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海洋文化与威海海洋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合庆饭店举行(四)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4-11-25  ‖  查看764次  ‖  

    “海洋文化与威海海洋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合庆饭店举行(四)

     

     

    姚鸿健(市人大常委、经济学教授

    我发言的题目:威海文化的源头在大海。

    马克思有一个重要的论断:人类历史文化的源头要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寻找。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始终与大海紧密相连。大海不仅造就了海量的海洋生物物种,也给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海洋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割舍不断,与文化文学的生成与繁荣密切相关。海洋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追求文明的历程,折射出人类精神成长的过程,诱发着人类对生命、对历史、对民族、对时代的理性思考。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海洋相依相伴。《老人与海》、《鲁宾逊漂流记》、《白鲸》等文学名著无不深刻诠释着人类与海洋、海洋与文学共生共荣的依存关系。千百年来,海洋始终以其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巨大载体,以其丰富的自然品性和人性化品格向人类提供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无限的精神财富。

    从我们脚下的这座城市看,海洋孕育了威海、造就了威海,威海文化的源头更离不开海洋。离开了海洋,我们不可能读懂威海。胶东半岛是中国著名的半岛。蓝色,是这个半岛共同的文化底色。但是细分析起来,胶东虽以海洋为共同背景,但在文化上仍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农耕文化区,包括莱阳、栖霞、招远、海阳等县市;二是商旅文化区,包括莱州、龙口、蓬莱(俗称蓬黄掖)等县市;三是海捕文化区,最典型的代表是威海的荣成与文登。当然,蓬黄掖等县市,在其地域文化中也包含有海捕文化部分,但其商业与闯外意识比称为文荣威的“东海人”更浓。也就是在胶东半岛,威海文化的海洋味更浓、更足,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威海历史文化的源头要从海洋中寻找。

    一、威海因海有史、因海得名

    从历史渊源考察,威海因海有史。古有秦皇汉武东巡,明代抗倭威海,近有北洋海军在此成军、甲午海战、英租威海。

    自古威海便是军事要冲、军家必争,威海也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始,这里经常受到倭寇侵扰,为加强海防,13985月(明洪武三十一年),明朝政府“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立威海卫,永乐元年建城。”威海卫即涵有“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地名便由此发展而来。其实,威海与上海、天津、镇海并称中国海疆“四大名卫”。至今威海在地名上仍保留许多营、卫、所、寨、堡等与军事建制有关的名字。

    这里曾是一片雄阔的海,中国第一支现代海军在这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猎猎龙旗高高飘扬,以年轻、充满活力的姿态向世人宣告,这是一支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六的强大舰队。这支海上力量足以与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相媲美。这又是一片屈辱的海,正是这支强大舰队,给我们带来了绵延120年的惨痛回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再加上保守作战思想,导致经营20余年的北洋水师在1846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里,写下了中华民族数千载历史中浓重的耻辱一笔。历史记下了中日甲午战争,也记下了威海这个名字。

    二、威海因海得益、因海扬名

    从资源禀赋上看,威海在全国挂号的比较优势至少有五点:一是中国的最东端,离日韩最近的城市之一;二是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三是生态环境与气候最为优良的城市之一;四是中日甲午战争主战场所在地及英租地;五是联合国授予的“人居奖”城市,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美誉。这五条独特的优势,皆以海洋为背景、为渊源。前三条是纯粹的自然资源因素,是上帝恩赐给威海人的财富;后两条是人文历史因素,是祖宗、前人留给威海人的财富。从古到今,大海以其慷慨的馈赠,养育了一代代威海人。今天的威海,已在全面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她的发展,无不处处深深地被打上海洋的烙印。如拥有近千公里海岸线,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十八分之一。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有300万亩,海产品产量一直在200万吨以上,连续多年居全面地级市首位,是海参、鲍鱼、对虾、海带、扇贝和名贵鱼类的重要产区。拥有岬湾30多个,整船制造能力达到400万载重吨,被确定为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3个,一类开放作业区10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沿海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0年就开通了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目前有到韩国的海上航线5条,累计利用韩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近一半,对韩出口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威海因海洋特色和生态宜居闻名于世。回顾威海市历届市委政府,在推动威海发展上虽然在举措上不尽相同,但在这些不尽相同的举措中却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即都在打开放牌、海洋牌、生态牌、人居牌、旅游牌等等。因为这些品牌内含了威海的比较优势。

    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蓝色经济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空间上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济南八个城市,这个范围虽然是从海陆资源统筹角度来划定的,从真正海洋资源含量看,无疑,威海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深蓝区”,或者说是核心区的骨干城市。也即威海的未来发展,更离不开以海洋为基础的资源禀赋。

    三、威海因海成俗、因海成其文化品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威海先民自古就在临海地区生存生活、繁衍发展,与海为伴、以渔为生,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及风土人情等,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海味”。如饮食文化、民风民俗、方言土语、信仰禁忌、悲喜庆典等无不与海有关。就连说话与长相都有着深刻的大海烙印。如威海人大都长得大手大脚、身材健壮,说起话来嗓门奇高并且发音拉长腔、吐字有爆发力。实际上这都是世代渔捕生涯留下的印记。无论是海上航行还是拉网捕鱼,都需用四肢有力、腰板壮硬。海上风高浪急,要完成信息传递,就必须提高嗓门,在关键词上有爆发力、拉长腔。还有,威海人的“海碗喝酒”的豪爽等,也是一种海捕生涯的印记。这种因海而成的民风民俗,是一种典型的海捕文化品格。荣成、文登之所以将军多,除去特殊的历史因素外,与这种文化品格不无关系。或者说海捕文化与军旅文化有着某种契合相通的关系。我们可这样描述威海人的海捕文化品格:

    一是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海洋环境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不确定性、难以控制、风险高。在海上跑船风险自不必多言,在岸上也必须面对比中原更多的海潮、风灾尤其是台风,其灾害完全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条船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生死与共的环境里,任何内耗和窝里斗,只能导致船毁人亡。与农业文化薰导下的人相比,威海渔民的团结协作能力特别强,同条船的人可以因性格不合而争吵,但一旦受到自然界的威胁,他们可以放弃矛盾,一致对外。

    二是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决定渔民主要敌人是恶劣风流,而不是一般动物和人类,与海斗、与浪斗,使他们的对同类养成热情真诚、包容万象的气度,地域观念、排外观念不强,能够对外开放,接受一切有利于他们生存发展的智慧、知识。同时海洋活动主体多元化带来多元化的文化,容易形成多元并存、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格局。另外,生产、生活的流动性和未知性,需要人们不断提高自身征服海洋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他们不能固守传统的渔场和经验、不断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开放的文化心理和宽容的文化性格。

    三是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无论是在茫茫大海捕捞、航行,还是在相对封闭边陲生活,客观条件都决定要生存、要发展,来不得半点懒惰,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有实实在在的回报。土地收成太少,出海才有收获,在家只能挨饿。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畏难退缩,在与风浪搏斗中是无法生存的,必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积极进取。

    四是服从权威的敬畏意识。海洋神话传说中的大海一直是非常神秘的,反映了人类对大海威力的无奈。英国有句谚语“北海就是死海”,蕴含着海洋极大的破坏性和毁灭性,也体现人类面对海洋时的敬畏之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渔民们更加需要精诚团结,更加信奉统一领导,“船老大”就体现出船长说一不二的权威。

    总之,威海依海而存、伴海而生、向海而兴,她的昨天、今天在海,明天仍然在海。经济靠海支撑发展,文化靠海孕育繁荣。令人可喜的是,威海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界,近年来以海洋为题材的成果和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不乏精品力作。杨机臣先生的《威海背景》、《威海人家》、《威海,守卫中华最古的海》三部纪实文学作品,就是其中颇有份量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或围绕威海近百年间历史故事而再创作,或聚集寻常百姓家的生活而深刻挖掘,尤其是《威海,守卫中华最古的海》,更是一部辉煌巨制,是一部威海有史以来第一本城市传记。该作品用十二章五十四节二十万字的宏大篇幅,用纵横结合的“时光四维性”手法,对威海这座既古老又新兴的城市,作了历时性和合景式刻划。阅读这些作品,强烈地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源头与海洋的密切相关。为城市立传,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创造。杨机臣先生为威海书写的传记,理应是威海近几年来一项意义重大的文化工程。相信,这次研讨会后,威海文化办围绕海洋文化的研究与创作成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深度和份量,威海这座城市的形象会被打扮得更加丰富和光彩照人。杨机臣先生开创先河的贡献也将更加凸显。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对威海而言,无疑这又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