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娟娟
记忆中的年,定是赤焰般火烈绚烂。
那年,我在乡里念初二。从夏天往冬天过,衣服不够穿。父亲外出打工,半年未归。母亲领着我们姐弟仨,又种地,又喂牲畜,还要忙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十几亩薄地,只能种普通庄稼,也卖不到好价格。所以,平时难得改善伙食。
越近冬,我们越渴望能吃上荤菜。而母亲节省得很,一个月不吃肉是常事。她最擅长的就是各种菜饭,熬上一瓷钵猪油,再炒盘花生米、咸菜,就能让我们香喷喷地吃饱。开始,我没有住校,母亲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我下面条。滴水成冰的日子,拧不开水龙头,她就用烧井水。
母亲烧火时的样子很安详,蹲坐在灶门口,时不时往里添草。灶膛里的火舌舔着锅底,映红了母亲的脸,也驱散了冬日的寒气。这时,她总会和我聊几句,嘱我多吃点,要保持热量。后来,因去学校的路上确实冰寒,我便住校了。穿着单薄的棉袄上晚自习,和别人挤在宽距一米的单人床上。一天下来,最盼的就是晚上泡脚。
那段时间,最喜欢的就是火,能发光,能烧饭,能驱寒的火。最渴望的就是暖,不再僵硬着手指写字,哆嗦着拱手。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动,怎么让身体发热,怎么动。
捱过冰雪,便是花开。
寒假一放,就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年货,母亲喜盈盈地带着我们逛街。这回,她大方极了,鱼、肉、酒、水果、鞭炮、春联……装了一车。之后,母亲便围着锅台转。先是蒸包子馒头,然后炒花生、葵花籽,再炸肉圆、烧鱼、煮肉。随着烟气缭绕,香味弥漫,年味便酝酿开了。
除夕夜前,父亲回来了。他给我们每人置了身新衣裳,还捎了两壶米酒。父亲的厨艺好,管年夜饭。母亲烧火,我们贴春联和喜钱。
年夜饭很丰盛,红烧鱼、萝卜烧肉、豆腐羹、菠菜炒猪肝等摆了满满一桌,每种菜肴都图个好彩头。举杯满上,吉利话说着,什么年年有余,吃豆腐要偷富,吃猪肝要做官……我们笑眯眯得吃着,乐着,仿佛一切都会遂心如意。
收拾完毕后,父亲便去鞭炮。他拿着几个大炮竹放在门口,用点燃的香去引炮竹芯,然后快速一闪。动作麻利,一气呵成。“砰——乓——”两声有节奏的巨响拉开年的序幕,猩红的火星划破苍穹。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喜庆的巨响中。我们捂住耳朵跺脚欢呼,母亲忙着塞上压岁钱。
正月忙着拜年,说祝福的话。每个人都笑眯眯的,剥糖、抓花生。嘴也不闲着,说啊,吃啊,笑啊。屋里热闹,屋外阳光明媚。随便往哪一家坐着,都有好菜好酒,连猫狗都吃得肚胀腰圆。玩耍的大人小孩来了几茬,地上的果壳、糖纸铺了几层,空气是甜津津的,茶水是热腾腾的。
“正月半,炸麻葮。”到了元宵节,父亲就用数十支去头的芦苇杆裹上麦秆,里面塞上小鞭炮扎成长长的草把,再用软草一节一节地扎在草把上。平常年份扎十二节,闰年扎十三节。他举着扎好的草把来到麦地里,我们也举着小一号的草把紧跟其后,排成一条龙。
地里的景象甚是壮观。人影憧憧,火光遍地,烟尘四起。我们立刻投身火海,点燃草把,学着父亲的模样绕着麦地跑。火,借着奔跑的力量,折成一柄刀,呼呼作响,凛凛生威。父亲说,这样可以驱害虫。我们跑得更欢了,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火种顺着火把撒得到处都是。汗水濡湿了衣衫,干脆敞开,继续跑。趁火把没有燃尽,跑到家门口画个圈,越大越好。圈多大,代表今年的粮垛就有多大,预示着是个丰收年。
过完元宵,年也结束了。大家又继续各奔东西,为生活和学业而奋斗。春节养足了精神,又是入春,即使苦点累点,都是温暖的。
我一直欢喜过年,特别是过去炽火般的年。愈加艰苦,弥之珍贵。
通讯地址:江苏省东台市海新小区5区17号 邹娟娟(收)
联系电话:13584768399
邮编:224200
邮箱:7786373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