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武
生活中,乳山地方方言有些话在词典上是查不到的,用汉语拼音也无法拼出来的,但它的方言土语听来却十分有趣和丰富,乳山的地方方言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乳山寨西南面,也就是乳青高速公路以南为海阳方言。比如把东西拿过来,说成把东西“喊”过来,把小麦子读成小“末”子,玩玩叫作“耍耍”。
第二部分,崖子、马石店、诸往西部为栖霞口音。如把粗说成“初”;反过来把初步读成“粗”步,把大姐叫做大“者”,把赶集说成赶“直”。在这里流传几个小故事,说来好笑。解放初期,一对夫妻到民政部门闹离婚,问他们为什么离婚,因为没有杆秤,负责同志讲,这好办,到集市上买杆秤不就得了,这点小事,离什么婚。到最后才明白,原来他们说的没有感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个崖子一带的女同志在乳山寨粮所干会计,有个打井队的负责人到会计室预支打井费用,因曾多次预支过,她不是很乐意的说:“今儿死(使)两个,明儿死(使)两个,不能等一起死(使),好下葬(账)。”当然不是在骂人,而是她的口音造成的。解放初期,有个老农赶集去卖谷草,有人问硕(谁)的谷草,铡(咱)的,几个钱一斤,你吃(起)吧,闹出了不少好笑的故事。
第三部分,冯家、下初北面为牟平口音。他们把“正”字,读音很重。说话当中喜欢加儿字,比如,你三岁长胡儿小老样儿,普通说法是,你三岁长胡子小老样。把干什么说成揍么儿,没多时间,说成“莫增盖”(读音)。
第四部分,徐家镇、南黄镇为文登口音。比如好的意思,他们却说害(海)了,通常把枕头叫作豆(头)枕,这地方说成这旮旯(像东北口音),媳妇,拖音很长,媳-----妇。
第五部分,育黎、午极、下村、大孤山、乳山口、白沙滩、海阳所、诸往东部、下初南部、乳山寨北部基本为乳山正宗“地方普通话”。当然,这里的方言很有意思。吃饭有好多说法:逮饭、撑饭、楦饭等等;忽然叫大不瞧;偶然叫呼啦吧;玩玩叫站站;墨黑叫埋赫(读音);吃面条叫哈汤,饺子叫固扎或固指,曾经有个业务员到北京出差,在一酒店吃饭,向人家服务员要“固指”汤,搞的服务员满头雾水;喝酒叫哈酒;走亲戚叫出门;闺女外嫁叫出门子;儿子结婚叫将媳妇;肉念(又)、日子念(义子)、光荣念(光用)、做饭说成揍饭、铸铁叫“聚”铁;刚才叫姜得姜(读音),昨天晚上说成夜里过晌,山谷说成山沟壑里。业务员到东北出差登记时,服务员问哪里人,答雨山人,哪个雨,奶雨的雨,你说普通话,鲁山,冷不丁又把“乳”读成了“鲁”,啼笑皆非;海阳所个别地方叫白菜是“别”菜,北边读作“别”边。
总的来说,乳山的地方方言有的读音非常标准,有的则不标准。ZH、CH、SH拼出来的的汉语,日常语言交流时普通话非常精确,如竹、锄、淑等读音就很准确。而“主、出、输”等读音则变味;再如J、Q、X、R拼出来的汉语如上雷同,“集、七、西”读音非常标准。而“几、气、戏、日”读起来却变了音调。后者是无法用汉语拼音拼出来的。有篇文章大意这样讲,胶东的女孩人美、心美、就是胶东的话不待恭维。意思是说有点“难”听。其实,我觉得特有风味。平常生活中,我们都说的是乳山地方话,没觉得什么。偶尔从电视上、智能手机上听到搞笑的乳山话,令人捧腹大笑。不论是在外地或是海外,只要听到有说乳山话的人倍觉亲切、语音动听,“谁不说俺家乡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