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明:一位胶东育儿所寻亲的“孩子”
议究乳山仁爱文化研究会
(本刊讯)近日,乳山仁爱文化研究会工作人员接淄博市张店区王蜀峰先生的电话,他为母亲寻找亲人,母亲原名于云明,现名刘云明,1955年,乳山县人民政府在《大众日报》上刊登启事,为胶东育儿所9个孩子寻找生身父母,刘云明是那9个孩子其中的一个。她1948年出生,自己知道的线索:父亲的名字叫于同德,母亲的名字叫吕波;姨父的名字叫吴影,姨的名叫吕婷;有个姨家妹(或姐),名叫吴云光。
刘云明为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的干部,现已退休,随儿子王蜀峰住在淄博市张店区。刘明云从来也没有放弃寻找亲生父母,但至今未能找到,如有知情者,请与本刊联系。1999年10月3日,《齐鲁晚报》记者孔飞采写过题为《付诸爱心,帮圆一个50年的寻亲梦》的文章,为使读者更清楚历史背景,现全文转载如下:
五十年,很短:五十年,也很长......
对于我们年轻的共和国,这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而对于一个失去父母关爱的孤儿,这就是漫漫长夜般的思念与煎熬!新中国50岁了,而50年前,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一对夫妻随军南下时将幼女送进了育儿所,此后骨肉分离。这个女孩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
五十年生死相隔,五十年亲情相牵!在我们欢庆祖国五十岁生日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共和国的今天曾经戎马倥偬征战疆场的先辈!让我们共同帮助她去圆一个----50年的寻亲梦!……
日前,齐鲁热线在大众日报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50年的寻亲梦》专题活动,呼吁知情人提供线索,呼吁所有的热心人为之出谋划策,倾注爱心,……
事情是这样的:9月16日,大众日报记者于晓波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采访,在陵园宣传科陈放的案头看到了一封不同寻常的寻求信。信是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环保安全处干部刘云明寄来的。信中倾吐了她对父母近50年的思念之情和寻找他们的强烈愿望。
9月18日至20日,记者根据陈放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先后与刘云明和她的家人取得了联系。电话里,刘云明介绍说:"我的原名叫于云明,1948年出生,父亲于同德,母亲叫吕波。我于1949年8月入山东省胶东育儿所。据记载,这个育儿所是当时的胶东军区(13纵队、9纵队)办的,1948年部队南下时,大批儿童入所,后来随着全国解放,育儿所的多数儿童陆续由其父母和亲属认领,到1955年,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9个儿童。乳山县政府曾在1955年5月7日的《大众日报》上刊登让我的父母前来认领孩子的启事。但与父母分离已经50年了,我至今仍不知父母下落。据多方打听,我的父母可能还活着。他们原来有可能是新四军部队的医务工作者。"
刘云明说:"1955年以后,我被在乳山县委组织部工作的刘瑞祥收养,改姓刘。有人告诉我,我亲生父母可能到乳山找过我养父,但由于我养父不想失去我,便对我亲生父母隐瞒了我的情况。养父于1984年去世。从1990年开始至今,我在单位组织部干部处和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协助下,分别与厦门、徐州等地的部队和民政部门联系,可一直也没有找到亲生父母的下落。五十年生死相隔,五十年亲情相牵,爸爸妈妈,你们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真切希望她能早圆这个50年的寻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