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乳山传统农作物回忆录(四)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0-6-13 9:13:55  ‖  查看1898次  ‖  


                徐振武


                    大麦

    大麦别名牟麦、饭麦、赤膊麦。大麦起源于我国,目前在我地虽然少见,实际是世界第五大耕作谷物,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食用历史。现在发现的这个史前大麦标本,可以证实在4000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了大麦的人工栽培,最初起源于我国青藏高原。笔者年轻时所在生产队就种过大麦,大麦基本与种小麦时间、方法相同,来年收割较小麦早一点时间。大麦形状与小麦大致相似,只是大麦穗略粗,针芒较长。大麦面可做馍馍,可做烧饼,大麦芽可生产啤酒、麦芽糖、麦芽糖浆。那时生产队分的大麦,农村最拿手的吃法,就是将大麦上锅炒熟,到磨上磨成细面,熟地瓜拌焦麦,笔者吃过母亲做的这种饭很好吃,又香又甜;也可以加工成“gong(方言)米”,将皮脱掉,熬大麦粥,爽口,喷脑香。大麦高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医药界公认,大麦具有很高的药理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宽胸下气、凉血”。现在大麦在我地基本失传,所生产啤酒用原料,基本从外地购入或国外进口。现超市买的燕麦片,有的人误认为就是大麦,其实不是,燕麦也叫野麦或雀麦。中国是燕麦的故园,种植历史的久远和栽培面积的广袤,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诗仙李白曾有苍凉忧怨的诗句“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然而始料不及的是,这随意挥洒的神来之笔,竟为后世农学家考证古老作物燕麦的栽培史提供了依据。燕麦含脂肪居所有谷物之首,相当于大米、白面45倍。其脂肪主要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所构成。单是亚麻油酸就占了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燕麦还含有维生素B1B2、叶酸以及钙、磷、铁、锌、猛等多种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燕麦可以做面食、熬粥,又可以作药物,据汉方记载,燕麦可用于产妇催乳,婴儿营养不良,年老体衰等症。


                                        豌豆

    豌豆别名青豆、麦豆、寒豆等。栽培豌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豌豆在改革开放前我地多有栽培,改革开放后,农村农户基本不再种植豌豆,即使在餐桌上见到过豌豆豆这道菜也是外地运过来的。在当年生产队时,笔者也参加过种豌豆、收豌豆、打豌豆的全过程。豌豆喜冷凉、耐瘠薄、恢复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是优良的前茬作物。也就是说后部作物种在豌豆地里,能得到前期豌豆改良土壤的营养成分,其作物长势肯定良好。豌豆种植,在我地基本与冬小麦种植时间相似,秋分或寒露播种,来年较早于小麦收获。家乡管收获豌豆叫“薅豌豆”,不用镰刀收割, 而的确是用手从地里薅出来的。我地农村夏季最早整理打谷场,就是在薅豌豆前准备好,紧接着大麦、小麦相继到场。那时乳山地区农村食用豌豆,晚餐基本为清水豌豆汤,只加盐巴,不加任何佐料浇卤地瓜面汤。有时家庭小孩多的,偶尔抄一些豌豆豆,当零食,拉拉馋。豌豆可粮做面食、可菜嫩豆可炒着吃,其豆荚、豌豆蔓可做牲畜饲料。豌豆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粗纤维、植物白球凝聚素等成分。长期食用,可防癌治癌、调颜养生、抗菌消炎、凝聚红细胞的作用。

                                          穇子

    穇子别名野粟、龙爪稷、鸡爪粟、鸭爪稷等。穇子为草本植物,一年生,粗壮簇,高于黍子、谷子的秸秆,一般为为50120厘米高。穇子广泛分布东半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长江以南及安徽、河南、陕西、西藏、广西等省份均有种植。穇子为非洲和印度的一种主食,他们做饼、面包、煮粥等,秸秆可用作草编和造纸、家禽饲料或供酿造。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穇子为何物,更不知道乳山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农村普遍种过。穇子喜涝洼地或湿润地,我地种穇子春天基本与种春玉米、谷子、黍子的种植时间相同,秋天收获。笔者青少年时期看到我地种过穇子,穗壮如“爪”,故别名称为龙爪、鸡爪、鸭爪什么的。带壳为黑褐色,籽瓤为淡褐色。每到礼拜天,母亲分配任务给我们兄弟姐妹,今天“拉穇子”。将带壳籽粒上磨去推第一遍,将穇子壳搓掉,叫“拉穇子”,用簸箕将壳皮扇掉,就形成了“穇精”,第二遍第三遍将穇精磨成面粉。当然也有在石碾子上将穇子皮拉掉,然后再上磨磨成面粉。不磨成面粉的,母亲用于熬粥,磨成面粉的可做穇子馒头,和着玉米面烀粑粑,又暄透又香。穇子秸秆是我地大牲畜上好饲料,我家或街坊曾用其秸秆打过草联。不过种穇子看起来地里长的非常茂盛,但产量非常低,再将带壳籽粒拉成“穇精(穇米)”,寥寥无几,少之又少。因此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我地逐步取消了穇子的种植。不过,据资料表明,穇子除了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胃疾病等。

                                          荞麦

    荞麦源于中国。公元前五世纪,因为中国东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南各地区广泛分布着野生荞麦,当人们发现这种植物还能食用,人们就开始尝试着对它进行人工栽培成功,而后传至蒙古和俄国,再后来传至欧洲。荞麦栽种山塂地都可,耐旱耐涝。荞麦的植株茎若菜秆,直立,高大约3090公分,一般开白花和水红花两种,籽粒为黑色,呈立体三角形。荞麦面是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传统特色面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在农村生产队劳动时种过几年荞麦,但都不是专门种植的,一般情况小麦收割后种植的。记得三年自然灾害,也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种的秋谷子或秋玉米,被那时的乳山河(整修乳山河之前)漫出的洪水吞噬,雨后生产队不是补种萝卜就是补种荞麦。即是荞麦不能成熟,但嫩荞麦苗也是可以食用的。荞麦面呈微褐色,那时母亲也都做荞麦面条,吃起来清香利口、筋韧爽滑;荞麦面包饺子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荞麦由于产量较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地已经失传很久,但笔者对当年种植荞麦,吃过荞麦面印象较深。荞麦面属寒性食物,曾记得家母用荞麦面给感冒的弟妹搓过后背,如果肚子疼或是腹泻,用它搓肚脐眼,效果挺好,据说是个民间传方。荞麦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并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纤维素、镁、钾、钙、铁、锌、铜、硒等。

                                          豇豆

    豇豆俗称角豆、姜豆、带豆等,家乡人称串豆。豇豆据传原产印度和中东,但很早就栽培于中国。豇豆从笔者记事起到在农村劳动的那段时间,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因为每年春节前,母亲都要用豇豆蒸豆饽饽或混合面豆饽饽。豇豆花有红、白二色,荚有白、红、紫、赤、斑驳数色,豇豆外观为红褐色。嫩时带荚可炒着或炖着当菜吃,一般做菜由菜豆、芸豆做主料,它只是成熟时,用它的豆做面食而一。上世纪笔者在农村劳动时,豇豆有的生产队是大片种植的,大部分是在玉米地里间作的,也有在山地边带种的。记得物资贫乏的那几年,大片种植或玉米地里间作的豇豆落到地里以后,待耕地以后,会出现好多豇豆苗,约几个发小到山里耕过的地里寻拔“豇豆苗”,回家炒着吃或是炖着吃,对当时来讲,也是绝对的“美味”。豇豆除了蒸“豆饽饽”外,和着大米或小米或高粱米做米饭,也是非常绵香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豆汤、豌豆汤、豇豆汤在只有盐巴,没有任何外加佐料的情况下,都是乳山地区晚饭浇卤地瓜面汤最好饭食。每年春节前农村亲戚都捎来好多豆饽饽,熥着吃,口感非常好。豇豆秸秆是大牲畜上好的饲料,也是农户做饭的最好烧柴。豇豆性味甘平、健胃补肾,含有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所含磷脂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绿豆、红小豆、蟹子眼豆

    绿豆、红小豆、蟹子眼豆三豆在我地基本在山塂地地边带种,有少部分是间种在玉米地里的。绿豆(别名青小豆、菉豆、植豆等)、红小豆、蟹子眼豆在我国均有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上世纪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前,那时我地农村生产队普遍都有栽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耐贫瘠、黏土、沙土都能生长,也就是说不管山塂地、泊地都可以栽种。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汤是家庭夏季清暑饮料,又能开胃,老少皆宜。过去生产队分给社员的绿豆,在做好吃的时候,往往其中有很少部分咬不动,据农村老人讲那叫“亚(音)豆”,也就是野生绿豆。笔者清楚记得,过去在生产队劳动时,夏季收割小麦时,生产队长吩咐部分女社员烧一锅绿豆汤,用水筲挑向田间地头给社员解渴防暑。绿豆可做绿豆糕、绿豆饼、绿豆沙包、绿豆粉皮,和着大米、小米做米饭,和着地瓜漏粉条等。红小豆至今在我国喜马拉雅山麓尚有小豆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长期食用红小豆可刺激肠道、利尿、戒酒、戒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病有益,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防癌抗癌、预防结石、减没减肥作用。蟹子眼豆长粒形,酷像蟹子眼,故称蟹子眼豆。蟹子眼豆,古书讲“祛温清热、解毒排胀”。红小豆、蟹子眼豆食用基本与绿豆相似。上述三种豆秸秆均为牲畜饲料或做烧柴。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