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民谣千古意悠悠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6-10  ‖  查看1288次  ‖  

    民谣千古意悠悠

     

    文/郑华

      

     

        民间歌谣,来历久远。为了抒发情感,表达喜怒哀乐情绪;为了传授知识,互通信息,人们便随口而出,把许多东西都编成歌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关于民谣的来历,有的说,当天地间阴阳失调、人事不和时,天上的火星就降到地上,化作红衣小孩儿,一边唱歌谣一边玩耍,唱的内容反映的都是吉祥或不幸的预示。

    有的说,秦始皇修长城,民工大批劳累而死,天上的太白金星,化作一个会唱歌的善良老头儿,偷偷来到人间,教人们唱歌谣,歌儿一唱,歌谣内在的韵律就谐调了大家的步伐,减轻了大家的疲劳,精神就振奋起来,最后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因歌谣具有如此神力,于是民间广为创作、传唱歌谣。

    还有的说,“怨谤而生歌谣”。意思是上边的号令不顺民心,不合道理,人们就会有怨恨之气,有了怨气无处诉,就编歌谣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所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物不平则鸣,人们的内心情感,表现在“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于是歌谣就流传下来了。

    歌谣分很多种类。时政类的内容多表现为伸张正义,鞭挞腐朽。比如《斥董卓》里写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是“董”字,“十日卜”是“卓”字,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大臣,他阴谋篡权,祸害百姓,老百姓恨死了他,于是就编歌谣咒骂他,预言他必将灭亡。随着社会的发展,歌谣又一度以反映苦难生活为主。像我们也朗朗上口的“小白菜地里儿黄,七八岁上没了娘”“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年年遭灾殃”之类的歌谣。一些歌谣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大都是通过歌谣,教育孩子怎么做人的。比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冬冬不在,留一个。”

    一辈辈的儿童,或多或少都会唱几首儿歌,这都是从母亲的摇篮里开始熏陶的。成年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欣赏趣味及接受能力,创作出歌谣这种口头文学,是表达劳动人民心愿及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健康文明、催人向上的歌谣,通过一代代的母亲口口相传,变成了抚育孩子幼小心灵的精神乳汁,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幼苗,使之健康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乳山境内也流传下来一些民谣,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大多是以反映家庭伦理道德为内容的,比如“山鸦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丢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蒸饽饽,熬鸡汤,不吃不吃又端上。娘在山沟饿肚皮,整天两眼泪汪汪。”“龙多旱,人多乱,媳妇多了婆做饭”这类的,是讽刺不孝子孙的,教人警醒,催人反思。再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唧唧嘎嘎叫奶奶。奶奶说:偷油吃,心眼坏,下不来,太应该。老鼠磕头求奶奶,好奶奶,我再改,从今再不上灯台。”这是教育孩子从小不要偷东西,要做一个善良心眼好的人。“小板凳,打歪歪,爷爷摊上个好奶奶,又搽粉,又戴花,喜得爷爷乐哈哈。(摊,指娶媳妇之意)”,这个描写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在乳山抗战时期的民谣也有地域特色,比如乳山市志上记载有“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加(来)谁光荣。骑着马,披着红,光荣光荣真光荣。”、“大嫂哎,开门儿,街上来个好人儿。什么人?八路军!扛着枪杆打日本。”、“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打完老蒋早回家,等哥回来把俺将。(将,在乳山是娶媳妇之意)”

    不同时代,都有反映时代气息的民谣,比如“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木板桥,风吹雨打不牢靠;合作社好比石板桥,把咱引向幸福道。”、“土地承包到家门,连着骨头牵着筋。从今不吃大锅饭,日子孬好在个人。”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