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赵家庄的故事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09-5-19  ‖  查看1807次  ‖  

    赵家庄的故事

     

       辛明路 

     

    赵家庄村,据《乳山市村庄志》载:“明万历年间,赵、徐、许三姓由海阳所迁此分别建赵家庄、指挥、许家埠三村。明末,肖、王二姓迁入指挥村。1942年,三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称赵家庄。”史笔记载,总是那么简明扼要;而口碑载道,却是丰富多彩的。

     

    雷爷的传说

     

    赵家庄,赵雷为立村人,后人敬称“雷爷”。雷爷身世不是大亨、不是大侠,原为放牛娃。

    一天,刚过十岁生日的赵雷,在狮子岭放牛(现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内)。他听到山顶上有两位“江南蛮子”在说话,甲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为墓地,后人必发。”乙说:“这是块乏地,已被古人所用。”俩人各据己见,争论起来。

    甲提议,用鸡蛋做试验。傍晚时分,放一枚鸡蛋泥土中,如果这地气还有力量,一夜之间就会孵出小鸡来的。赵雷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二天清晨,他扒出南方人埋的鸡蛋一看,果然孵出了小鸡。他赶紧用带来的生鸡蛋,换下了那只鸡崽。太阳出山了,两个南方人来了。甲开始纳闷,不对的,怎么会这样哪,这明明是块好地气呀;乙开始嘲讽甲,得啦,什么破眼力,还是我说得对吧。甲不服,再做试验。

    那是深秋季节,树叶已落光。甲说,插根光秃秃的桃枝在那里,明天早上再来,定会看到嫩芽绽满枝头。第二天,赵雷又抢先一步,用秃枝换下那长满叶芽的桃枝。南方人再来时,甲无奈地认输了。

    两个通晓“地理”的人,却不通“人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师”不敌放牛娃,“慧眼”不敌“障眼法”。

    赵雷把父母葬于此,家道开始中兴。有了积蓄后,购地置产,把狮子岭附近的家,迁移到了现赵家庄村。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到新中国建立前,赵氏家园,人称“拥有华屋2000(间)、良田2000(亩)”的财主庄园。旧时在乳山南部地区,问哪个村财主多,人们都回答:“南有赵家庄、北有腾甲庄。”

     

    岱爷的传奇

     

    赵岱是赵雷的亲孙子,但后人也得冠以“爷”字,称为“岱爷”。岱爷年轻时属于“北漂族”,想到北京创番事业。到了北京一看,那地方比想象的大多了。商界人才济济,街面店铺林立,初来乍到,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好在岱爷很务实,“先当学生后当师傅”吧。他来到一家米店打工,工种是“送货上门”。虽叫米店,五谷杂粮都卖。他非常勤快,也有劲,提一袋米、搬一袋面,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轻松。

    生意场上,得失难料。他所在的那家米店,表面上看,一直热销、生意红火。但到年终,老板垂头丧气的,拟宣布破产。那时赊欠粮款是普遍现象,但信用较好,年底多能清欠完毕。然而,这次他们却是遇到了恶意拖欠的。有个赊粮大户,依仗家丁众多,欠了很多粮钱,几经催要,就是不给,要急了,对方反而恶语相加。

    岱爷说老板,给我顿饱饭吃吃,我去要债。老板说,那你整天里没有吃饱吗?岱爷说,我饭量大,平日里吃多了,怕你解雇呀。就这样,老板弄了一些好吃的,岱爷饱餐一顿,一抹嘴,讨债去了。

    到了那家,一个看门人不让进,岱爷左手把那人摁倒地,右胳膊夹起门旁的石狮子,压在看门人身上,迈步就向往院子里走。被压的人嗷嗷乱叫,其他家丁手持刀枪鱼贯而出,说时迟,那时快,岱爷抓起跑在前面那位,握着“俘虏”的脚脖子就抡了起来,拿着人当“大棒”,这种“武器”新颖,震慑力也大。众家丁让岱爷给震住了。债主跑出来高喊:“好汉请住手,有话慢慢讲。”岱爷背靠照壁与债主说话,正赶上肩背发痒,想蹭蹭痒儿,这一蹭不要紧,只听“哗啦”一声,照壁倒了。要清所有欠款,岱爷在离开时,心里还是不舍气,脚下用力,把门台石全部踩断了。

    从此,岱爷在京城商界名声大振,他所在的米店生意红火,岱爷的工资、奖金、提成什么的,越来越多。

     

    典爷的故事

     

    “于得水在典爷家养过伤,许世友在典爷家住过宿。”这是赵家庄人最引为自豪的一句话。典爷姓肖,名太典,按辈分,村人多称他为典爷。

    新中国成立前,典爷在乡里当乡丁,“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思想却是倾向革命的。后来,他结识了于得水,话到投机时,只恨相见晚。二人就拜了把子,成为生死之交。结拜不久,典爷辞职回村,以务农为掩护,做起了地下革命工作。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胶东民族英雄于得水,先后负过7次伤。抗战胜利前夕那次负伤,是在典爷的精心护理下治愈的。战友们把于得水秘密送到典爷家,同时把10多支长枪和一些子弹,埋在典爷房子东面的河里,以备情况紧急下使用。于得水闲不住,边养伤、边工作。许世友将军来探望于得水时,议事逗留,在典爷家住了3天。由于来开会、请示事的人多,典爷时常到海阳所购买粮食。5个月后,被日伪便衣特务闻出了味道,盯上了典爷。

    这天,突然有一个人闯进了典爷家,说如果家藏八路军,要赶快转移,日军马上就到了。来人典爷认识,是伪乡长姜朴初的人。典爷和于得水急忙顺着东河上了帽山北坡,再向西穿山越岭,到了10公里外的姜家庄村,由姜国元接应上船。他们在海上漂泊了三、四天,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后来安全地转移了。

    姜朴初虽系伪乡长,但暗中却为抗日军民做事;姜国元是乳山有名的抗战英雄,渔民抗日救国会副会长。他们在紧要关头,都保护了于得水的安全。

     

                        后人的追忆

     

    乳山最大的海参养殖业户王志刚是赵家庄人,我们到西黄岛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迟明雪邀他坐陪。谈话间,王志刚建议我们去写赵家庄的典故,一切由他安排。人文稿子是写作成本最高的文字,往往需要反复进行考证,涉及车辆、食宿、找向导、找知情人等问题。特别是寻找知情人,如果没有朋友引荐,找谁去呀?

    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成、会计徐永江在办公室等候。到村后,徐会计就领我们参观当年的地主宅院。全村450多户,现在约有10%的农户仍然住着“地主房”。那些房子高大气派,全是青灰色小瓦覆坡,看上去古朴幽雅。既住着人,又保护得很好,我们深感欣慰。

    于得水养伤那幢房子,整体六间,西三间是属于典爷的。原是茅屋,现已整个揭茅换瓦,换上的是大红瓦。此房虽然低矮,看着却有种亲切感。典爷已去世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肖合志把这三间房子卖了。街门锁锈蚀斑斑,预示着我们今日无缘进门。

    我们采访了80多岁的赵锡景老人。他年轻时在北京做过生意,回乡后,对家乡的人文历史很感兴趣。他常叹息自己不识字,不能把“老辈子的事”写下来,很担心这些故事会失传。对笔者所做的努力,老人高兴至极、赞赏有加。在一旁的赵文玉老哥,回家把《赵氏族谱》上、下两册请出来,让我们拜阅,给我们讲述雷爷、岱爷后人的一些事情。

    过去的开国皇帝,要造出一些出生时的“异象”,以显得“真龙天子”与众不同;始富兴家的财主,也有自己的“奇遇”,告诉世人荣华富贵是天意于己的。这对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无疑会起到作用。传说的价值,就在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同去采访的市委宣传部领导、乳山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于家广,不约而同地建议我,日后应该继续深入挖掘、系统整理赵家庄的人文故事,特别是要注意采集许世友、于得水两位革命前辈“散落”在民间的事迹,村史也是国史的组成单元,古老而年轻的赵家庄,我们还会回来的。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