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笔】
从挚友到良师(九)
——绝非广告的“广告”与不是书评的“书评”
啰啰嗦嗦浑然杂糅于一体的“败笔”之作
马杰海
“三红”既明,闲话少述。再说说我与增产老哥由共同的爱好所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我写这篇习作的一些初衷。同时也作为以上我对《一品红》感受和揣测的旁证。
我是于1982年年底第一批经国家统考入伍的税务干部,又因为自身的原因于1985年10月经组织安排,“转行”调入审计岗位,一直“奉献”到现在。我是同年继老哥调入财政不长时间,几乎脚前脚后踏入了审计的门槛的。由于当时财政与审计同在一座楼上办公,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有了密切接触的机会;又因为我们性情相谐,趣味相合,彼此投缘,不久就自然而然发展成为知己好友。那时候我对他的老家实际上是徐家峒岭村一点也不知道,只是风闻峒岭村人世代习武,远近闻名,人们都流传着“峒岭的狗也会踩个‘八门斗’”的说法。后来又亲眼目睹了他们邻村街头的“小混混”在打架斗殴时,刻意“亮”出“峒岭”底牌时的那股“耍酷”的傲慢姿态,也就更想去深入探究一番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幸运地跟随老哥去了一次他的老家圣石前,路过峒岭,初次领略了那儿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沿途迷人风光。随着我们交往的日益加深以及随后多年工作生活中对本土文史知识的积累,我才最终得知,圣石前原来是古峒岭的地盘,也是峒岭姜姓的祖先最初隐居在“通天岭”时的故址,直到这时,我才对峒岭这个在胶东有着悠久地域文化传承的,古老而神秘的村庄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细致的了解。我在幼年时受村里人的影响,跟着村中的“半大小子”“瞎比划”。初中时正式“经师”,以基本功为主,持续习练武术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客观原因停学,所学到的一点点“功夫”和套路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最终荒疏了。参加税务工作后,我正当血气方刚,好奇心旺盛的青年时代,受整个社会“尚武”风气的影响,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名师指点”,只得自费到书店购买为数不多的、有关登载武术套路的书籍照着习练,试想那个进度和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后来直到调入审计后的一段时间,正值“武术气功热”在我们这儿盛行,那时我村的那位老武术教师在南山一个工厂看大门,我曾经跟随着他“强化锻炼”,学了三个多月,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很多武术基本功和十二路“弹腿”全套动作。自那段时间我坚持多年陆续订阅了《武林》、《少林与太极》、《精武》和《中华武术》等武术刊物。每次逢到精彩的知识或者套路总是试图与增产老哥一起“共同分享”。那时,老哥在财政局办公室上班,因为人员少,杂事却挺多的,所以大量繁重的文字秘书工作又都被他一个人“承包”了。他正值年轻气盛的时期,一直认为自己曾经是学校和工厂中很少有人能敌的“大力士”,身体一定“棒棒的”,就经常熬通宵“赶材料”,却渐渐放松了原本就时断时续的健身锻炼。长期的恶性体力透支,导致他胃部大出血突然发作,而且“差点去阎王爷那儿报了到”。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精心调理,才得以最终脱离险境,然而也就此种下了胃溃疡和糖尿病的祸根。这个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终于幡然醒悟,为了珍惜“上天”赐予他这宝贵的“第二次生命”,他就全力以赴,重新投身到保健养生健身锻炼的行列中来,而且直到今天一直没有停歇。老哥人缘很好,交往也很广,但“多而不滥”,多年以来,“摒弃门户之见”,凭借着共同的武术爱好,结交了不少武林“性情中人”,这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武术健身事业的决心。是他最早介绍我观看全县武术表演赛,并紧接着参加了济南市陈式太极拳(乳山)初级班的历时三个多月的学习,引我最初“步入了太极拳的殿堂”。从此,我就“朝也太极”,“晚也太极”,长久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