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儿 为 什 么 这 样 红
文/山菊满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象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每当听到这首经典老歌,我不禁会想起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那雪中成雕塑的班长,一种敬意总会默默地从心底里升起,向着最可爱的人敬礼。然而每回听到这歌,我总会想起贾祖璋写的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听着歌,想着课文,一个人的影像总会随着歌声油然浮出我的脑海,那张慈祥的面孔总会荡漾在我的眼前,让我一生难以忘却。
多愁善感的人总爱怀旧,喜欢文字的我也是怀旧人。我从小就对文字有点偏爱,以致于爱屋及乌,我对所有教过我的语文任课教师都很敬重。
然而在众多的语文老师中,我遇到了一个让我树立起为人生追求而奋斗的那个引路人-----李培荣老师。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初三读书。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午后第一节是语文,我的老师培荣那时已经快五十岁了,他顶着一头华发,迈着轻快的脚步把瘦瘦的身体挪进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请山菊(原谅我用网名)同学为大家朗诵课文。”老师点我名。
我慢慢地站起来,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滋有味地读着贾祖璋的这篇文章,这是一篇说明文。我感觉那一时刻教室里雅雀无声,我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可以说在当时班级里史无前例(因为那时候学校没有强调用普通话,所以我们学习当中全部说的是地方方言), 我不知道那种雅雀无声里包含着同学们多么大的嘲笑与讥讽,然而这一次我尝试着说了一回普通话,我发现培荣老师破天荒让我把全文读完了,唯一的一次没有找几个人起来读完全文。
课文读完了。我抬起头,发现培荣老师正看着我却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今天第一次听到这么有感情的普通话朗读,希望大伙以后都要这样读课文。”老师的肯定让我害怕被嘲笑的心理一下子荡然无存,一种成功的自信埋在了心底。从此我永远记住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由贾祖璋写的说明文,也永远记住了培荣老师为我们上的这堂语文课,因为这是一堂给我信心和勇气的一课,老师那鼓励的目光伴随着我已经走过了快二十年,我心存感激。
更让我兴奋不已的是,临考高中的最后一个月,有一堂作文课,培荣老师把一本杂志后封面上的一张“香山红叶”图拿到了教室,要我们写一篇看图作文,我看着那满山的红叶,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动用了我全部的热忱,用饱含深情的叙述,用贴切恰当的比喻,用华美艳丽的词藻洋洋洒洒地写就了一篇寄喻国家兴旺、渴望世界和平的散文。没想到我的这篇《香山红叶》一下子成了级部八个班级的范文,老师也对我关爱有加,以致于我后来对天天要写一篇作文产生厌倦情绪时,培荣老师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罚我下班前交作文。
培荣老师是个爱才识才的人,有一回作文课上,他给我们读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他对我们说:“这是我几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写的,现在我的这个学生高中毕业后已经在我的推荐下和我成了同事,她就是现在我们初一的语文老师姜老师。”
打死我我也没有想到,三年后,我竟然是他第二个推荐出来任教的人。
我有了后来的新闻工作,如今想来还是与培荣老师有关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老师走过的每一步路都能影响关注他的学生,老师播撒的每一点思想都是点燃学生进步的星星之火。那是我在高二读书的事,有一回学校放假,我突然从广播中听到了培荣老师发表的文章,我记得当时自己热血沸腾,我的老师写稿子了!我在心里呼喊,心里暗下决心:“老师,我要向您学习,等着吧,我也会有稿子发表的!”回到学校,正赶上班级订报刊,我一狠心,那个月没有订菜,把钱省下来订了一份《胶东文学》一份《诗刊》一份《青年记者》,从此我感觉我不务正业,大学终于与我失之交臂,但我却收获了一份执着的追求,执着终于感动了上苍,培荣老师听到了我毕业后在广播里的那一篇篇稿子后,给我去了一封鼓励信,我激动于三年之后的这次书信的对话,他象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方的路,他象一个指南针,引领着我走上了追求之路,于是我不顾日后的路有多么地艰辛,我匆忙的身影总跋山涉水在乡间的采访路上,没有报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可是每当广播里播出了我用辛勤的汗水写就的那篇篇文章的时候,我知道掌声已经响起在我的心间,那是培荣老师用一封封书信为我寄来的掌声,他教我上进,叫我不敢懈怠。正是我的这份执着这份追求,老师看到了我的上进,于是我幸运地被推荐,走出了农村,当上了代课老师,又走进了机关从事了我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我想对每一个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朵开放的花,那你就得有上进心,就得有执着的追求,然后由于你的努力,你才有可能碰到那个栽花育花人。花儿就是这样红的!
我深知我不是一朵开放的红花,充其量我只能算作是一朵努力想要开放的花骨朵,但我却知道在我的人生路上,我曾经遇到了一个栽培过我的“花匠”。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红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花匠”,我祈愿天下所有的能够成为“花匠”的人,为了那些有才有志有作为的人,请多多栽培这批“红花”。