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武
提起算盘,笔者脑海里思绪万千,勾起了一些美好的回忆,并一生与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迄今笔者家里还存放着几挂算盘:一挂15档大珠老式大算盘,上二珠,下五珠;一挂15档中珠中型算盘,上一珠,下四珠;一挂27档塑制小白珠算盘,上一珠,下五珠。老伴儿几次催促要将它扔掉,并说留着没啥用处,可实在不舍得丢掉啊!笔者在电影或电视剧中一看到身穿长袍的“账房先生”,一边噼里啪啦拨弄着算盘,一边持笔记帐的情景,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自己干会计的那些年代··· ···。的确,老辈打一手好算盘,曾经是买卖人的立家之本,那时的买卖家或大户人家的“掌柜”,不会打算盘是不会被“聘用”的。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人们往往把算盘与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一大贡献。据查,算盘是由古代“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运用“筹码”,一种制竹签来进行运算。算盘是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重要成绩之一,至今约有1千年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发明算盘最早的国家。唐代开使用“筹算”乘除法,宋代有了“筹算”歌诀,明代数学家吴敬著《算法十全》中已正式有了算盘这一名称。明代初期,算盘逐渐流行,而论述算盘的著作,在十五世纪中叶已经很多了,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方便,在我国普遍使用。后来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受到世界广泛的应用。算盘究竟是谁发明的,资料不是很明确的。不过资料是这样记载的,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旧时也称算盘为金算盘、铁算盘,至今流行小孩百日在簸箕里抓物的风俗,其中就有算盘,寓意将来聪明,会做买卖,也是富贵的吉祥物。算盘的歇后语很多,譬如斤斤计较,不满对方所作所为,就发牢骚说“谁心里没装个小算盘”,“谁心里没有个小九九”(小九九为乘法口诀,与算盘也有关系),“我盘算着明年的生产计划”等等。算盘的规格呈长方形,四周用木楞条为框,框的上中端用一根横梁隔开,横梁上有两个珠子,下一个珠子顶五;横梁下有五个珠子,上四个珠子每个代表一。也有横梁上面一个珠子,下面四个或五个珠子,形式同上。算盘档数一般为7、9、11、13、15、17、19、21、23、25等奇数。笔者曾经运用过算盘一般为木制7到15档的大珠算盘,进入上世纪 80年代用的是塑料制小珠算盘,为27档。木制大珠算盘用大拇指、二拇指、中指三个指头相互配合,手指上下齐飞,打起来噼啪啪啦,很有节奏感;塑制小珠算盘只用大拇指和二拇指,熟练程度如行云流水。
笔者曾当过农村生产队记工员、大队副业会计、大队会计、县机电公司会计、县木材公司财务科长兼主管会计,打算盘也有16年之久。笔者在当记工员的那个时期只会加减法,年终计算计算工分而已,正式会打算盘还得从1972年做大队副业会计开始,笔者的老师是本村时任大队主管会计高明超(后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只一年的时间,加减乘除基本掌握,特别是加法减法毫不夸张的讲,比电子计算机计算快的多。在以后的几年里,乘法、除法得到很快提升,打起来速度相当快。乳山县木材公司是1980年1月1日成立的,在笔者担任乳山县木材公司财务科长兼主管会计期间,由于计算板材工作量特别大,在当时没有计算器或计算机的情况下,只能靠算盘来计算。当时好多保管人员不会打算盘(因计算木板为保管人员的工作范畴),利用业余时间,笔者跟其他会计人员对保管人员实行“火线培养,催鸡生蛋”的办法,后来好多保管人员算盘打得特别好。在笔者被上级提拔为企业领导以后,基本与算盘脱离了“关系”。尽管如此,笔者对财务工作与打算盘自始始终从没厌烦过,与它分开,有点恋恋不舍的“情结”。1987年夏天,(记得很清楚淄博那天天气特别热,达到38摄氏度)县木材公司与淄博市淄川区木材公司一笔往来业务出现差错,当时业务员林庆堂与笔者一同前往查找原因。一大堆木材需要重新计算啊,(那时没有计算器)幸亏笔者会打算盘,噼里啪啦的算盘声把对方经理折服了,林庆堂也惊呆了(刚调进公司的新员,但也是老同志)挑起了大拇指,一下午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就给计算完了,并找出了差错。他们那里知道,笔者当会计也有14个年头,算盘打了整整16年啊!
在进入老年人这个时期,笔者亲眼看到和听到现在的单位或企业算盘基本弃之不用,而几乎都用上了计算机,很多算盘落满了灰尘,已多年不被翻动,只差被丢进废品堆里。现在好多商店根本就见不到经营算盘的,这不能不被包括笔者在内老一辈会计的担忧啊!请听一听网友对算盘是怎样议论的:有个网友在网上发帖“学会计,打算盘,怎么打?我一点都不会,基本的加减都不会,求教”。另一个网友回复“你那里这么落后吗?都什么年代了还打算盘,计算器都淘汰了,用EXCel多快,你老师肯定是守旧派,抓紧把算盘扔了”。用算盘或不用算盘在网上出现两种不同声音,有的网友说,老会计还在使用算盘;有的说,当然用,算盘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有的说,正常来说是不用的,不过如果附近没有计算器之类的可以用,毕竟比手快;有的说,现在会计几乎不用算盘了;还有的说,有学这个(指算盘),但是一般在工作中都用不到。笔者认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现在,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不能丢掉。国际上曾多次进行过计算速度的比赛,在和计算机对抗赛中,每次加减法的速度冠军,均为算盘,可见算盘至今仍有用武之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靠算盘计算发射成功的,可见算盘在笔者心目中有多大分量啊!虽然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但就目前看,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写字不用手用电脑,不写信用电话,不打电报用视频,不使算盘用计算器,图方便。不客气的说,一些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写出的钢笔字确实不待恭维。
当然会打算盘的人,不一定是会计,但当会计的人在没有计算器的那个年代必须会打算盘。会计与算盘从古至今有着密切的联系,没听说过,在没有计算机的那个年代里,用笔计算的会计。什么叫会计呢?通俗讲,就是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具体讲,就是全面性和综合性计算和监督;经济活动时,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登记,不能任意取舍,做到全面完整;现时,登记时,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而不能杂乱无章,并通过价值量进行综合、汇总,以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做好单位月、季、年度会计报表,写出财务分析,为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提供参考依据。尽管时间变迁,岁月更迭,大体不离其宗。笔者做会计时学的都是复式记账法,在农村干会计运用的是“收付”记账法,参加工作以后,先用的是“增减”记账法,简单要点“同类科目,有增有减,异类科目,同增同减”;后用的是“借贷”记账法,简单要点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年轻的朋友,你只要记住要点,会计知识就能很快掌握。有人讲,我只要会算盘就能干会计,这话说错了,复式记账法是一门科学,脑子聪明的也需要二年才能整明白,笨一点的,至少需要三年才能精通。学算盘半年就能学会,只是熟练程度大小而已。现在好多年轻会计算盘打的不咋地,照常能干会计,因为有计算器啊。过去学习孙乐义为一分钱通宵达夜查账精神,有人讲,他不能掏出一分钱垫上不就得了,这是门外汉的表现。干过会计的人都知道,不是你记个保管账进物加,出物减,最后账面结存与库存实物顶起来那么简单。你如果是出纳管现金的,都要实行“长交短补”的原则,现金亏库单位是不给补的,因为它是钱不是物。为什么?试想,你在里冲外找的传递中,你少冲了钱给顾客,当面或走后发现少了哪个不来找你,但你多给了他则不然,他不会送回来的,当然也有少数顾客多了把钱送回来的。因此你库存现金多出来的钱,肯定是账目没对起来,多出的钱不能贸然装进布袋里,如果装进兜里一则是贪污的行为,二则账一旦查出来你会尴尬的。现金亏库说明你工作马虎,如果给你补,不能说明真的多冲了还是怎么回事,不给补是杜绝贪污现象的发生,就这个理。孙乐义在平衡账目时差一分钱,一目了然,他的账务那个地方有差错,账面平衡不起来,与垫钱无关。会计所有报表相互之间对应关系,差一分钱找不出来,它就是错账。
从目前各方面信息来看,考会计证,需要考珠算笔者举双手点赞,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不能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失传。使用电子计算器或电子计算机做账,虽不用脑,但使用起来并不比算盘省力,特别是一堆相加的数字,要用算盘来计算的话,更加得力应手。左手翻着账,右手的无名指与小拇指夹着蘸水笔或钢笔,大算盘用三个手指头,小算盘两个手指头,打着算盘,口中嘟念着数字,停下算盘,就用笔记录着数字,又快又好。国家并没有放弃珠算的应用项目,从小学起,都设立了珠算科目,还好,商店里仍有卖儿童算盘的。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为什么打算盘的速度能超过计算机呢?就加减法而论,道理很简单,当你在按电算机键盘上的+号或-号时,打算盘就省略了此举,就能多打一至两个数码。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外,还有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好办法,何乐而不为之。呼吁广大朋友千万不要扔掉算盘,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啊!应当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