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劈荆棘 武海拨巨澜
马杰海
平时深入简出,好宅不喜活跃。然在不算庞大的朋友圈里,我有幸结交了一对本土伉俪作家,他们曾在相跨四年的时间内,夫唱妇随,分工明确,相继推出了《映山红》、《雪里红》、《一品红》,现被称作《三红》的“三部曲”文学巨著,在我们当地已颇有名气,成为继冯德英老先生之后,具有乳山长篇文学作品里程碑意义的又一“三部曲”力作。
我本人平素疏懒成性,又最怕“沾光”出名,然反复把玩,又从中屡获其益。私下觉得,这《三红》风格各异,各有侧重,又互为连络,浑然天成,蕴涵大量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火花,富有很高的可读性和很深透的感染力,内中推崇的诸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很多超前的观点和发展思路,都恰与现今的发展节拍相关联、相吻合,对现有各层次读者群均产生了很深的教化、感染和引导效果。如此说来,我作为挚友,更有义务将其倾力推介给覆盖面更广的读者群,才能适时且更大限度地挖掘三部作品的潜能,发挥出其对现实社会文化正本清源的、更大的助益作用。自觉心胸坦荡,无私无畏,故而甘愿“斗胆”而为之。
依创作次序先说一说《映山红》,作为《三红》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二位伉俪作家长篇小说的处女作,依笔者个见,更是稳居《三红》“先锋”地位的鸿篇力作。“作品以胶东,特别是乳山的发展为背景,分为一百章构画出一个小山村由贫致富的巨变过程,揭示了当家人思路决定村庄出路的深刻内涵。故事性、生活性、趣味性、戏剧性、前瞻性特强,有机构筑了胶东农村改革开放的缩影,描绘了其广阔的前景。雅俗共赏,催人奋进。今日读来,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超前的政治思想指导作用。
接下来再谈一谈稳居《三红》“将帅”地位的《雪里红》。此“红”依其诞生次序被排在“三红”的第二部位置,曾被很多读者误认为是作者的自传。而笔者认为,此“红”的大部分素材,得益于作者丰富的财税工作经历,又超越了作者个人的境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地税队伍的整体风貌,讴歌了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更着笔刻画了一个税务基层所长不为名利,追求人生业绩的至高境界,实为当今罕见之英模。故事曲折,章章相扣,读之余味深长。
最后再论一论最终出场,然而作为《三红》系列作品“天子级”地位的顶峰之作《一品红》。作品一改前两“红”长篇小说的体例,采用长篇纪实文学形式——当今少见的章回体手法来谋篇。共有百回,分为上下两篇,故事的时间跨度为数百年。其上篇,描写男作者家乡峒岭村武林鼻祖姜廷学为报家仇、雪国恨,遁身少林学武,师满后回乡传艺,组织抗金活动的经历。下篇记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峒岭村姜表东、姜伟两位一品大员倾心辅佐康熙帝的轶事,整个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正道,是此前不为史书记载的民间传说。此书实系今人成功依据史料、家谱传说成就的优秀“溯古文学”,故读者不应将其完全当作历史来对号入座,据以证明什么,更不得以偏概全,借机否定一切。
正如二位作者朴实而切合实际的大名一样,作品中处处散发着源源不断的缕缕馨香,犹如桂、兰之香;同时又持之以恒,增产增收。
《三红》叙述既毕,转而简述一下三部作品的第一作者姜增产先生的主要中短篇作品、写作现状及下一步的创作打算。姜先生的作品,除《三红》之外,还包括之前的中短篇一百二十余篇,但凡只要是我接触的,如《魂断情场》、《鼠王训子》、《鬼宅》、《吴琼选狗》等,则篇篇都是我百般构思都“无缘”揣摩出来的、令人拍案惊奇的精品,而且至今仍百看不厌。据悉,近期又在创作第四部长篇《关节》,为主反映公交变革;储备长篇《血脉》、《唇齿》《手足》《中华奇女传》《一路走来》以及反映乳山境地的武林名人集《大乳山下武术魂》等,素材已备,规划在十年之内相继分娩。
如此累累的硕果,固然有二位作家本身的才气和灵气在里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下列因素:
(一)首先是人品和人生经历。二位作家都出身于上世纪中叶的胶东普通农家,是优良的学绩、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最终结合到一起。他们夫妻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刚柔互济,在位工作时奋勇争先,中正不阿无私屈;退下后却又“身退志不退”,关心时事,主持正义,感觉比在位时更充实。我想这样充实的人生体验以及丰富的工作、生活、学习经历,广泛的志趣爱好,是打造这样优秀的作家和重量级作品的决定因素。
(二)再者,也因为他们共同具有坚韧的毅力和持之以恒、顽强的拼搏精神。我有幸见证了三部长篇巨著的诞生过程,他们严格的分工,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文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尤其在投入第三部《一品红》的写作之前,为了核实第一手史料,掌握大量写作素材,他们数次出访,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反复验证,力求精准。投入写作时,他们夫妻分工明确,先生谋篇和执笔,完成初稿,夫人负责核对、文字修改和润色,最终再由先生一锤定音。成书后,他们又积极联系,有效运作,以过硬的作品质量和活动能力,赢得了有关方面的青睐。因此,《三红》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心血的结晶。
(三)但依我个见,更主要的是长期的习武锻炼、文武双修、涤心养性,造就了他们异于同龄人的强健体魄,促进了他们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有机构成或积淀。我和姜先生很早就在一起健身习武,他性情温和,谈吐文雅,妙趣横生,与之长期交往,自觉深受其益,而且创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细思是他最初引我步入了文学之路,完成了自己有生以来最长的,至今仍“引以为傲”的,两万七千多字的博文作品《从挚友到良师》;在姜先生的影响和感召下,先后有林老师等十多位性情中人加入了我们的健身队伍,形成了相对稳固的群众健身小团队。
关于我和姜先生因习武而结缘的经历,在《从挚友到良师》中我是这样叙述的:
“……是他最早介绍我观看全县武术表演赛,并紧接着参加了济南市陈式太极拳(乳山)初级班的历时三个多月的学习,引我最初‘步入了太极拳的殿堂’。从此,我就‘朝也太极’,‘晚也太极’,长久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
“……那时候,我俩就像‘着魔’的其他‘同道’一样,常常‘厮磨’在一起‘切磋技艺’,有时‘海阔天空’直到深夜。我由于‘用情不专’,‘不务正业’,整日间光是正事就忙得一塌糊涂,业余时间又几乎把主要的精力‘迷恋’于钓鱼、养花、书法等‘雕虫小技’,而在练功上则深感‘精力有限’,‘贪多嚼不烂’,只得‘忍痛割爱’,‘专攻’太极拳,偶尔‘兼顾’一些感兴趣的精短易学的练功功法;而老哥却是‘胃口大开’,先后或品尝、或‘鲸吞’了如‘铁砂掌’、‘点穴功’、‘少林内劲一指禅’、《陈式太极拳实用功法》之类的当时市面上罕见的,浩瀚而且精纯的‘绝世武功’秘籍,更为让人钦羡以至嫉妒的是,我的上述爱好,哪一项老哥都比我精专并且‘硕果累累’。……”
“……增产老哥则更是如此,且愈发‘变本加厉’起来。自乳山武协成立以来,他一直于其中担任副秘书长职务,与此同时,还随‘三红’的影响不断扩大而陆续兼任乳山市及威海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地位升迁,荣誉日隆,老哥的‘本色’却依旧没变,继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特别是退居二线以来,老哥更是焕发了生命中的‘第二春’,坚持做到‘家庭第一要务’与‘事业’两不误。一方面,继续写作不辍,倾力推进作协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坚持晚间和我们一起练功的同时,每周都依照固定时间数次步行去往单程七、八里地外的武馆,与大都比他年长的‘老朋友’,以及低龄的‘小朋友’为伍,习练武功,切磋技艺,交流练功心得体会,练起武来仍旧威武不减当年,且武功日臻炉火纯青。其他时间则统筹安排,用于散步、旅游、访友、采风、养花等其他有意义的活动。通常可与‘伙计们’在武馆中一上午把‘洪派太极’打个六、七趟且不觉气短。而往往是如果运动量稍减,那些‘老将们’就会‘不依不饶’。练到兴头上,也曾连着打过九趟。起初,他的爱人林桂兰老师颇不理解,更主要是深怕老哥因‘自控能力差’,‘莽撞’、‘逞能’而发生意外,于是得便就于我们晚间练功时‘全程陪同’。可最终却经受不住增产老哥的感召力和‘功夫’本身所蓄魅力的诱惑,‘不识脱脱计’,毅然‘跳槽’加入进来,‘死心塌地’地充当了她先生兼师父的忠实‘信徒’,并于其中兼任了名副其实的‘师母’一职。就这样,老哥身体力行,在将自身生活调剂得极有规律的同时,又为人们隐退后如何充实今后的生活,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成为活跃在乳山武协与作协之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可多得的稀缺人才。……”
“……老哥的尊师是有名的,八岁师从太祖长拳传人姜炳祥门下,学得些许稀有拳种。姜炳祥之父姜乃林为晚清武林巨匠,慈禧曾三留清宫而未得逞,后被丹东尊奉为‘武林鼻祖’。”
我和姜先生正式在一起共同习练陈式太极拳和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可以追溯到2003年(乳山武协成立的次年)。我们先后自费购置有关书籍、光盘及相关器械若干。但至今回思,尽管接触功法无数,却只有陈式太极拳和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一直伴随我们度过了几乎全部黄金工作年华,在修养身心方面我们都深受其益,故而一直没有间断,寒暑交替,主要在前述健身群众小团体中修炼至今。若无意外,此二功法伴随我们度过后半生是不成问题的。是姜先生介绍我成为乳山武协会员,也由此接触了一些作协、武协、摄协圈内的名人,直接和间接受到了大师们的熏陶,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的。然思自己终智陋水浅、且慵懒成性,恐有负厚望了。而面对这沉甸甸的三部巨著,我又颇感惭愧,总有一些写作的冲动。最终觉得还是将其更大范围地推广开来,介绍给广大读者,最大限度地挖掘正能量,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现实和长远作用,才是现阶段我应该着手做的。故而不避平头百姓为名人做广告、做推介的嫌疑,斗胆而为了。欢迎方家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