人类探索长寿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