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乳山的手擀面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9-6-25  ‖  查看1735次  ‖  

    乳山的手擀面

     

    郑华

     

        苏东坡有《贺人生子》诗句:“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这里的弄璋,是指人家生了个儿子,汤饼,指的就是现在的面条。

    到乳山下饭馆,服务生最后总问:“请问各位要吃什么饭?”东道主通常叫上的饭,不是饺子,就是面条。要面条的总会着重提示:俺们要的是手擀面。

    就是到农家去做客,主妇则大多不用请示,一般来说,上的饭多是手擀面。

    来客了,要吃面条,为什么要吃面条?有一种说法是:早年间面粉金贵,吃馒头太费,吃饺子又太贵,只有吃面条才是最经济最实惠的待客饭。还有一种原因,让农家人感觉手擀面能拿得上台面,是因为乳山有句俗语:“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面是指面条,乳山人习惯上也叫面条子或面汤。迎客吃面条,送客吃饺子,对这一习俗的一般解释是:面条形似绳子,客来了绊住他的腿,希望他多住几天,表示留客的诚意;饺子形似元宝,客要远行,祝他出门发财。

    在乳山,招等客人、节日、生日、喜宴里的饭食,总有一顿是手擀面,统称都叫“长寿面”,不是早上吃,就是中午吃,再不就是晚上吃。关于长寿面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因为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也就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武帝时,人们认为寿命长短与人中长短有关,人中长短取决于面孔长短,而面条正暗合“面长”,长寿面由此而来。

    面条在乳山有好多的吃法,乳山人在请客、过喜事、寿辰日里吃的面条,一般是打卤面。打卤面是在手擀面上烧上卤汤而成的。卤汤,用葱姜烹锅,用各种绿色蔬菜作主料,用肉、蛋、海鲜等做辅料制成。乳山的手擀面,吃起来,有筋道,口感好,营养足。

    乳山的手擀面,多是妇女必须掌握的下厨技术。如果女子出嫁还不会做手擀面,那就要被夫家或邻居笑话了,她曾经的娇生惯养,可能换回的是一顶帽子:“真是一个拙老婆”。

    看乳山人做手擀面,就是观赏劳动妇女下厨的舞蹈。能在第一时间看见女人擀面条的,不是出工上山的男人,而是家里的孩子。常见母亲娴熟地取来一瓢面粉,往干净的花瓷盆里一扣,瓢沿在盆沿上轻磕,丢下瓢,顺手再从盐坛子里取适量的咸盐,往水碗里一放,再倒适量的食用碱,注入水,用筷子一搅和,一碗乳白色的盐碱水调成。和面加盐,是为了让面有筋道,加碱,是为了好消化。盐碱水与面粉充分混合,母亲开始和面,她身体前后左右,不停地摇晃,面一会儿就揉成了团。

    和好的面团抓到面板上擀,是检验妇女手艺活儿的时候。我小时候,无数次地趴在炕头上欣赏母亲的劳作。她腰间扎一条短围裙,像开茶馆的阿庆嫂,唯独不同的是,母亲头上扎的两条大辫子,长及过腰,擀面时,大辫子绑在脑后,始终跟着身体的摇晃而摆动,煞是好看。

    长擀杖有一米多的光景,母亲拿擀杖把面团用力压成饼,然后费力地将面饼缠卷在擀杖上,用力向前推,再向后拉,再向前推,再向后推……开始擀时,是最吃力的劳动,越擀饼越薄,用劲也越轻一些。母亲的手,把面饼往前推一下,就听见手打面饼“叭叭”的声音,再往后一拉,就听见面与面板摩擦的“嚓嚓”声。你只听着“叭嚓嚓,叭嚓嚓”伴随着面板的吱嘎声,那一时刻,极有韵律和节奏。来来回回拉了有上百下,只见面饼变薄变大了,又只见,母亲抬高缠着面饼的擀杖,从面板的远处撂下擀杖放面饼,面饼平摊在面板上后,母亲抓过一把地瓜面,像天女撒花般,在面饼的表面均匀地撒开,不均的地方,用手抹平,然后把面饼一点点地又缠卷在擀杖上,再开始新一轮的“叭嚓嚓”,如此重复多次,直到面饼被擀到薄如蝉翼。这时候,大汗淋漓的母亲,将面饼从擀杖上叠到面板上,取过菜刀,她用细密的刀功,一手按面,一手切面,又只听“切切切,切切切……”母亲一口气就把长长的面堆切好了,用手将切细的面抓起来往高处胡乱一甩,面条做成,只等用水煮了。

    如今,我每一回吃别人做的手擀面,母亲曾经劳作的场景就浮现眼前,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她老人家买了一台压面机,而我吃着机器做的面,总感觉不如母亲的手擀面柔滑。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