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仪式
文/郑华
说起盖房子,最令人向往、最有意思的要数农村的上梁仪式。我小的时候感觉农村有盖不完的房子,因为家家户户儿孙成群,养儿子的人家,一辈子的大事就是盖房娶媳妇,往往是盖了这幢盖那幢,最后饥荒成山。
按下饥荒成山不表,但说说上梁仪式带给我的美好回忆。从农户选好地基择好日子盖房子起,村里的邻邻居居就企盼着那个上梁仪式。
上梁的前一天,东家的婆娘就比往日更显得忙活了,她要蒸小不点的饽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如果她和丈夫的年纪相加是70岁,那她就要蒸70个小不点的饽饽,这种饽饽的大小能比杏子多少大一点儿,形状分别做成团圆饽饽(取团团圆圆之意)、橘子(主着安安全全)、长岁(长命百岁)、桃(过日子有套套)、石榴(取多子多福之意)、葫芦(取日子兴旺昌盛之意)、猪头(取聚宝盆之意)同时还要蒸十个一把抓大小的饽饽,这种饽饽用于盖斗的,所以叫“斗顶饽饽”。
这些小饽饽蒸好以后,东家就借来两个一尺半高的小斗,斗的形状多为鼓形的,也有是方形的,威海这儿的斗一般是用柳条编的鼓形的斗,叫柳条斗。东家把蒸好的小饽饽、红枣、板栗、一分或二分的钢蹦儿与轧成二寸长的谷草混和起来装进斗中,再把蒸好的十个一把抓的“斗顶饽饽”放上去,接着用红纸分别包两份赏钱,每包里放三十三元钱,分别放在两个柳条斗的“斗顶饽饽”上面,这是送给在梁上的木匠和瓦匠的赏钱,目的是暗示梁上的木匠和瓦匠用心支梁。最后东家在两个柳条斗上贴上大红喜帖,用红花包袱在斗脖子处用红绳扎紧,以备上梁所需。
东家装饰好斗以后,她还要蒸十个湿面为一斤沉的大饽饽,再炒四个菜,准备两根红烛和一包香,用小桌子放在梁下面的地面上供财神。
供财神的仪式一开始,上梁仪式也随之进行,木匠和瓦匠都爬上房顶,地面的人在几只梁的两端各挂一串长长的鞭炮,众人齐心协力把梁用绳子往上拉,边拉边放鞭,鞭响过以后,木匠就用心地把大梁安在檐头上,接下来就是紧张地把椽木一根根地拉上来钉在大梁上,再用两根红筷子夹住一块八寸的红布,红布底下各用红线钉镶一枚铜钱或钢蹦坠着,然后用大钉将夹红布和钢蹦的筷子钉在屋脊的中间,并贴上“上梁大吉”四个大字。12点以前必须把梁上去,如时间来不及,12点以前必须把第一只梁上去,该放鞭放鞭。
椽木都钉好以后,房顶上会留一名木匠和瓦匠,东家在盛小饽饽的斗上各系一根长绳,并系挂上一瓶老白干,由地面的的人把绳子头抛给梁上坐着的两名匠人,好戏这就登场了,只听拉斗的匠人一个在梁上唱道:“拉着东家的斗,过得年年有”,另一个拉斗的人也附和着说一遍。斗和酒都拉上了梁以后,两匠人,开始揭开包斗的包袱,把里面的红包装进自已的腰包,然后不慌不忙地扭开酒瓶盖,一边把酒先倒点梁头上,一边唱道:“喝着东家的酒,祝福东家年年有。”另一个也随声附和。
喝了几口酒,两个匠人又抱着各自的斗开始摇晃,并念念有词:“摇三摇,晃三晃,枣儿栗砰(栗砰是威海这儿对板栗的土语)在浮上,现在开始扬”这时候地面上的人可谓人山人海,能知道上梁的人基本上都到了,为的是来瞧热闹抢小饽饽和糖蛋烟卷的,看着地面上眼巴巴准备抢的大人和孩子,梁上的两匠人面带笑容,并念念有词:“一把饽饽一把草,熊着农民满地跑。”,一把和着谷草的饽饽糖蛋丢下来以后,满地都是撅着屁股争抢的人,到处都是欢笑声。
有一回一个叫景翠的幽默东家为了调动气氛,亲自爬上梁唱开了:“通亮的日头湛清的天,景翠上梁不用扇苫,四个儿子四个曼,小日子过得赛神仙”。这二十几年前的典故,如今仍旧在乡亲们的嘴边上挂着,说的人听的人只要一提起那个幽默的人,笑声仍旧一片。
我所记得的上梁仪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如今这样的仪式在农村也不多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