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拒改稿件说开来
文/大地飞歌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我受在一家少年儿童刊物工作的朋友之邀,撰写纪念文章。按主编的意见,我的稿子要进行修改。
孩提时代,在消暑的星光下,在取暖的坑头上,我最为享受的是听大人讲故事。讲得最多、听得最迷的是关于毛主席。他能把坏人打倒、打跑或者是打得变好了;他能为好人舍亲、舍财直至舍弃了自己。他率领人民打破了旧秩序,开创了新格局。功如日月经天,德如江河行地。所以,我热爱他,崇拜他。记得刚学写字,每当写毛主席三个字时,总是全神贯注,一旦写得不工整,立刻会产生一种不敬的负疚感。
原文的这一段,主编说有误导少年儿童对毛泽东进行个人崇拜的可能。我则认为,那是我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学生时代,知道了毛泽东和我们平常人一样,有酸甜苦辣,有喜怒哀乐。法海欺负白娘子,他为白娘子流泪;国家闹饥荒,他坚决不吃肉;有人贪脏枉法,他气得拍桌子。在梦里,他告诉我,他的一生都像一位在学书法的孩子,每当写人民二字时,总是全神贯注,一旦写得不工整,立刻会产生一种不敬的负疚感。
这一段,主编嫌举例太笼统。我觉得例子是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这里没有必要详写。
就业时候,改革大潮开始涌动,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得很快,然而,有的人私欲也随之膨胀,思想质量下降,人家克已为人,他克人为已,人家建设两个文明,他吞食党风公德;地痞流氓敢露面了,巫婆神汉敢上街了,好人的身心却难安了;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纸醉金迷、物欲横流不再是形容西方世界的专用词汇了。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奏响红太阳颂歌,难道这仅仅是在怀旧吗?
这一段,主编怕陷入毛泽东热的争议中去。一家刊物竟小心到了如此地步,我的心凉了半截,当即回复他们,我的稿子撤回。
上世纪8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逆转,国内外敌对势力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实事,利用一些出版物疯狂诋毁咒骂毛泽东,把毛泽东歪曲丑化成了冷酷无情的“恶魔”、喜怒无常的“暴君”。国内一部分人也对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产生了怀疑,很多人的思想陷入了混乱中。这时,《毛泽东的卫士回忆毛泽东》、《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一大批小册子和文章相继发表,成了人们争相购买、争相阅读的畅销书籍。尽管这些非文人的作品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但其第一手资料的价值是应当充分给予肯定的。这些作品的面世,形成了毛泽东热的最早源头。继而,《开国大典》、《开天辟地》、《毛泽东和他的乡亲》、《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影视作品,也从不同侧面生动感人地展现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构成了毛泽东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一些人的神经又紧张了起来,怕全国家人民再次陷入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从而,引发了关于毛泽东热的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的争论。其实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飞跃,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种争论也是没有必要的。
人们往往犯有站着说话不害腰疼的毛病,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明摆在那里,有人却视而不见,热衷于偷换概念地说三道四。国外的学者曾这样总结毛泽东等人所开创的事业:“一是把帝国主义赶出去了,二是把中国真正统一起来了,三是把中国的国力提高到了国际水平,四是中国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这四点,不正是一百多年来数不清的革命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懈的追求吗?这四点,不正是一百多年来全体中国人民之梦想的初步实现吗?在追求和实现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某种失误,就要全盘否定追求的高尚性及已有成果的价值性吗?一棵大树如果出现了一片枯叶,就要砍掉这棵大树吗?
想来想去,否定毛泽东的人,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他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就是要颠覆中国的现政权。记得当时《发现毛泽东》的作者、北大研究生辛鸣在回答“你如何看待毛泽东热”这个提问时,他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在回答“你怎样看待东欧逆转”时,他又引用了毛泽东的另一诗句:“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愿正直善良的人们,都能像辛鸣那样,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00五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