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三花故里 三花记忆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5-10-9  ‖  查看946次  ‖  

    三花故里 三花记忆

     

    辛明路

     

    冯德英先生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均被誉为红色经典作品,具有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强大的民族凝聚,勇猛的革命气概,大爱的无私精神。“三花”(以下省略引号)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人文历史知识的良好载体,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优秀教材。乳山作为三花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弘扬三花的价值。

    苦菜花,母亲之花

    三花塑造的系列人物中,《苦菜花》母亲最具人间圣母风范。父亲为逃避恶霸的迫害,只身闯关东,留下她拉扯着5个孩子艰难地度日。在日寇侵略、恶霸欺凌、生活贫困、疾病袭扰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她历经千难万苦,始终没有放弃把孩子养大成人的信念。这位英雄母亲,坚毅果敢、善良贤淑、勤劳聪慧、深明大义。残酷的实现,使她慢慢悟到,要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就得把侵略者赶走、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于是她和儿女一道,转送情报、掩护同志、照顾伤员,投身革命工作。在八路军攻打水道城的战斗争中,母亲因传送情报负了伤。在担架上,她深情地注视着女儿秀子手中那金黄色的苦菜花。她知道苦菜开花后,就由苦涩变香甜了。她吃的所有苦,都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能够香甜美满。苦菜花,母亲花,年年岁岁飘香于昆嵛山间、大乳山畔。母亲不仅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是把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子女。她把自己的家当成八路军的联络处、会议室、人员隐藏点、伤员疗养处,使背井离乡的革命战士,也能受到母亲的呵护和沐浴母爱的温暖。胶东革命武装为何能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胶东母亲化一家之小爱为天下之大爱,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她们送子参军、筹军粮、做军鞋,用母爱构筑起广阔的大后方。人民拥戴出来的革命队伍,与人民最亲,也最有战斗力。八路军队伍的骨干力量,小说以于得水为主要原型,综合了于克恭、宋澄、刘经三、孙传祝等胶东革命英烈及宋竹庭、刘汉、于洲等胶东革命家的事迹,展现出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胶东抗战画卷。

    山菊花,抗争之花

    《山菊花》中的桃子是位勤劳善良的胶东妇女,她的公公于世章被恶霸孔秀才活活烧死,丈夫被迫外逃,房子被烧成一片灰烬,桃子也被捕入狱,受尽了折磨。党为了积蓄革命力量,决定让桃子的丈夫于震海暂时撤离胶东。随后,传来于震海在转移途中牺牲的消息。为报仇雪恨,桃子忍受着极大的痛苦,接受了组织上安排她“改嫁”的决定,顽强地活了下来。撤离胶东的于震海并没有死,几年后,他奉命回来组织武装暴动。桃子闻讯后,激动地来见丈夫。可是,于震海得知她已改嫁,便把那颗作为信物的扣子,自己缝在衣服上了。桃子误认为他变了心,痛苦地离去。这时,痴子向于震海说明了真相,他们假扮夫妻,为的是欺骗敌人,目的是解救桃子。桃子和震海终于解除了误会。桃子的妹妹小菊,在送信的途中遇到叛徒,牺牲在开着山菊花的地方。

    迎春花,胜利之花

    《迎春花》故事主线是山河村区委曲书记和区长被潜入的匪徒暗杀,曲妻曹春梅和县敌工部张滔临危受命,分别接任区委书记和区长职务,他们发誓严查凶手。匪首汪化堂等人隐藏在芦苇荡中观察着村里的一举一动,暗中联合村中蒋殿人等人,意欲反共翻天。敌特组织加派职业杀手作汪的助手。前方形势严峻,后方敌特猖狂。区委调拨枪弹武装山河村女民兵,在江水山等人的培训下,女民兵们训练有素,撑起了革命的半边天。为掩护丈夫,淑娴献出了生命,江水山痛不欲生,率武工队和大部队围攻汪匪,将汪击毙。但江水山为了解救部队和群众,毅然抱起燃烧的油桶,跳进河里壮烈牺牲。这季节,原野上盛开着迎春花。

    三花集中反映了胶东半岛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为争取自由和解放的革命斗争,情节起伏跌宕,语言清新流畅,性格描写细腻生动。《山菊花》揭露剥削阶级的贪婪,申诉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叙述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揭示土地革命的曲折与悲壮;《苦菜花》则是一曲抵抗外族侵略的经典战歌,一部革命母亲的大爱传记,揭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顽强精神;《迎春花》表现的是春天将至,乍暖还寒时候,反动势力作最后的挣扎,揭示人民奔向解放的洪流已经是势不可挡。三花是艺术化的胶东革命史,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走来,描绘出近现代胶东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三花是胶东艺术风格的代表者,其艺术价值永恒,其红色人文精神永恒。三花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远的思想境界,以简介的方式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大家还是去读原著好。从原著那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细腻的个性描写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笔者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读着三花长大的。作为乳山人,笔者更是有着很深的三花情结。初读《苦菜花》,是借同学的,因为还有很多人等着看,所以书主限我一天半后还书。那年代点火油灯,家长心疼熬灯油,总催着早早睡。躺下也睡不着,惦记着看书的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打开手电筒趴在被窝里偷着看,不一会儿,手灯没有电了,那种无奈与焦急心情,至今记忆犹新。姜喜芹同学,放学后帮助妈妈做饭,一边烧火,一边看《苦菜花》,火连出了灶口也全然不知,是父亲进门喊了一嗓子,才回过神来。再晚一点,裤脚就被燎着了。那时,下课后同学们谈论的最多是《苦菜花》。这个说,作者就是书中的冯德强;那个说,大姐娟子在烟台工作。读《迎春花》时,当看到乳山口、嶞崮山等离家很近的地方,其地名变成铅字出现在书上,心里那种个美呀,一种地域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缘读到《山菊花》,已是文革结束后的事了。

    《苦菜花》电影在乳山农村巡映,大约是1965年底至翌年初。那段日子里,街谈巷议全是《苦菜花》,叫好声一片。当时,放影队还不能村村进,“捡”大村放影。周围的大村及有驻军的地方,只要上映《苦菜花》,人们就跟“台”看。当知道曲云是邻县牟平人时,大家很高兴。《苦菜花》诞生在胶东,母亲由胶东人扮演,这意义非同一般。1981年,电影《山菊花》剧组到乳山边选景、边拍摄,现在知道在岠嵎山、东尚山、西吉子取景的人不少,却很少知道曾到过大乳山下选景。一天上午,笔者在西泓赵家村南,遇见摄影组在“找背景”。倪萍可能是年轻好动,也随着出来“玩”。她当时瘦瘦的,细高挑儿的个头。他们一行六七个人,东瞧瞧、西望望,大约半小时后,上车向姜家庄的方向驶去。桃子也是由胶东人出演,真是令人欣慰。

    笔者为什么总提胶东,这绝非单纯的地方情结,而是胶东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使然。从胶东走出来的部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7军、31军、32军和41军等,其大多数被国际军事界称之为中共王牌军。胶东子弟兵创天福山起义、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塔山阻击战、朝鲜清长战役等军事史上的著名战例。三花就是描写胶东子弟兵的故事。20世纪中后期,解放军官兵对三花的喜爱程度,创军旅文学热之最。温州大学萧雨教授是31军的后代,他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军里的营级以上干部,说话全是胶东味。92师的很多干部,能把《苦菜花》倒背如流。”当然,三花不仅感动了胶东人,而是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以《苦菜花》为例,1958年出版后,在国内外立即引起轰动,被译成俄、英、日等文本。当时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国体里的马列主义政党,都在“移栽”《苦菜花》。

    初与冯德英先生接触,他给人留下干练、谦逊、达知、沉稳、坚毅的印象。随着见面的次数增多了,他那不变的乡音、朴实的话语、敏锐的思维、健康的体魄及其所折射出来的那种端详与睿智,更有亲和力。他会议发言或与人促膝交谈,言语多很简短,却极其精辟入理,总能使人受益匪浅。20089月冯德英文学馆开馆以来,笔者时常前去参观学习,更加丰富了对三花的记忆。三花记忆,不仅是笔者个人的记忆,三花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在共和国的记忆里。

    山东省政府授予冯德英先生终身文化艺术奖,并被评为全省100位英模人物之一,他是乳山的骄傲,是山东的骄傲,是中国的骄傲。(辛明路)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