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悲歌里的微笑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8-1-15 8:11:15  ‖  查看2934次  ‖  

                                          乳山二中   夏晓宇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而活着。---题记

    活着,承载多少意义情感,力量呢?是进行时、是生命的持续状态、是灵魂永恒的追寻。

    初读《活着》是一个深夜,我一口气把她读完,读完后早已泪水盈盈,心中有着莫名的感动,谨以此记,希望用简洁的语言来描绘出我的心路历程。

    看完《活着》,突然发现很难去说,这样广大却沉重的话题,似乎每一个语句都显得苍白,每一声叹息都显得无力,然而活着,是进行时,是你我此刻正在经历的状态,无从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审判台前,而从那一天起,我们将活在永恒的国度里。但是当我们听着故事的叙述者---“福贵”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感觉着他活着的状态一点点变化,年少无知时,萎靡地活着,无视妻子的艰辛、无视父母的关切、无视现实的责任。风云突变后,挣扎地活着,战场上经历生存残酷抗争、生活中面临的底线挑战、情感上体会为父为夫角色的重担,看尽生死后麻木而乐观地活着,无牵无挂、无泪无述、也无欲无求。“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们会默然发现,活着是一种状态,仅仅一个词,悲惨抑或是苦难,凄凉,无奈,无法展现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们都深入无法触及。

    小说中,作者对于“死亡”的安排更是匠心独运。父亲的死第一次把他从生活中唤醒,使他开始谋求自己的生活,老全以及伤员们的死使他开始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残酷,更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就在他与家人团聚之时,母亲的死便是引发他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也让他刚刚品尝亲情的心跌落谷底,就在一切趋于平静的时候,儿子“有庆”的死再次给了这个家庭以沉重的打击,人近暮年,就连唯一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孙子“苦根”也离他而去,死因是撑死的….。现在看来近乎荒谬的情况,也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遭遇,集中反映在主人公福贵身上生活的疾苦,亲人的离去…一次又一次地体会着从天堂直坠入地狱的感觉。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死亡”来表现“活着”的手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绝。

    余华终究没有放过我们,不动声色地用他冰冷的笔调让我们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风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怀疑,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当场错愕,惊觉原来命运这样弄人,每看几页,眼睛都有湿润的感觉。在小说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美国短片小说家艾米丽.卡特对《活着》中关于生和死的内涵给予了高度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来显示你的永恒,《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以文学角度说《活着》可称为一部不朽的著作。因为这一部小说,绝不仅仅表达出作者所传递的情感,他还客观反映出某种现实,并通过作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递情感。其间虽有夸张,但不失事实、虽有描写,但不失质朴、虽然写实,但不乏可读性。

    可以这样说,读余华的《活着》是一种精神震撼。当身边的人一个个远去,主人公仍然坚强乐观的活着,尽管这一路太过平庸,这生活如此艰辛,总是埋头活着,这使我想起一句话“活着,像狗一样活着”。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打击,自己仍旧要好好活着,无论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而我们也好好活着,无论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或许,这是读完这部小说最切实的感触。

    从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前半部分流露出来的随意性可以看出,《活着》并不是一部在构思完全成熟后才开始创作的作品,余华有可能像孩子信手涂鸦一般写下一个开头。作者在将这个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称不上是在创作。在余华的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写作其实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活着》是一篇在随意中完成的小说,对于读者和作者而言,与所有好作品一样,是一种偶拾,或者是一个运气。《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同时余华也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悄悄侵入读者内心。

    《活着》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了一个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他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活着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一部分,于是没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着、没用永恒的价值,愚昧地活着、没有永恒的期待,艰辛地活着。也有人只看到所谓的另一部分,于是没有现实的根基,形而上地活着;没有脚下的道路,漂浮地活着;没有真理的指引,被动地活着。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相信,《活着》还讲述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而活着。也许小说妙就妙在本书采用第三人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主人公之口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会让我们释然。久经风雨的福贵只剩下那头老牛孤老一声。夕阳西下,读者听着福贵在讲他的一生,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那般袒然。故事读完了,也许我们会思考,连福贵遭受如此劫难还能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活下去呢?

    “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暗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的来临”。作品结尾,有着海一样深沉的意境,当这样一位老者的一生赤裸裸展现在眼前,突然觉得一切都变得渺小,微不足道。

    《活着》就明确了一个内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个过程,但是,活着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静止状态。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没有幸福或不幸福的,生命只是说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地意味。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