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风俗
    乳山民俗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1-1-17  ‖  查看2332次  ‖  

      乳山民俗

     

    辛明路 

     

    民俗是本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标识,是各民族之间的区别标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造、传承和享用的社会文化。为规范生产和生活,使社会趋于和谐,某些做法约定俗成,广被遵行,这个俗项就形成了。民俗有本民族、本区域及某时代的特定性,又有形成与扩大、演变与更替的变化性。民众创造了民俗,民俗又作用于民众的心理与言行。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均基于民俗文化。

    乳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乳山民俗,正宗的汉族基因,典型的胶东模样。考古资料证实,乳山是古东夷民族最后的聚落地,这是个坐标,标志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交融最终在这里完成。另据资料记录,明代以来有大量移民迁入,其迁出地的生活习俗、文化理念也随之而至,汇聚起来,从而形成了相对多元的民俗文化特征。而在传承过程中,乳山先民也对古俗项进行了一些取舍改造,并衍生出了一些本土风尚。如谷雨、立冬等时令节气的庆祝仪式,现在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婚庆烙大喜饼、六月六蒸面兔等本地独有的风俗,邑人十分重视。记录乳山民俗,就是要体现乳山特征。乳山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在中华民俗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民间瑰宝。积极保护、抢救、挖掘、继承、传播优秀的民俗文化,对于提高乳山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幸福新乳山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整理民俗,一是遵循乳山民俗本土化的原则,纯粹收录本地民俗,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换而言之,即使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俗象,而未能证实曾在乳山出现过的,不作收录。这样安排,旨在以地区为节点,折射出中华大民俗在各地的真实传承情况。二是遵循记录民俗事象为主的原则,着重记述民间履俗的做法,对众说纷纭的俗源,则简述之。这是基于篇幅考虑,如果对俗的起源也做较详细记述,出版乳山民俗之书籍得分好多册。另一原因是,民俗起源全国多相同,网络和书籍资源均很丰富,读者很容易查寻到。三是遵循非物质性为主的原则,重点记录意识形态里的东西。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民俗物件,选记当年的日常用品;车船、渔农具、特产等,留予其他社科门类记录。四是遵循提高可读性的原则,用通俗的文学语言进行讲述,避免考究文体的枯燥,拓展民俗书的普及性。

    各地已刊民俗志,俗项划分不一致。《中国民俗通志》中分为22项:节日、生养、婚嫁、丧葬、生产、商贸、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宗族、江湖、庙会、交际、信仰、禁忌、演艺、游艺、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间语言、民间医药。而具体到一个县域,上述分项并不适用。我们确定的乳山民俗成书框架,而要根据实际对俗项进行分类:以习俗、技艺、物件、文学为“四纲”,纲举目张地串起各项民俗事象。为民俗立传,不能一蹴而就,经过了一次次地进户采访,—次次地补充完善。写一个俗项,往往需要多次重返乡下,耗时数年。然而,要结集成书,还需十分谨慎。如我写的《占俗》《牌俗》等,其用意是备忘历史,因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一些占卜和赌博方法,持不准刊后的社会作用如何,所以只得弃而不用。

    民间口头文学太多,民俗书籍只能选取流传最广泛的,如辑成“八大民间故事”“八大山水传说”等形式。当今影视进家、电脑访外、手机问候,除了工作或应酬,人们面对面地交流少了。民间“故事篓子”少了,聚在一起听故事现象没有了。代代口耳相传的当地故事,如不抓紧时间整理,就会彻底失传。如果任其消失,我们愧对祖先,愧对后代。鉴此,对已经写好而不能收进“民俗志”的,待以后专题出本乳山民间文学的书。一提山水的传说,总有人认为与现实生活无关,这样无视前人的心路历程,其态度是不可取的。然而,一方大气灵秀的山水,其神话传说往往版本许多,我们所做的,是按最符合地貌特征、最符合事理逻辑、最符合主流崇尚的“三符合”原则,从中整理出最佳版本。地域文化整理有自己的规矩,遵循历史、遵循自然,这是不可改变的铁律;广泛调查、反复寻据,字字有考、句句有证,唯恐失察偏颇;不加任何个人臆断及发挥,尊重人民的原创性。

    回顾20多年业余时间里整理民俗文化之路,我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过程:一是孤寂探索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不能理解“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事,觉得收集记录那些“老古调”,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劝我改写别的题材。二是获得支持期——2003年,文友郑华开始关注我的民俗文章,并积极参与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威海同仁食品公司于会同董事长,知道我星期天和节假日要下乡采访,在交通和食宿等方面多给予安排。为把撰写的民俗文章传播出去,同年71日,在电脑网络行家王忠阳和辛戈技术支撑下,我和郑华合作的《大地飞歌文学网》开始运行,这网站后来成为全国地域文化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之一。从2006年开始,《威海日报》《威海晚报》《乳山时讯》开始宣传本土人文,我们的文章大量被采用。200711月,威海银海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李刚董事长和市畜牧局林美莲副局长,他们夫妻帮助我出版个人文集《大乳山下》;郑华也出版了个人文集《山菊满坡》。这两本书,在乳山掀起地域文化热。很多人收藏这两本书、剪报收藏民俗文章。三是广泛认同期——2008年以后,市内党政企事业单位出版多部介绍本土文化的书,我和郑华的文章多收录其中。四是成果结集期——201010月,我和郑华的大部分民俗文章,由乳山市政协组织出版,书名《乳山民俗》。因书的体例及发行范围决定,政协版的民俗书在栏目设置和文章取舍上,民间文学和山水物产收录较多。

    俗久为大,大俗化雅,雅俗共赏。民俗事象,遵俗方式,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特质能够延续的基因;如果失传,必将被外族文化同化;温故知新、鉴往开来,我们要留住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中华民族情义至真、行事至善、愿景至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发扬光大。我们整理乳山民俗,是责任意识、信仰意识在制动,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民俗乃一国之魂魄,民俗乃一地之精神,我们不愿意作失魂落魄没有精神的人。

    感谢所有对乳山民俗整理作出无私帮助的人,历史铭记你们对弘扬地域文化所做的贡献。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