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资讯
  • 文讯
  • 山水
  • 人物
  • 风俗
  • 散文
  • 诗歌
  • 小说
  • 母爱读书
  • 曲苑
  • 站内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散文
    心路
    发稿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8-9-9 9:21:02  ‖  查看3484次  ‖  

                                          徐振武

     

          鲁迅在《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回家的路或是泥泞不堪,或是羊肠小道,或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当你在途中就会感到回家的心情是那么的温馨、急切、希望、幸福,因为家中的父母在等待你的归来。有些海外游子或客居他乡的赤子,身居闹市,忘乎所以,认为家乡太土,家中太穷,回家的路特别泥泞,特别难走,不愿回家。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连狗走丢了,还知道找到回家的路;有个成语叫做“落叶归根”,连植物都知道将叶落到自己的根下,何况人那?!真可谓“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啊!

          刚刚过了末伏的一天,秋风拂面,天气逐渐转凉,笔者准备回家给已逝去的大哥过周年。以前每次回家都是坐车或儿子驾车送,这次心血来潮,非要骑电动车走已中断了近40多年故乡到夏村的老路不可,重新体验一下童年时期常年走过的路。其实市区到故乡盘古庄村,如果捎大河(乳山河)走的话仅有10华里,从乳山寨大桥圈走大约22华里,远了整整一倍多。早晨7时,笔者骑着电动车从市区(家中)出发,当走到夏村镇桑行埠村时,发现该村已在村南头修了一条水泥路,笔者不由自主停了下来,考虑还是走村中间这条老路吧,找找当年的感觉。这条穿街路如今也变成了水泥巷路。这个村庄实在太熟悉了,左看右看,这就是童年曾经走过无数次的穿街路啊!当走出桑行埠村时,田野里的玉米像列队的士兵,齐刷刷腰插“短枪”,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你;路旁仅一行的高粱像淑女一样低下了“高贵”头,显得彬彬有礼,稳重成熟;所路过村庄农户的平房上,院墙上的丝瓜、南瓜、玉瓜等开出了金灿灿的黄花;园地的短墙上也开出了一串串白色或紫色的眉豆花。这接地气的感触勾起了笔者对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 

          记得笔者小的时候从10岁开始就拐着笆斗经常性赶过夏村(原为下村)集,平日自己,正月跟哥哥背着笸箩到姥姥家和姨家出门,大部分步行捎大河(乳山河)走。每当遇到夏秋暴雨连连,河水暴涨的季节,人们就放弃了赶夏村集。冬春季,大队在东大河适当的位置架一座小木桥,以备社员赶夏村集走。那时故乡流传着两句顺口溜,“三八下村四九寨,一六崖子赶起来”。那时不论大集小集,一律间隔五天一集。也就是说每逢初三初八,就是夏村集(乳山市区,为乳山最大集),每逢初四初九为乳山寨集(乳山寨镇驻地),每逢初一初六为崖子集(崖子镇驻地),这三个集故乡人赶的比较多。

          赶乳山寨集,故乡人称赶寨集,离故乡6华里地。1978年以前,故乡人去赶集也好,到公社办事也好,或到公社粮所送公粮也好,大都走山塂土路,路经乳山寨公社高家兴(新华果厂所在地,为济南军区的苹果岚子),那时人们赶集有自行车的家庭很少,大部分是步行。生产队送公粮一般用小推车,卸掉两面的偏篓,两条麻袋共装300市斤粮食,从高家兴起点到大坡顶有两华里的长坡,一般不用人拉车,都是单拱上去的。极个别生产队送公粮用牲畜大车,后来有了乳山出的“泰山”牌拖拉机送公粮,省劲多了。改革开放后,故乡又在沿乳山河的泊地向南修了一条通向乳山寨镇的小大道,解除了推小车、骑自行车、赶大车的坡度问题,比过去方便多了。但一到了下雨天,李家兴到仇(qiu)家兴这段路非常泥泞,特别难走。

          故乡人最喜欢赶的是夏村集(乳山市区驻地),因为它是乳山最大集。盘古庄到夏村10华里地,向东走不到1华里便是东大河(乳山河),过了大河对面是下村镇西泗水头村,在村西头向南拐就是西圈,向东南方向桑行埠村的村中间穿过,走过炉上村村北向东直走就到了夏村。夏村,1945年设立了“乳山县”,确定为县驻地,于1958年撤县,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乳山县”,196211日起正式挂牌办公,1993年撤县改市。从此“夏村”就成为了乳山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笔者自少年时期起,从盘古庄到夏村赶集和出门儿步行过数不清的次数,大概有十几年的光景。那时,笔者跟几个小伙伴儿趁赶集的机会,多次走到桑行埠村街南看过“武侠”(即邢洛书)的故居,大门前摆着几对大石狮子。文革期间,父亲赶集归来,他说他亲眼看到武侠的坟墓被撅了。打开棺木后,武侠口含宝珠,身穿清朝将军服,开始尸体保存完好,与活人肤色基本相似,不一会,开始腐烂。记得1965年,跟随大人们到县剧院(夏东村东,现已拆)看过京剧《孙悟空大闹天宫》、《芦荡火种》,即《沙家浜》,而后看过《劈山救母》,那是最后看过的古装戏,文革期间中断了好多年,改革开放后才恢复了古装戏。后来人们陆续有了自行车,夏秋两季脱掉袜鞋,将自行车扛过去,春冬两季,大队修一简单小木桥,赶集、走亲戚都在此桥通过。童、少年时期,故乡冬天雪下的很大、并且很频溜,有的时候冬季将大河封流,人们可以从冰上走过去的,省略了搭桥的工序。还有的单职工在夏村工作,早起晚归,准备了一双高筒水靴,过河解除了刺骨袭脚的痛苦。笔者初期参加工作,也曾准备了一双高筒水靴,到了河边,换上水靴,扛起自行车,过河后再换下水靴,骑上自行车直奔夏村。那时夏秋两季雨下的特别大,乳山河暴涨出岸,有自行车的可以从乳山寨转道去夏村赶集,没有自行车的只好作罢或改日赶乳山寨集。随着形势的发展,为了做点小买卖,人们陆续到崖子赶集(当时崖子集为乳山第二大集)。

          如今,市委市政府为了不让乳山河的水白白流失,扩大水源的存留量,在乳山河下游修建了地下水库,同时在盘古庄村的东面修建了一条混凝土大桥,不但解决了人们骑自行车赶夏村集的便利,就是汽车也能顺顺利利通过。目前,全市区域村村都修了水泥路,公共汽车可以开到你的家门口,现在出门不用再为泥泞的道路而发愁。

          笔者的父母先后已去世二十几年和十几年,家中虽没了父母,但总留恋一生走过的故乡路,有空就想回家,找找过往的回忆。人们常说,世上最难买的就是“后悔药”,世上最难走的就是“心路”,回家的路走起来非常容易,可对家的概念是否挂在心上?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否知恩图报?对生过养过你的这方水土是否还留恋?即便回家的路是最泥泞的,也要经常走,这样才能留下你最深的脚印。有些“富豪”或所谓的“明星”被几个“铜臭”熏昏了头脑,居然背离祖国母亲,脱离自己美好的家园,加入外籍,在道德上是何等的丑陋与卑鄙,这与国之情、乡之情、家之情最大的背叛。不管你在天涯海角还是旅居国外的游子,有父母家就在,没了父母家也在。有国才有家,有父母才有你,因为“祖国”就是我们祖辈留下不可离开的家,切切记住乡愁,回家的路感觉真好,望你常回家看看!

                  

    地址: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168号 邮编:264500
    Copyright 2013-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地飞歌文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