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冯德英文学馆散记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11-20  ‖  查看746次  ‖  

     

    冯德英文学馆散记

     

    高玉山

     

        2009810日,风和日丽,我们几个文友相约去参观冯德英文学馆,这是山东省继贺敬之文学馆之后第二个也是胶东半岛首个个人文学馆。

        冯德英文学馆位于乳山市胜利街71号,南与国际大酒店毗邻,北与东方大厦隔街相望。这里是车水马龙的黄金地段,把文学馆放在此处,足见革命老区的乳山人民对作家冯德英及其红色经典作品的挚爱。

        文学馆为仿唐式建筑,翘角飞檐,琉璃绿瓦,彰显古朴典雅的艺术气氛。门前小广场两侧绿地的圆形花坛中,两株体姿优雅的松树张臂伸手,像是在热情欢迎每一位来访者。门前宽宽的石台两侧,各有一尊寓意祥瑞的造型别致的石灯,更显庄重。大门上方悬挂的巨大额匾上,是著名书画家韩美林先生题写的馆名,那阳刻在黑底上的湖蓝色大字,庄重遒劲,与这座建筑物的风格和用途非常吻合。此时,我看到有几个游人正在门前举起照相机……

        进入主陈列厅,一曲《苦菜花开闪金光》的女声小合唱悠然响起,这首当年响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把我们带入电影《苦菜花》的意境中。迎面是冯德英以巍峨昆嵛山为背景的巨幅照片,戴一副黑框眼镜的冯先生微笑着站在那儿,与参观者对视,显得从容淡定、亲和而自信。身后这座他深深热恋着的大山是秋天的景色,层峦叠嶂,金色阳光照遍蓝天白云下的群山,愈显高远厚重。哦,冯德英就出生在这被誉为仙山之祖的昆嵛山南麓一个小山村里。经受血与火洗礼的昆嵛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当年爆发了震惊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一一·四暴动,活跃着坚贞不屈的红军游击队,飘扬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的红旗,后来衍生了人民子弟兵的4个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这里还是冯德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在巨幅照片的底部中央,是一本用黑色花岗石雕刻成翻开着的一本厚书,上面刻有金色魏碑体的中、英文简介:

        作家冯德英,1935年生,山东乳山人。其代表作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50年来发行1000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改编成多种文艺形式广为流传。另有话剧和电影《女飞行员》、长篇小说《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及《冯德英中短篇作品集》等相继问世。冯德英是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苦菜花》被称为中国版的高尔基《母亲》,其作品被誉为“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获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

        主陈列厅各展板全部采用彩页式排版设计,新颖美观,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实物丰富。第一个展板是《冯德英从事文学活动大事年表(部分)》,然后在“血与火的洗礼”“文学的萌芽”“山花烂漫”“崇高的使命”“人如其文”“胶东风格的代表者”六大部分中,通过大量丰富翔实的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各个时期的照片及手稿、各种版本的作品、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信件、证书、报刊等实物资料,还有评论家的相关评论,如实的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及成就,令参观者深切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陈列厅一角还模拟设有冯德英20世纪80年代用过的书房,里面有书柜、书桌、藤椅、台灯、电话、稿纸及书法家启功所题“三花庐”、赖少其所题“每日煮书”字匾等,朴实而充盈。几个高大的深红色书柜里装满了冯先生的书或者是他喜欢读的书,书架顶上一盆如金色瀑布的迎春花,还有那角落里花架上一盆傲放的山菊花都显得十分鲜亮,那都是先生十分喜爱的。这些物品使人看了十分亲切,随之也产生一种崇敬。

        从右侧的楼梯拾阶而上来到二楼,视觉豁然开朗。二楼其实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大平台,外围矮墙内壁别出心裁地镶嵌着24幅精致线条刻绘画,高约60厘米,宽约150厘米,都是从“三花”连环画中挑选出来的精彩场面,惟妙惟肖,既显示出艺术性,又体现着厚重的历史意境。在平台上建有三个独立的殿堂,西是题贺厅,中为多功能厅,东为创作室,创作室可能是作家回来用的吧。在题贺厅里,挂满了各级领导、著名书画家为祝贺冯德英文学馆开馆或者祝贺冯德英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而挥毫泼墨的书画作品。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为人民呐喊,与正义同行”的题词格外醒目,还有刘大为、冯其庸、张全景、贺敬之、白庚胜、高洪波、叶辛、玛拉沁夫、郑伯农、赵铁信、王立志等大腕的墨宝,赞誉之词深刻,笔法各展千秋,令人大饱眼福。中间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苏州评弹团等很多单位团体及个人发来的开馆贺电、贺信。孙家正在贺信中说:“兴建冯德英文学馆,对于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推动文学繁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段话是对冯德英文学馆的高度评价。

        多功能厅后墙上有14个呈电影胶片状的硕大图片,那是从电影《苦菜花》中剪辑出来的镜头,看过这个电影的人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这些镜头的前后情节。这个多功能厅可容纳近百人,除了作会议室和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演讲会、纪念会和联谊活动用以外,还是一个影视厅。拉开东墙的暗红色绒幕,即露出一幅银幕,台下正中不远处架有小型放映机。工作人员说,馆里保存着冯先生所有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其他相关影视资料,可供游人观看和专家观摩研究。我们很感兴趣,当下拉好厚厚的窗帘,观看由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电影传奇节目《一个母亲的成长》专题片,片里详细讲述了冯德英创作《苦菜花》的过程,其中有很多采访冯德英的画面,使我们有幸在银幕上一睹作家风采。冯德英面容慈祥,用他那几十年不改的胶东方言动情而谈,令人感到特别亲切。接着又放映了中央电视台《世纪回声·中国文艺》栏目中介绍“三花”的《花之魂》节目,“三花”在向我们诉说着母爱的伟大和真情,人民的善良和勇敢,胜利的艰难和喜悦,使我们真切地感应了这震撼心灵的世纪回声。看着一幕幕流金岁月的画面,听着那充满感情的解说,我们仿佛也置身于了傲霜开放的迎春花、根苦花香的苦菜花、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之中。

        当听到工作人员说,2008年春节过后,筹建人员怀着对冯德英的崇敬之情,对胶东革命老区红色经典的挚爱,沿着冯德英生活、工作过的足迹,北上南下搜集资料,昼夜奋战,仅用了不到五个月就建成了集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冯德英文学馆时,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文学馆开馆前夕,乳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傅广照率市五大班子领导成员来馆观摩指导,并与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体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接着又向我们描述了当年920日开馆时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乳山社会各界前来祝贺的盛大场面。

        乳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冯德英文学馆馆长赵钧波说:“乳山市委、市政府建立冯德英文学馆,就是为了将他的宝贵文学财富持续传承下去,使之成为乳山永远的骄傲与自豪。”是的,冯德英是乳山的骄傲,也是威海的骄傲、胶东的骄傲。冯德英的“三花”作品,教育影响了几代人的心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这种先进的文学思想今后必定还会影响着更多的年轻人,继续为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和日新月异的新生活增加色彩!

        参观中,我们遇到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首席编辑赵爽一行,他们是为了国庆60周年制作红色经典专题节目搜集素材而来的。我们交谈了几句,看得出来,他们为冯德英文学馆馆藏资料的丰富而兴奋不已。

        回到门口,工作人员递过一份文学馆的彩色折页,并说还可以在互联网上访问冯德英文学馆。我看到桌子上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工作人员说,留言的人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友人。看着那些充满敬意和感情的留言,我的心也被深深感染。我知道,乳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游客来自四面八方,这不奇怪。不管是慕名而来,还是偶然路过,都说明了冯德英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参观后,我在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学,人们心灵中就会充满沙漠;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学馆,就缺少一种韵味。再发达的城市,没有文学也是荒芜的;再热闹的城市,没有文学馆也是寂寞的。有资料载,至今还没有文学馆的香港文化界一再呼吁尽快建立香港文学馆,说香港人太需要文学馆了!这一点乳山人是幸运的、幸福的,有了一个大作家,有了一个文学馆。可以这样说,乳山人在接待海内外各界宾客、朋友时,可以更加底气十足了。

    冯德英文学馆是胶东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她以独特的韵味为人文底蕴深厚的乳山增添了新的景观。如果你到乳山,在游览美丽山水风光的同时,不妨来这里看看,定会有别样的收获:或冯德英文学内涵与作品风格的熏陶,或作家为劳动人民立传文学使命的激励,或感慨万千的回忆,或研精钩深的思考……

     

    (原载《联合日报》)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